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国际专利壁垒 中国芯片产业面临三项调整
发布时间:2007/8/29 0:00:00 访问次数:463
中国国产芯片一直在国际芯片巨头设下的重重专利壁垒中奋力苦斗。从专利数量上看,这似乎是大象与蚂蚁的对决:目前用于高端计算的芯片核心知识产权基本被英特尔、IBM等跨国公司垄断,仅英特尔即拥有芯片专利达数万项。中国迄今为止在芯片领域所获得的发明专利仅13项。那么,中国的芯片技术及产业是否还有发展的机会?这种机会在哪里?
最近一期《瞭望》杂志刊出文章,称市场是形成标准基础的先决条件。依托中国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庞大的市场,对中国的芯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从战略路径、技术路线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在芯片技术和产业上形成中国的市场标准和事实标准,则是中国发展芯片技术和产业不可多得的机会。
按照国际经验,GNP每增长1个百分点,对微电子产品的需求增长5~6个百分点,由此预计未来中国对微电子产品的需求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芯片和计算机领域,据有关分析预测,在2005年之前中国对计算机、服务器用芯片的需求量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并有可能在201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芯片和计算机的消费国。
建议对中国的芯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从战略路径、技术路线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进行重大调整:
在战略路径的调整上,发展中国芯片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为了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整体利益,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不能依赖引进技术实现,更不能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立足在国外计算机信息产业的基础上。因此,发展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一定要正确处理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自主创新是根本原则问题,技术引进是策略问题。
技术路线的调整必须走发展自有标准的道路。在芯片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如果走与别人芯片兼容的道路,几乎不可能回避知识产权问题。跨国公司对市场的垄断使他们获得了普遍推行非标准化厂方标准(私有标准)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与跨国公司私有标准兼容的技术路径,本质仍然是跟踪和模仿,中国停留在IT产业价值链分工末端的地位不可能根本改变。
另一方面,期望通过专利交叉许可来实现与别人的知识、技术共享也几乎没有可操作性,中国目前也根本没有可以用来谈判的筹码。惟有通过在芯片体系结构上实现重大的创新突破,充分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形成中国的芯片标准规范,才有可能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芯片技术和产业,才能真正促进和推动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形成基于国产芯片和OS的计算机信息产业链。
最后促进中国蕊片产业发展还必须加强资源配置的战略统筹。为了尽快缩短中国企业的差距,国家应组织优势资源,军民结合,以信息安全芯片开发为突破口,尽快开发完成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为发展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建立基础平台。 (转自 南方集成电路)
中国国产芯片一直在国际芯片巨头设下的重重专利壁垒中奋力苦斗。从专利数量上看,这似乎是大象与蚂蚁的对决:目前用于高端计算的芯片核心知识产权基本被英特尔、IBM等跨国公司垄断,仅英特尔即拥有芯片专利达数万项。中国迄今为止在芯片领域所获得的发明专利仅13项。那么,中国的芯片技术及产业是否还有发展的机会?这种机会在哪里?
最近一期《瞭望》杂志刊出文章,称市场是形成标准基础的先决条件。依托中国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庞大的市场,对中国的芯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从战略路径、技术路线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在芯片技术和产业上形成中国的市场标准和事实标准,则是中国发展芯片技术和产业不可多得的机会。
按照国际经验,GNP每增长1个百分点,对微电子产品的需求增长5~6个百分点,由此预计未来中国对微电子产品的需求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芯片和计算机领域,据有关分析预测,在2005年之前中国对计算机、服务器用芯片的需求量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并有可能在201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芯片和计算机的消费国。
建议对中国的芯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从战略路径、技术路线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进行重大调整:
在战略路径的调整上,发展中国芯片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为了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整体利益,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不能依赖引进技术实现,更不能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立足在国外计算机信息产业的基础上。因此,发展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一定要正确处理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自主创新是根本原则问题,技术引进是策略问题。
技术路线的调整必须走发展自有标准的道路。在芯片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如果走与别人芯片兼容的道路,几乎不可能回避知识产权问题。跨国公司对市场的垄断使他们获得了普遍推行非标准化厂方标准(私有标准)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与跨国公司私有标准兼容的技术路径,本质仍然是跟踪和模仿,中国停留在IT产业价值链分工末端的地位不可能根本改变。
另一方面,期望通过专利交叉许可来实现与别人的知识、技术共享也几乎没有可操作性,中国目前也根本没有可以用来谈判的筹码。惟有通过在芯片体系结构上实现重大的创新突破,充分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形成中国的芯片标准规范,才有可能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芯片技术和产业,才能真正促进和推动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形成基于国产芯片和OS的计算机信息产业链。
最后促进中国蕊片产业发展还必须加强资源配置的战略统筹。为了尽快缩短中国企业的差距,国家应组织优势资源,军民结合,以信息安全芯片开发为突破口,尽快开发完成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为发展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建立基础平台。 (转自 南方集成电路)
热门点击
- 盛群推出四款8位A/D型微控制器
- 奥迪威的压电蜂鸣器谐振频率为3.2kHz
- 手机零部件缺货,元器件股风云再起
- 国内芯片生产线解析
- 苏州IC产业链布局的遗憾和尴尬
- 中国东部正发展成为世界电子元器件出口中心
- 如何健康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
- 中国IC设计服务业雏形初现
- 市场反映:晶振价格继续下跌
- Monterey推出可减小SoC芯片尺寸的新
推荐技术资料
- 自制智能型ICL7135
-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