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D1N60ET4 保护线路和过压保护线路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0/2/15 19:55:37 访问次数:2438
MTD1N60ET4从上式可见,若△u(t)为如图7-14(a)所示波形时,则当t在区间[0,∞)内时,L0(r)是一斜线,如图7-14(b)所示。
U0(r)=R4・uo(t)+f∫u・t(r)・dt
=&.u.y(u)+uT△o(t)
图7-14 输人信号和输出信号波形,(a)输人信号 (b)输出信号
另外,从式(7-2)可见,输出电压u(t)的变化快慢取决于输入电压△Ud(t)及电路参数R4和C2。△u(J)越大,则输出电压的截距越高,且斜率也越大,达到下一级电路的门槛电压的时间也就越短,从而保证了反延时特性。
若把△Ui(t)作为参量,则可以得到如图7-15所示的一组直线。其中u∫r为下一级电路的门槛电压,并有△u1(△UJ2(△LJ3(△Ud4<△Ud5。根据这个关系把它画成输人电压△Lu和时间莎的关系,即得如图7-16所示的反延时特性曲线。
图7-15 不同输入式的输出信号
图7-16 反延时特性,为了使反延时特性曲线满足一定的要求,可以调整电路参数R4、R5和C2。将式(7-2)变换一下可得:
U0(r)=R4+R5
t=R4-C2
工作原理,发电机电压正常时,输入到运放反相端2的电压U2高于基准电压1uz1,因此,运放输出端6为低电位,二极管D4不导通;同时,由于电阻R7数值较小,电源E对C2充电并不足以使稳压管DW2导通,因此没有信号输出。当发电机电压降低时,运放反相输人端电压U2低于同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运放输出端变为高电位,使二极管D5不能导通,电源E通过电阻R:对C2充电,电容器C2上的电压按指数规律上升,敏感电路,放大及固定延时电路.
图7-17 低电压保护线路原理,固定延时电路延时的时间,决定于电阻R:和电容器C2的数值及稳压管DW2的击穿电压值。若设DW2的击穿电压为Uz2。则延时时间彦为:u=R-C21n
式中:E一直流电源电压。
当发电机电压发生正常的瞬时低电压时,也能使运放输出高电压信号。但由于固定延时电路的作用,C2上的电压不能马上达到击穿DW2的数值,所以不会输出故障信号,瞬时低电压一旦消失,运放输出端电压回到正常时的状态,C2通过D5、R7放电,所以,C2上不会积累电荷,因而也不会产生误动作。低电压保护的动作电压可以通过调节电位计W及基准电压Uz1来调整。
这种保护线路具有和过压保护线路一样的特点,这里不再叙述。
过载及其保护,对过载保护的要求,从发热的观点出发,发电机的过载是受到限制的。然而,发电机过热保护主要考虑发电机的热状态,而发电机的热状态不仅与它的负载有关,而且也与周围的介质条件有关,并且所有的过热保护装置其反应都相当缓慢。因此,过热保护装置并不能代替过电流保护装置(即过载保护装置)。
当发电机容量不能适应机上用电设各的容量或出现某些故障(如发电机内部短路等)未能及时消除时,都会引起发电机过负荷,特别是后者所引起的过负荷更为严重。因此,有些工作原理发电机电压正常时,输入到运放反相端2的电压U2高于基准电压1yz1,因此,运放输出端6为低电位,二极管D4不导通;同时,由于电阻R7数值较小,电源E对C2充电并不足以使稳压管DW2导通,因此没有信号输出。当发电机电压降低时,运放反相输人端电压U2低于同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运放输出端变为高电位,使二极管D5不能导通,电源E通过电阻R:对C2充电,电容器C2上的电压按指数规律上升,敏感电路放大及固定延时电路.
图7-17 低电压保护线路原理
固定延时电路延时的时间,决定于电阻R:和电容器C2的数值及稳压管DW2的击穿电压值。若设DW2的击穿电压为Uz2。则延时时间彦为:
C=RC+21n
式中:E一直流电源电压。
当发电机电压发生正常的瞬时低电压时,也能使运放输出高电压信号。但由于固定延时电路的作用,C2上的电压不能马上达到击穿DW2的数值,所以不会输出故障信号,瞬时低电压一旦消失,运放输出端电压回到正常时的状态,C2通过D5、R7放电,所以,C2上不会积累电荷,因而也不会产生误动作。低电压保护的动作电压可以通过调节电位计W及基准电压Uz1来调整。
这种保护线路具有和过压保护线路一样的特点,这里不再叙述。
过载及其保护,对过载保护的要求,从发热的观点出发,发电机的过载是受到限制的。然而,发电机过热保护主要考虑发电机的热状态,而发电机的热状态不仅与它的负载有关,而且也与周围的介质条件有关,并且
所有的过热保护装置其反应都相当缓慢。因此,过热保护装置并不能代替过电流保护装置(即过载保护装置)。
当发电机容量不能适应机上用电设各的容量或出现某些故障(如发电机内部短路等)未能及时消除时,都会引起发电机过负荷,特别是后者所引起的过负荷更为严重。
MTD1N60ET4从上式可见,若△u(t)为如图7-14(a)所示波形时,则当t在区间[0,∞)内时,L0(r)是一斜线,如图7-14(b)所示。
U0(r)=R4・uo(t)+f∫u・t(r)・dt
=&.u.y(u)+uT△o(t)
图7-14 输人信号和输出信号波形,(a)输人信号 (b)输出信号
另外,从式(7-2)可见,输出电压u(t)的变化快慢取决于输入电压△Ud(t)及电路参数R4和C2。△u(J)越大,则输出电压的截距越高,且斜率也越大,达到下一级电路的门槛电压的时间也就越短,从而保证了反延时特性。
若把△Ui(t)作为参量,则可以得到如图7-15所示的一组直线。其中u∫r为下一级电路的门槛电压,并有△u1(△UJ2(△LJ3(△Ud4<△Ud5。根据这个关系把它画成输人电压△Lu和时间莎的关系,即得如图7-16所示的反延时特性曲线。
图7-15 不同输入式的输出信号
图7-16 反延时特性,为了使反延时特性曲线满足一定的要求,可以调整电路参数R4、R5和C2。将式(7-2)变换一下可得:
U0(r)=R4+R5
t=R4-C2
工作原理,发电机电压正常时,输入到运放反相端2的电压U2高于基准电压1uz1,因此,运放输出端6为低电位,二极管D4不导通;同时,由于电阻R7数值较小,电源E对C2充电并不足以使稳压管DW2导通,因此没有信号输出。当发电机电压降低时,运放反相输人端电压U2低于同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运放输出端变为高电位,使二极管D5不能导通,电源E通过电阻R:对C2充电,电容器C2上的电压按指数规律上升,敏感电路,放大及固定延时电路.
图7-17 低电压保护线路原理,固定延时电路延时的时间,决定于电阻R:和电容器C2的数值及稳压管DW2的击穿电压值。若设DW2的击穿电压为Uz2。则延时时间彦为:u=R-C21n
式中:E一直流电源电压。
当发电机电压发生正常的瞬时低电压时,也能使运放输出高电压信号。但由于固定延时电路的作用,C2上的电压不能马上达到击穿DW2的数值,所以不会输出故障信号,瞬时低电压一旦消失,运放输出端电压回到正常时的状态,C2通过D5、R7放电,所以,C2上不会积累电荷,因而也不会产生误动作。低电压保护的动作电压可以通过调节电位计W及基准电压Uz1来调整。
这种保护线路具有和过压保护线路一样的特点,这里不再叙述。
过载及其保护,对过载保护的要求,从发热的观点出发,发电机的过载是受到限制的。然而,发电机过热保护主要考虑发电机的热状态,而发电机的热状态不仅与它的负载有关,而且也与周围的介质条件有关,并且所有的过热保护装置其反应都相当缓慢。因此,过热保护装置并不能代替过电流保护装置(即过载保护装置)。
当发电机容量不能适应机上用电设各的容量或出现某些故障(如发电机内部短路等)未能及时消除时,都会引起发电机过负荷,特别是后者所引起的过负荷更为严重。因此,有些工作原理发电机电压正常时,输入到运放反相端2的电压U2高于基准电压1yz1,因此,运放输出端6为低电位,二极管D4不导通;同时,由于电阻R7数值较小,电源E对C2充电并不足以使稳压管DW2导通,因此没有信号输出。当发电机电压降低时,运放反相输人端电压U2低于同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运放输出端变为高电位,使二极管D5不能导通,电源E通过电阻R:对C2充电,电容器C2上的电压按指数规律上升,敏感电路放大及固定延时电路.
图7-17 低电压保护线路原理
固定延时电路延时的时间,决定于电阻R:和电容器C2的数值及稳压管DW2的击穿电压值。若设DW2的击穿电压为Uz2。则延时时间彦为:
C=RC+21n
式中:E一直流电源电压。
当发电机电压发生正常的瞬时低电压时,也能使运放输出高电压信号。但由于固定延时电路的作用,C2上的电压不能马上达到击穿DW2的数值,所以不会输出故障信号,瞬时低电压一旦消失,运放输出端电压回到正常时的状态,C2通过D5、R7放电,所以,C2上不会积累电荷,因而也不会产生误动作。低电压保护的动作电压可以通过调节电位计W及基准电压Uz1来调整。
这种保护线路具有和过压保护线路一样的特点,这里不再叙述。
过载及其保护,对过载保护的要求,从发热的观点出发,发电机的过载是受到限制的。然而,发电机过热保护主要考虑发电机的热状态,而发电机的热状态不仅与它的负载有关,而且也与周围的介质条件有关,并且
所有的过热保护装置其反应都相当缓慢。因此,过热保护装置并不能代替过电流保护装置(即过载保护装置)。
当发电机容量不能适应机上用电设各的容量或出现某些故障(如发电机内部短路等)未能及时消除时,都会引起发电机过负荷,特别是后者所引起的过负荷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