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仪器仪表

系统级封装的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2/8/2 19:46:54 访问次数:787

    从市场需求角度C1608X5R0J105K来看,推动着SiP迅猛发展的因素如下。
    (1)产品尺寸的小型化。将众多IC芯片和零部件一同封装在一个壳体内,可以显著地缩小系统或子系统的尺寸。
    (2)缩短上市时间。SiP的开发与加工时间比SoC要短得多,如果需要改进也可以很快实现。而对SoC进行修改,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设计开发,加工制造,还是修改都十分困难。
    (3)采用SiP实现方案时,由于将系统母板上许多复杂的布线转移到封装的衬底上了,因此显著地降低了母板的复杂程度。通常可以减少母板的层数,简化整机系统的设计。
    (4)工作性能得以提高。例如,由于在SiP内部缩短了逻辑线路与存储器之间的距离,因而ASIC、CPU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得以提高。另外,由于缩短了IC芯片之间连接线的长度,减少了电容负载,从而使得功率消耗也待以降低。
    (5)对于一些完整的,可以“即插即用”的SiP解决方案,如蓝牙或照相功能模块等,系统整机设计人员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它们加进系统中去。
    (6)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经过优化的SiP解决方案,与采用分立器件的方案相比,前者一般都可以明显地降低整机的成本。
    (7)采用SiP以后,系统设计人员一般都可以分别优化各个IC芯片的加工工艺,充分发挥各个芯片的性能特点。SoC和SiP是互相排斥的,但是SiP在IC的功能划分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优化性能,降低成本。
    SiP技术是在融合SMT和IC两种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MCM和SiP技术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但是在历史渊源方面,SiP和混合集成电路及高性能MCM的开发历史都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多芯片模块( MCM)技术以前一直都仅仅应用于高性能整机产品。这些类型的MCM -般都非常复杂,而且价格也非常高。
    SiP技术更多地是在大批量、低成本的主流IC装配生产技术和表面组装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用IC装配技术,将IC芯片连接到SiP衬底上,采用SMT技术将无源元件,以及其他和SMT技术兼容的零部件(如接插件)安装到SiP衬底上。
    SiP茌工业界的应用越来越广,但是SiP -般都是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技术、材料、设备和工艺流程,以保持SiP的低成本优势,支持大批量生产。
    从市场需求角度C1608X5R0J105K来看,推动着SiP迅猛发展的因素如下。
    (1)产品尺寸的小型化。将众多IC芯片和零部件一同封装在一个壳体内,可以显著地缩小系统或子系统的尺寸。
    (2)缩短上市时间。SiP的开发与加工时间比SoC要短得多,如果需要改进也可以很快实现。而对SoC进行修改,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设计开发,加工制造,还是修改都十分困难。
    (3)采用SiP实现方案时,由于将系统母板上许多复杂的布线转移到封装的衬底上了,因此显著地降低了母板的复杂程度。通常可以减少母板的层数,简化整机系统的设计。
    (4)工作性能得以提高。例如,由于在SiP内部缩短了逻辑线路与存储器之间的距离,因而ASIC、CPU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得以提高。另外,由于缩短了IC芯片之间连接线的长度,减少了电容负载,从而使得功率消耗也待以降低。
    (5)对于一些完整的,可以“即插即用”的SiP解决方案,如蓝牙或照相功能模块等,系统整机设计人员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它们加进系统中去。
    (6)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经过优化的SiP解决方案,与采用分立器件的方案相比,前者一般都可以明显地降低整机的成本。
    (7)采用SiP以后,系统设计人员一般都可以分别优化各个IC芯片的加工工艺,充分发挥各个芯片的性能特点。SoC和SiP是互相排斥的,但是SiP在IC的功能划分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优化性能,降低成本。
    SiP技术是在融合SMT和IC两种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MCM和SiP技术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但是在历史渊源方面,SiP和混合集成电路及高性能MCM的开发历史都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多芯片模块( MCM)技术以前一直都仅仅应用于高性能整机产品。这些类型的MCM -般都非常复杂,而且价格也非常高。
    SiP技术更多地是在大批量、低成本的主流IC装配生产技术和表面组装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用IC装配技术,将IC芯片连接到SiP衬底上,采用SMT技术将无源元件,以及其他和SMT技术兼容的零部件(如接插件)安装到SiP衬底上。
    SiP茌工业界的应用越来越广,但是SiP -般都是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技术、材料、设备和工艺流程,以保持SiP的低成本优势,支持大批量生产。
相关技术资料
8-2系统级封装的影响因素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驱动板的原理分析
    先来看看原理图。图8所示为底板及其驱动示意图,FM08...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