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发布时间:2011/12/16 9:59:44 访问次数:3639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第二种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和JFET不同之处,是MOSFET没有PN结;取而代之,MOSFET的栅极以一层二氧化硅(Si02)和沟道隔开。MOSFET有两种基本类型:耗尽型(D)与增强型(E)。因为具有隔离的栅极,有时这种装置也称为IGFET。
在学完本节后,我们应该能够:解释MOSFET的工作原理;说明N沟道和P沟道耗尽型MOSFET(D-MOSFET)的结构差异;解释耗尽型MOSFET;解释增强型MOSFET;辨别N沟道和P沟道D-MOSFET的符号;说明N沟道和P沟道增强型MOSFET( E-MOSFET)的结构差异;辨识N沟道和P沟道E-MOS-FET的符号;解释D-MOSFET和E-MOSFET为何不同;参与讨论功率MOSFET;参与讨论双栅极MOSFET。
1. 耗尽型MOSFET
耗尽型MOSFET( depletion MOSFET,D-MOSFET)是MOSFET的一种类型,图7.29显示其基本结构。漏极和源极扩散人基质层,然后以和隔离的栅极紧邻的狭窄沟道相连接。N沟道和P沟道两种元件都显示在图7.29中,我们将使用N沟道的元件,来描述MOSFET的基 本工作原理.P沟道元件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只有电压极性跟N沟道相反.
(1)耗尽模式
将栅极看成平行板电容器的一块极板,沟道看成另一块极板。二氧化硅绝缘层是此电容器的介质。加上负栅极电压后,栅极的负电荷会排斥沟道的导电电子,留下正离子在原处。因此,N沟道排除掉自己内部一些电子,导致沟道导电性下降。栅极负电压越大,N沟道内电子耗尽的情况越严重。当栅极对源极间有足够大的负电压VGS(off),沟道会完全成为耗尽状态,此时漏极电流为0。图7. 30 (a)说明这种工作模式。与N沟道JFET相似,当栅极对源极电压范围介于VGS(off)和O之间,N沟道D-MOSFET的漏极电流就会导通。除此之外,D-MOSFET也能在VGS大于O的增强模式情况下导通。
(2)增强模式
在栅极施以正电压后,更多的导电电子会被吸引到沟道中,所以增加或增强沟道的导电性,如图7. 30(b)所示。
(3)D-MOSFET符号
N沟道和P沟道耗尽型MOSFET的图形符号,显示在图7.31中。箭头所指到的基质层,通常并非所有在元件内部与源极连接在一起。有时候,基质层本身会有个别的引脚。向内指向基质层的箭头,代表此元件是N沟道型,箭头向外指时,代表此元件是P沟道型。
2.增强型MOSFET
E-MOSFET只有增强工作模式,没有耗尽工作模式。在结构上与D-MOSFET不同的是,它没有沟道。请注意,在图7. 32(a)中基质层完全延伸接触到二氧化硅层。在N沟道元件的栅极加上超过临界值的正电压,可以在紧邻Si02层的基质层区域,产生由负电荷构成的薄层,因而感应生成(induce) -个沟道,如图7.32(b)所示。继续增加栅极对源极的正电压,会吸引更多电子到沟道区,沟道的导电性因比增强。栅极电压低于临界值时,则没有沟道产生。
N沟道和P沟道E-MOSFET的图形符号,显示在图7.33中。中断的线段意味着,元件内没有实体际的沟道。与D-MOSFET相似,有些元件会以个别的引脚连接到基质层。
3.功率MOSFET
一般的增强型MOSFET有长且薄的横向沟道,如图7.34所示的结构图。相对而言这造成较高的漏极一源极阻抗值,将E-MOSFET限制使用在低功率的应用电路。当栅极施加正电压,在漏极和源极之间靠近栅极的区域,会形成沟道,如图所示。
(1)横向双扩散MOSFET
横向双扩散MOSFET( LDMOSFET)是一种设计应用于大功率的增强型MOSFET。与一般的E-MOSFET相比,这种元件的漏极和源极间沟道比较短。比较短的沟道形成的电阻比较低,因此允许较高的电流与电压。
图7.35显示LDMOSFET的基本结构。当栅极加上正电压,在少量杂质的源极和N-区域之间的P层,会感应产生N沟遒。电流将从漏极经过N区域和感应沟道,到达源极,如图所示。
(2)VMOSFET
V形槽MOSFET是传统E-MOSFET的另一种变形,为了要通过较高功率,它的沟道短且宽,因而漏极与源极间的电阻减少。短且宽的沟道允许通过较大的电流,因此允许比较大的功率消耗。也同时改进了频率响应特性。
VMOSFET有两个源极连引脚,栅极引脚在顶部,底部是漏极引脚,如图7.36所示。在漏极和源极间的V形槽两侧,垂直感应形成沟道,且N+基质层的N+意思是说,此基质层的杂质掺加量比N-高。控制杂质浓度和扩散时间,可以控制各层的厚度,也因此确定沟道长度,但是光罩大小则不是各层厚度的决定因素。
(3)TMOSFET
TMOSFET与VMOSFET相似,但是它并没有V形槽,所以比较容易制造。TMOSFET的结构显示在图7.37中。栅极结构嵌在二氧化硅层中,且源极接点覆盖整个表面区域。漏极则位于底部。TMOSFET的封装密度比VMOSFET高,同时还保有沟道短且垂直的优点。
4.双栅极MOSFET
双栅极MOSFET可以是耗尽型,也可以是增强型。双栅极与传的MOSFET唯一差别,是它具有两个栅极,如图7.38所示。前面提过,高输入电容是FET的缺点,这限制它在较高频率方面的应用。运用双栅极元件,输入电容降低,在高频RF放大器领域,H5N3003P 此元件很有用处。双栅极结构的另一个优点,是在某些RF放大器,它可以有自动增益控制(AGC)输入的功能。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第二种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和JFET不同之处,是MOSFET没有PN结;取而代之,MOSFET的栅极以一层二氧化硅(Si02)和沟道隔开。MOSFET有两种基本类型:耗尽型(D)与增强型(E)。因为具有隔离的栅极,有时这种装置也称为IGFET。
在学完本节后,我们应该能够:解释MOSFET的工作原理;说明N沟道和P沟道耗尽型MOSFET(D-MOSFET)的结构差异;解释耗尽型MOSFET;解释增强型MOSFET;辨别N沟道和P沟道D-MOSFET的符号;说明N沟道和P沟道增强型MOSFET( E-MOSFET)的结构差异;辨识N沟道和P沟道E-MOS-FET的符号;解释D-MOSFET和E-MOSFET为何不同;参与讨论功率MOSFET;参与讨论双栅极MOSFET。
1. 耗尽型MOSFET
耗尽型MOSFET( depletion MOSFET,D-MOSFET)是MOSFET的一种类型,图7.29显示其基本结构。漏极和源极扩散人基质层,然后以和隔离的栅极紧邻的狭窄沟道相连接。N沟道和P沟道两种元件都显示在图7.29中,我们将使用N沟道的元件,来描述MOSFET的基 本工作原理.P沟道元件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只有电压极性跟N沟道相反.
(1)耗尽模式
将栅极看成平行板电容器的一块极板,沟道看成另一块极板。二氧化硅绝缘层是此电容器的介质。加上负栅极电压后,栅极的负电荷会排斥沟道的导电电子,留下正离子在原处。因此,N沟道排除掉自己内部一些电子,导致沟道导电性下降。栅极负电压越大,N沟道内电子耗尽的情况越严重。当栅极对源极间有足够大的负电压VGS(off),沟道会完全成为耗尽状态,此时漏极电流为0。图7. 30 (a)说明这种工作模式。与N沟道JFET相似,当栅极对源极电压范围介于VGS(off)和O之间,N沟道D-MOSFET的漏极电流就会导通。除此之外,D-MOSFET也能在VGS大于O的增强模式情况下导通。
(2)增强模式
在栅极施以正电压后,更多的导电电子会被吸引到沟道中,所以增加或增强沟道的导电性,如图7. 30(b)所示。
(3)D-MOSFET符号
N沟道和P沟道耗尽型MOSFET的图形符号,显示在图7.31中。箭头所指到的基质层,通常并非所有在元件内部与源极连接在一起。有时候,基质层本身会有个别的引脚。向内指向基质层的箭头,代表此元件是N沟道型,箭头向外指时,代表此元件是P沟道型。
2.增强型MOSFET
E-MOSFET只有增强工作模式,没有耗尽工作模式。在结构上与D-MOSFET不同的是,它没有沟道。请注意,在图7. 32(a)中基质层完全延伸接触到二氧化硅层。在N沟道元件的栅极加上超过临界值的正电压,可以在紧邻Si02层的基质层区域,产生由负电荷构成的薄层,因而感应生成(induce) -个沟道,如图7.32(b)所示。继续增加栅极对源极的正电压,会吸引更多电子到沟道区,沟道的导电性因比增强。栅极电压低于临界值时,则没有沟道产生。
N沟道和P沟道E-MOSFET的图形符号,显示在图7.33中。中断的线段意味着,元件内没有实体际的沟道。与D-MOSFET相似,有些元件会以个别的引脚连接到基质层。
3.功率MOSFET
一般的增强型MOSFET有长且薄的横向沟道,如图7.34所示的结构图。相对而言这造成较高的漏极一源极阻抗值,将E-MOSFET限制使用在低功率的应用电路。当栅极施加正电压,在漏极和源极之间靠近栅极的区域,会形成沟道,如图所示。
(1)横向双扩散MOSFET
横向双扩散MOSFET( LDMOSFET)是一种设计应用于大功率的增强型MOSFET。与一般的E-MOSFET相比,这种元件的漏极和源极间沟道比较短。比较短的沟道形成的电阻比较低,因此允许较高的电流与电压。
图7.35显示LDMOSFET的基本结构。当栅极加上正电压,在少量杂质的源极和N-区域之间的P层,会感应产生N沟遒。电流将从漏极经过N区域和感应沟道,到达源极,如图所示。
(2)VMOSFET
V形槽MOSFET是传统E-MOSFET的另一种变形,为了要通过较高功率,它的沟道短且宽,因而漏极与源极间的电阻减少。短且宽的沟道允许通过较大的电流,因此允许比较大的功率消耗。也同时改进了频率响应特性。
VMOSFET有两个源极连引脚,栅极引脚在顶部,底部是漏极引脚,如图7.36所示。在漏极和源极间的V形槽两侧,垂直感应形成沟道,且N+基质层的N+意思是说,此基质层的杂质掺加量比N-高。控制杂质浓度和扩散时间,可以控制各层的厚度,也因此确定沟道长度,但是光罩大小则不是各层厚度的决定因素。
(3)TMOSFET
TMOSFET与VMOSFET相似,但是它并没有V形槽,所以比较容易制造。TMOSFET的结构显示在图7.37中。栅极结构嵌在二氧化硅层中,且源极接点覆盖整个表面区域。漏极则位于底部。TMOSFET的封装密度比VMOSFET高,同时还保有沟道短且垂直的优点。
4.双栅极MOSFET
双栅极MOSFET可以是耗尽型,也可以是增强型。双栅极与传的MOSFET唯一差别,是它具有两个栅极,如图7.38所示。前面提过,高输入电容是FET的缺点,这限制它在较高频率方面的应用。运用双栅极元件,输入电容降低,在高频RF放大器领域,H5N3003P 此元件很有用处。双栅极结构的另一个优点,是在某些RF放大器,它可以有自动增益控制(AGC)输入的功能。
上一篇:Q点的稳定性
上一篇:自给偏压JFET电路的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