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晶须问题
发布时间:2014/5/25 14:10:30 访问次数:896
晶须( Whisker)是指从金属表面生长出的细丝状、针状形单晶体,它能在固体物质的表面生长,易发生在Sn、Zn、Cd、Ag等低熔点金属表面, RK2818通常发生在0.5~50Um、厚度很薄的金属沉积层表面。典型的晶须直径为l~lO“m,长度为1~500pLm。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里,在有应力的条件下,锡晶须的生长速度会加快,过长的锡晶须可能导致短路,引发电子产品可靠性问题,如图19-1所示。
由于镀Sn的成本比较低,因此,目前无铅无件焊端和引脚表面采用镀Sn工艺比较多,但镀Sn容易形成Sn须。例如,发生在窄间距QFP等元件引脚上的晶须容易造成短路,如图19-1 (d)所示,使电气可靠性存在隐患。无铅产品锡须生长的机会和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有铅产品,会影响电子产品的长期可靠性。
图19-1锡晶须增长会引发电子产品可靠性问题
针对锡晶须问题,业界做了许多研究,目前已经有一些有效抑制Sn晶须生长的措施,如镀暗Sn、热处理、中间镀Ni阻挡层、镀层合金化等。详见第3章3.1.1节的6.内容。
晶须( Whisker)是指从金属表面生长出的细丝状、针状形单晶体,它能在固体物质的表面生长,易发生在Sn、Zn、Cd、Ag等低熔点金属表面, RK2818通常发生在0.5~50Um、厚度很薄的金属沉积层表面。典型的晶须直径为l~lO“m,长度为1~500pLm。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里,在有应力的条件下,锡晶须的生长速度会加快,过长的锡晶须可能导致短路,引发电子产品可靠性问题,如图19-1所示。
由于镀Sn的成本比较低,因此,目前无铅无件焊端和引脚表面采用镀Sn工艺比较多,但镀Sn容易形成Sn须。例如,发生在窄间距QFP等元件引脚上的晶须容易造成短路,如图19-1 (d)所示,使电气可靠性存在隐患。无铅产品锡须生长的机会和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有铅产品,会影响电子产品的长期可靠性。
图19-1锡晶须增长会引发电子产品可靠性问题
针对锡晶须问题,业界做了许多研究,目前已经有一些有效抑制Sn晶须生长的措施,如镀暗Sn、热处理、中间镀Ni阻挡层、镀层合金化等。详见第3章3.1.1节的6.内容。
热门点击
- SOP封装外形及焊盘设计示意图
- Sn-Ag-Cu三元合金
- 热电偶的固定方法
- 表面组装技术特点
- 静电防护原理
- 通孔插装元器件(THC)焊盘设计
- 元件与胶点直径、点胶针头内径的关系
- 表面组装和插装混装工艺流程
- 典型表面组装方式及其工艺流程
- 静电泄漏
推荐技术资料
- 自制经典的1875功放
- 平时我也经常逛一些音响DIY论坛,发现有很多人喜欢LM...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