台湾的微电子技术及产业(二)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1270
摘 要:本丈介绍了台湾微电子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以此作为我们同行的借鉴。
关键词:台湾;微电子;技术;产业
7 台湾的GaAs加工线
GaAs市场被广泛认为是半导体技术发展最迅速的领地。2000年比1999年增长约60%,器件销售总额高于180亿美元。在无线通信和光电子以及LED发光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预测刺激下,该领域似乎就为2002年底的快速发展作好了准备。但是,GaAs领域却与半导体市场萧条一样出现了戏剧性地疲软现象,SiGe HBT技术的发展也给市场预测来了个釜底抽薪,使芯片制造商追求用低成本的CMOS技术生产通信器件,而不是用高成本的GaAs技术。
最近10年,许多公司已经筹建了GaAs加工线,想以此向大规模批量生产转化。台湾省已经成为GaAs加工线发展中心(见表6)。
急转直下的市场和SiGe和InP技术,制约了台湾GaAs工业的发展。为了避开竞争对手SiGe和InP技术,GaAs IC的设计和制造在不断地改进。虽然生产量减小,但也不能阻碍层出不穷的更新更好的设计成果。然而,GaAsIC的应用寿命周期往往较短,没有掌握好进入市场的时间就不能发挥很好的经济效益。
加工线抓住了这个可利用的因素,打时间差,在较短的周期时间内,必须采取多设计、小批量生产手段,使产品尽早投入市场,延长发挥经济效益的寿命周期。许多公司利用他们的设计和高生产率的Si生产线运作经验,借助大量的工艺设计成功地实现了这个目标。对于小批量GaAs生产线而言,虽然这种初期的投资往往显得太大,但从长远考虑,加工线的附加功能性、延展性和生产率的优越性就能发挥出来。
先进的制造设备不仅能容易进行工艺控制,而且也能容易改进工艺和精选工艺条件,以满足经常变化的设计要求。这些设备提供了可加工生产φ150mm基片的加工线能力,加工产量高,在短时间内能提供随时要求增加产量的产品。利用有效的工厂控制系统,如现场在线运行控制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加工线能可靠地监控其产出量、改进电路成品率,降低材料消耗及相关成本。
不管市场千变万化,台湾GaAs加工线的开发和服务受Si加工线和TSMC和UMC两家公司加工线成功经验的启发,得到了有力的开发。1991年,Hexawave光子系统公司成为台岛建立的第一家GaAs加工线,在新竹科技工业园办了工厂。
七年以后,先进无线半导体公司(AWSC)在台南的南部城市建了厂。2001年,AWSC公司已成为台湾最大的GaAs加工线,每周生产φ100mm的圆片1200片。该公司2003年打算再建一个φ150mm的代加工新线。
1999年,WIN半导体公司在台湾建立了第一家φ150mm GaAs加工线。WIN公司在linkou的工厂每周生产约200片φ150mm的圆片,但该公司打算到2005年扩产到2000片/周。
台湾进入代加工市场最晚的公司是Transcom公司(总部在台南)。但它声称是岛内第一家提供PHEMT技术的公司。该公司现有的φ75mm和φ100mm的制造工厂,具有300片/周的生产能力,其中分为代加工产品和本公司自主产品。该公司希望提高该厂的产能,到2002年底达到700片/周以上。
随着GaAs器件市场的下滑,很可能会使一些公司的许多扩产计划延迟,或许不会实现。实际上,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似乎一些加工线会因经不住市场下滑的考验而被淘汰。而新一代加工线的工厂最近才开始生产,但尚未采用大规模制造方法。目前,他们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盼望来自美国和日本GaAs制造厂商的大量投资。在目前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这些“母”公司必须保证在这些加工线的地区和未来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
大多数公司在筹建加工线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市场转变(产品适应市场)需要一到二年的时间。必须寻找资金投入少、产品更新快的设计和开发手段。二是大多数GaAs IC制造厂商的产品也将适时进入同样显露的市场。可见新器件的竞争将是相当激烈的。芯片厂商必须为器件增加特有的优势,以保证它与对手竞争时的优势。 总之,台湾为大批量生产GaAs IC而建立的GaAs加工线的发展趋势是以小批量生产,少量投资为特点。所建的Fab能发挥适应市场需求的优势。
8 台湾的主要IC制造公司
8.1 联合微电子公司(UMC)
UMC是台湾最老的IC生产厂,建于1980年,UMC在1982年开始提供Foundry服务,现在成为专业IC Foundry。作为服务的一部分,该公司通过国家互联网提供最新的标记化生产数据,允许用户接收安全可控的24小时在线服务,浏览交货计划和实时硅片加工状况以及工程信息等。 UMC公司在台南科技工业园投资180亿美元,兴建6条Fab。第一条设计能力为60000片/月的φ200mm生产线在1999年开始投产,全自动环境下设计规则为0.16μm—0.18μm。投资19.8亿美元。1999年,再开始建5条φ300mm的生产线,每1-2年建成一座,月产20000片,2007年前建成。UMC公司的Fab情况如表7所示。
 
摘 要:本丈介绍了台湾微电子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以此作为我们同行的借鉴。
关键词:台湾;微电子;技术;产业
7 台湾的GaAs加工线
GaAs市场被广泛认为是半导体技术发展最迅速的领地。2000年比1999年增长约60%,器件销售总额高于180亿美元。在无线通信和光电子以及LED发光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预测刺激下,该领域似乎就为2002年底的快速发展作好了准备。但是,GaAs领域却与半导体市场萧条一样出现了戏剧性地疲软现象,SiGe HBT技术的发展也给市场预测来了个釜底抽薪,使芯片制造商追求用低成本的CMOS技术生产通信器件,而不是用高成本的GaAs技术。
最近10年,许多公司已经筹建了GaAs加工线,想以此向大规模批量生产转化。台湾省已经成为GaAs加工线发展中心(见表6)。
急转直下的市场和SiGe和InP技术,制约了台湾GaAs工业的发展。为了避开竞争对手SiGe和InP技术,GaAs IC的设计和制造在不断地改进。虽然生产量减小,但也不能阻碍层出不穷的更新更好的设计成果。然而,GaAsIC的应用寿命周期往往较短,没有掌握好进入市场的时间就不能发挥很好的经济效益。
加工线抓住了这个可利用的因素,打时间差,在较短的周期时间内,必须采取多设计、小批量生产手段,使产品尽早投入市场,延长发挥经济效益的寿命周期。许多公司利用他们的设计和高生产率的Si生产线运作经验,借助大量的工艺设计成功地实现了这个目标。对于小批量GaAs生产线而言,虽然这种初期的投资往往显得太大,但从长远考虑,加工线的附加功能性、延展性和生产率的优越性就能发挥出来。
先进的制造设备不仅能容易进行工艺控制,而且也能容易改进工艺和精选工艺条件,以满足经常变化的设计要求。这些设备提供了可加工生产φ150mm基片的加工线能力,加工产量高,在短时间内能提供随时要求增加产量的产品。利用有效的工厂控制系统,如现场在线运行控制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加工线能可靠地监控其产出量、改进电路成品率,降低材料消耗及相关成本。
不管市场千变万化,台湾GaAs加工线的开发和服务受Si加工线和TSMC和UMC两家公司加工线成功经验的启发,得到了有力的开发。1991年,Hexawave光子系统公司成为台岛建立的第一家GaAs加工线,在新竹科技工业园办了工厂。
七年以后,先进无线半导体公司(AWSC)在台南的南部城市建了厂。2001年,AWSC公司已成为台湾最大的GaAs加工线,每周生产φ100mm的圆片1200片。该公司2003年打算再建一个φ150mm的代加工新线。
1999年,WIN半导体公司在台湾建立了第一家φ150mm GaAs加工线。WIN公司在linkou的工厂每周生产约200片φ150mm的圆片,但该公司打算到2005年扩产到2000片/周。
台湾进入代加工市场最晚的公司是Transcom公司(总部在台南)。但它声称是岛内第一家提供PHEMT技术的公司。该公司现有的φ75mm和φ100mm的制造工厂,具有300片/周的生产能力,其中分为代加工产品和本公司自主产品。该公司希望提高该厂的产能,到2002年底达到700片/周以上。
随着GaAs器件市场的下滑,很可能会使一些公司的许多扩产计划延迟,或许不会实现。实际上,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似乎一些加工线会因经不住市场下滑的考验而被淘汰。而新一代加工线的工厂最近才开始生产,但尚未采用大规模制造方法。目前,他们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盼望来自美国和日本GaAs制造厂商的大量投资。在目前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这些“母”公司必须保证在这些加工线的地区和未来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
大多数公司在筹建加工线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市场转变(产品适应市场)需要一到二年的时间。必须寻找资金投入少、产品更新快的设计和开发手段。二是大多数GaAs IC制造厂商的产品也将适时进入同样显露的市场。可见新器件的竞争将是相当激烈的。芯片厂商必须为器件增加特有的优势,以保证它与对手竞争时的优势。 总之,台湾为大批量生产GaAs IC而建立的GaAs加工线的发展趋势是以小批量生产,少量投资为特点。所建的Fab能发挥适应市场需求的优势。
8 台湾的主要IC制造公司
8.1 联合微电子公司(UMC)
UMC是台湾最老的IC生产厂,建于1980年,UMC在1982年开始提供Foundry服务,现在成为专业IC Foundry。作为服务的一部分,该公司通过国家互联网提供最新的标记化生产数据,允许用户接收安全可控的24小时在线服务,浏览交货计划和实时硅片加工状况以及工程信息等。 UMC公司在台南科技工业园投资180亿美元,兴建6条Fab。第一条设计能力为60000片/月的φ200mm生产线在1999年开始投产,全自动环境下设计规则为0.16μm—0.18μm。投资19.8亿美元。1999年,再开始建5条φ300mm的生产线,每1-2年建成一座,月产20000片,2007年前建成。UMC公司的Fab情况如表7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