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价格持续走低 台湾供应商独辟蹊径显生机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417
随着电子产业步入成熟和微利时代,电子组件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台湾地区的组件供应商适时调整自己的供应规模和产品发展方向,以期在几近惨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
这些来自金属膜电阻器、柔性PCB板和驻极体电容话筒(ECM)领域的不同供应商都有些共同的特点:首先,尽管原材料的价格有所上涨,但他们的产品价格却不断下滑。这多少有些无奈,但毕竟是竞争的结果,而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的OEM和EMS。其次,这些供应商敏锐地把握住了终端客户的需求,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产品的发展战略。
金属膜电阻厂商降低生产规模,着眼于专门市场以避锋芒
以金属膜电阻器为例,该产品的市场价格在2003年就下降了20%,预计在今年上半年还将下降5%。在一片降价浪潮中,台湾地区的供应商纷纷降低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品真电工股份有限公司(Max Quality)在台北拥有3,600平方英尺的厂房,该公司目前的金属膜电阻器产能仅有8千万只,比去年降低了85%,该公司的生产用于电冰箱及无线接收器的金属膜电阻器及炭膜电阻器。该公司销售总监程英梅(音)说:“因为竞争激烈、利润低微,这些年来品真电工被迫减产。”Lian Sheng Electronic的总经理滕明谦(音)也表示,该公司位于台北的生产线的月产量目前为3亿只,仅占其产能的8成,其电阻器广泛用于计算机外设。而台北大昌电子有限公司(Dahzan Electronic)的销售经理Paul Yu却认为,低迷的市场并没有阻碍该公司的发展大计。该公司正考虑在2004年后在江苏建厂。它已经在广州和马来西亚设有生产线,月产量共5亿只。
事实上,价格并非导致生产规模下降的唯一因素。不少厂商认为,现在电子业多偏向于选择贴片电阻而非通孔电阻。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流行和应用推广,贴片型元器件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为此大陆和日本的厂商都在大力加强研发,力求研制出高精度、高性能而且应用范围也广泛的贴片型电阻器,台湾地区厂商也不例外。
Lian Sheng Electronic的滕明谦(音)表示,贴片电阻已经在市场上一马当先。他估计市场上的金属膜电阻有40%是贴片型电阻。据台湾Chien Tung电子有限公司的销售代表黄春兰(音)透露,该公司计划逐渐提高贴片电阻的产量,包括SMD电阻在内的金属膜电阻器,占其总产量的20~30%。 其它公司则持不同意见。大昌电子认为开发新产品所需的投资实在巨大,而按照该公司目前的业务情况,盈利非常有限。因此,该公司将集中力量生产用于电源设备的金属膜电阻。与此同时,品真电工也因为研发成本高而不愿意涉足贴片电阻的研发。程英梅(音)表示:“考虑到利润微薄,我们相信投资研发贴片电阻是不明智的”。
另外,台湾的三十年老店欣统(Synton-Tech)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MF金属膜电阻系列,该系列产品特别能耐极高温和极低温。该公司的防火金属膜电阻镀有数层能抵御800OC高温的防火漆。如应用时需要小型的电阻器,就可用该系列的电阻器取代金属氧化膜电阻器和线绕电阻器。欣统生产的电阻器符合美国MIL-R-10509F标准,适用于主要电路应用,包括转换开关电源、通讯设备、监控器及测试仪表。该公司的客户包括飞利浦、摩托罗拉、精密、施乐和夏普。
柔性PCB板产能稳步提升
消费电子需求的增长强力拉动着PCB板的生产,台湾制造商由此集中力量于单面和双面的柔性PCB板的制造。力群(MKS)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岛外事业部经理Susanna Hsiao表示,由于国际上大多数供应商都将生产转移到大陆,台湾地区的供应商也在不断的关注大陆市场。 Hsiao继续说道,该公司目前在台湾地区和大陆共有4家工厂,均通过了ISO9001和QS9000标准认证,可月产5,000m2的柔性PCB。大陆市场需求的增加,使得他们从2003年9月就开始满负荷生产。益怡实业有限公司柔性PCB板的月生产能力是5,000m2,目前利用率已经超过95%。“我们可以在10天之内将我们的产能增加50%,在收到确认的订单后,供货期只需3周。”该公司总经理Jack Wu说,“今年我们增加了一条SMT生产线来生产柔性PCB板,EL面板和带变流器的EL面板。”幸九企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Felix Lin则说:“在手机需求增长的驱动下,我们台湾工厂已经在满负荷的生产。”该公司去年销售额增长了45%,随着大陆需求的不断增加,Lin预计今年的增长将达30%。
异常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柔性PCB板价格逐年下跌,面对大好的销售形势,供应商们仍对不断下滑的价格无可奈何。尽管去年材料的成本增加了5~10%,但制造商们预计电路板的报价今年会继续下滑,单面的柔性PCB板的价格在每平方米95~115美元,双面的在每平方米152~185美元。力群公司的Hsiao说:“每年我们都要面对价格下滑这样一个趋势。”她预计今年的价格会下降5~15%。益怡实业公司的Wu说他们今年的价格会下
随着电子产业步入成熟和微利时代,电子组件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台湾地区的组件供应商适时调整自己的供应规模和产品发展方向,以期在几近惨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
这些来自金属膜电阻器、柔性PCB板和驻极体电容话筒(ECM)领域的不同供应商都有些共同的特点:首先,尽管原材料的价格有所上涨,但他们的产品价格却不断下滑。这多少有些无奈,但毕竟是竞争的结果,而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的OEM和EMS。其次,这些供应商敏锐地把握住了终端客户的需求,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产品的发展战略。
金属膜电阻厂商降低生产规模,着眼于专门市场以避锋芒
以金属膜电阻器为例,该产品的市场价格在2003年就下降了20%,预计在今年上半年还将下降5%。在一片降价浪潮中,台湾地区的供应商纷纷降低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品真电工股份有限公司(Max Quality)在台北拥有3,600平方英尺的厂房,该公司目前的金属膜电阻器产能仅有8千万只,比去年降低了85%,该公司的生产用于电冰箱及无线接收器的金属膜电阻器及炭膜电阻器。该公司销售总监程英梅(音)说:“因为竞争激烈、利润低微,这些年来品真电工被迫减产。”Lian Sheng Electronic的总经理滕明谦(音)也表示,该公司位于台北的生产线的月产量目前为3亿只,仅占其产能的8成,其电阻器广泛用于计算机外设。而台北大昌电子有限公司(Dahzan Electronic)的销售经理Paul Yu却认为,低迷的市场并没有阻碍该公司的发展大计。该公司正考虑在2004年后在江苏建厂。它已经在广州和马来西亚设有生产线,月产量共5亿只。
事实上,价格并非导致生产规模下降的唯一因素。不少厂商认为,现在电子业多偏向于选择贴片电阻而非通孔电阻。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流行和应用推广,贴片型元器件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为此大陆和日本的厂商都在大力加强研发,力求研制出高精度、高性能而且应用范围也广泛的贴片型电阻器,台湾地区厂商也不例外。
Lian Sheng Electronic的滕明谦(音)表示,贴片电阻已经在市场上一马当先。他估计市场上的金属膜电阻有40%是贴片型电阻。据台湾Chien Tung电子有限公司的销售代表黄春兰(音)透露,该公司计划逐渐提高贴片电阻的产量,包括SMD电阻在内的金属膜电阻器,占其总产量的20~30%。 其它公司则持不同意见。大昌电子认为开发新产品所需的投资实在巨大,而按照该公司目前的业务情况,盈利非常有限。因此,该公司将集中力量生产用于电源设备的金属膜电阻。与此同时,品真电工也因为研发成本高而不愿意涉足贴片电阻的研发。程英梅(音)表示:“考虑到利润微薄,我们相信投资研发贴片电阻是不明智的”。
另外,台湾的三十年老店欣统(Synton-Tech)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MF金属膜电阻系列,该系列产品特别能耐极高温和极低温。该公司的防火金属膜电阻镀有数层能抵御800OC高温的防火漆。如应用时需要小型的电阻器,就可用该系列的电阻器取代金属氧化膜电阻器和线绕电阻器。欣统生产的电阻器符合美国MIL-R-10509F标准,适用于主要电路应用,包括转换开关电源、通讯设备、监控器及测试仪表。该公司的客户包括飞利浦、摩托罗拉、精密、施乐和夏普。
柔性PCB板产能稳步提升
消费电子需求的增长强力拉动着PCB板的生产,台湾制造商由此集中力量于单面和双面的柔性PCB板的制造。力群(MKS)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岛外事业部经理Susanna Hsiao表示,由于国际上大多数供应商都将生产转移到大陆,台湾地区的供应商也在不断的关注大陆市场。 Hsiao继续说道,该公司目前在台湾地区和大陆共有4家工厂,均通过了ISO9001和QS9000标准认证,可月产5,000m2的柔性PCB。大陆市场需求的增加,使得他们从2003年9月就开始满负荷生产。益怡实业有限公司柔性PCB板的月生产能力是5,000m2,目前利用率已经超过95%。“我们可以在10天之内将我们的产能增加50%,在收到确认的订单后,供货期只需3周。”该公司总经理Jack Wu说,“今年我们增加了一条SMT生产线来生产柔性PCB板,EL面板和带变流器的EL面板。”幸九企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Felix Lin则说:“在手机需求增长的驱动下,我们台湾工厂已经在满负荷的生产。”该公司去年销售额增长了45%,随着大陆需求的不断增加,Lin预计今年的增长将达30%。
异常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柔性PCB板价格逐年下跌,面对大好的销售形势,供应商们仍对不断下滑的价格无可奈何。尽管去年材料的成本增加了5~10%,但制造商们预计电路板的报价今年会继续下滑,单面的柔性PCB板的价格在每平方米95~115美元,双面的在每平方米152~185美元。力群公司的Hsiao说:“每年我们都要面对价格下滑这样一个趋势。”她预计今年的价格会下降5~15%。益怡实业公司的Wu说他们今年的价格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