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发布时间:2014/8/17 21:23:11 访问次数:633

    还可以举出一些要做的其他工作。由此可TIP41A见,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为了设计这样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早在最初的ARPANET设计时即提出了分层的方法。“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1974年,美国的IBM公司宣布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这个著名的网络标准就是按照分层的方法制定的。现在用IBM大型机构建的专用网络仍在使用SNA。不久后,其他一些公司也相继推出自己公司的具有不同名称的体系结构。

   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出现后,使用同一个公司生产的各种设备都能够很容易地互连成网。这种情况显然有利于一个公司垄断市场。用户一旦购买了某个公司的网络,当需要扩大容量时,就只能再购买原公司的产品。如果购买了其他公司的产品,那么白于网络体系结构的不同,就很难互相连通。

   然而,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得不同网络体系结构的用户迫切要求能够互相交换信息。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该问题。不久,他们就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成网的标准框架,即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Model),简称为OSI。“开放”是指非独家垄断的。因此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这一点很像世界范围的电话和邮政系统,这两个系统都是开放系统。“系统”是指在现实的系统中与互连有关的各部分(我们知道,并不是一个系统中的所有部分都与互连有关。OSI/RM参考模型是把与互连无关的部分除外,而仅仅考虑与互连有关的那些部分)。所以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是个抽象的概念。在1983年形成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的正式文件,即著名的IS0 7498国际标准,也就是所谓的七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OSI试图达到一种理想境界,即全世界的计算机冈络都遵循这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全世界的计算机将能够很方便地进行互连和交换数据。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大公司甚至一些国家的政府机构纷纷表示支持OSI。当时看来似乎在不久的将来全世界一定会按照OSI制定的标准来构造自己的计算机网络。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虽然整套的OSI国际标准都已经制定出来了,但由于因特网已抢先在全世界覆盖了相当大的范围,而与此同时却几乎找不到有什么厂家生产出符合OSI标准的商用产品。因此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OSI只获得了一些理论研究的成果,但在市场化方面OSI则事与愿违地失败了。现今规模最大的、覆盖全世界的因特网并未使用OSI标准。

    还可以举出一些要做的其他工作。由此可TIP41A见,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为了设计这样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早在最初的ARPANET设计时即提出了分层的方法。“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1974年,美国的IBM公司宣布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这个著名的网络标准就是按照分层的方法制定的。现在用IBM大型机构建的专用网络仍在使用SNA。不久后,其他一些公司也相继推出自己公司的具有不同名称的体系结构。

   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出现后,使用同一个公司生产的各种设备都能够很容易地互连成网。这种情况显然有利于一个公司垄断市场。用户一旦购买了某个公司的网络,当需要扩大容量时,就只能再购买原公司的产品。如果购买了其他公司的产品,那么白于网络体系结构的不同,就很难互相连通。

   然而,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得不同网络体系结构的用户迫切要求能够互相交换信息。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该问题。不久,他们就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成网的标准框架,即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Model),简称为OSI。“开放”是指非独家垄断的。因此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这一点很像世界范围的电话和邮政系统,这两个系统都是开放系统。“系统”是指在现实的系统中与互连有关的各部分(我们知道,并不是一个系统中的所有部分都与互连有关。OSI/RM参考模型是把与互连无关的部分除外,而仅仅考虑与互连有关的那些部分)。所以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是个抽象的概念。在1983年形成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的正式文件,即著名的IS0 7498国际标准,也就是所谓的七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OSI试图达到一种理想境界,即全世界的计算机冈络都遵循这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全世界的计算机将能够很方便地进行互连和交换数据。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大公司甚至一些国家的政府机构纷纷表示支持OSI。当时看来似乎在不久的将来全世界一定会按照OSI制定的标准来构造自己的计算机网络。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虽然整套的OSI国际标准都已经制定出来了,但由于因特网已抢先在全世界覆盖了相当大的范围,而与此同时却几乎找不到有什么厂家生产出符合OSI标准的商用产品。因此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OSI只获得了一些理论研究的成果,但在市场化方面OSI则事与愿违地失败了。现今规模最大的、覆盖全世界的因特网并未使用OSI标准。

相关技术资料
8-17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