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与胶点直径、点胶针头内径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4/5/11 18:38:51 访问次数:2228
不同元件与PCB之间所需的粘结强度是不同的,所需涂布的胶量也不一样。 SF2004G不同大小元件的点胶直径不同,需要不同内径的针头。松下点胶机配置0.58mm、0.41mm、0.33mm三种针头。
焊盘间距可确定最大胶点直径,最小直径要满足元件最小粘结力。粘结力与贴片胶的粘结强度、被粘结元件尺寸、重量及粘结面积有关。0805元件最小胶点直径≥焊盘间距的1/2,约0.6mm,
大量实践表明,胶点的直径与针头内径之比为2:1时,点胶时不易出现拉丝拖尾现象。一旦胶点直径确定,就很容易确定针头的大小,如0805元件选用的针头内径在0.33~0.41mm之间。
图9-6是针头内径、胶点直径、止动高度的图示,其中ID表示针头内径,ND表示针头离PCB的高度,形表示胶点直径,H表示胶点高度。
压力、时间与止动高度的关系
影响贴片胶涂布质量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滴涂时针头离PCB的高度,即止动高度ND。当ND过小,压力(P)、时间(t)设定偏大时,由于针头与PCB之间空间太小,贴片胶受压并会向四周漫流,甚至会流到定位针附近,容易污染针头和顶针(见图9-7,图中KD是贴片胶漫流的宽度);反之,ND过大,压力(P)、时间(t)设定又偏小时,胶点直径形变小,胶点的高度日增大,当点胶头移动的一刹那,会出现拉丝、拖尾现象(见图9-8)。通常,最大的止动高度是针嘴ID的一半;超过这个点,会发生不连续滴胶和拉丝。因此,当ND值确定后应仔细调节P、,值,使三者达到最佳设置。
不同元件与PCB之间所需的粘结强度是不同的,所需涂布的胶量也不一样。 SF2004G不同大小元件的点胶直径不同,需要不同内径的针头。松下点胶机配置0.58mm、0.41mm、0.33mm三种针头。
焊盘间距可确定最大胶点直径,最小直径要满足元件最小粘结力。粘结力与贴片胶的粘结强度、被粘结元件尺寸、重量及粘结面积有关。0805元件最小胶点直径≥焊盘间距的1/2,约0.6mm,
大量实践表明,胶点的直径与针头内径之比为2:1时,点胶时不易出现拉丝拖尾现象。一旦胶点直径确定,就很容易确定针头的大小,如0805元件选用的针头内径在0.33~0.41mm之间。
图9-6是针头内径、胶点直径、止动高度的图示,其中ID表示针头内径,ND表示针头离PCB的高度,形表示胶点直径,H表示胶点高度。
压力、时间与止动高度的关系
影响贴片胶涂布质量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滴涂时针头离PCB的高度,即止动高度ND。当ND过小,压力(P)、时间(t)设定偏大时,由于针头与PCB之间空间太小,贴片胶受压并会向四周漫流,甚至会流到定位针附近,容易污染针头和顶针(见图9-7,图中KD是贴片胶漫流的宽度);反之,ND过大,压力(P)、时间(t)设定又偏小时,胶点直径形变小,胶点的高度日增大,当点胶头移动的一刹那,会出现拉丝、拖尾现象(见图9-8)。通常,最大的止动高度是针嘴ID的一半;超过这个点,会发生不连续滴胶和拉丝。因此,当ND值确定后应仔细调节P、,值,使三者达到最佳设置。
热门点击
- SOP封装外形及焊盘设计示意图
- 导电衬垫
- 50%占空比的梯形波傅里叶频谱的包络
- Sn-Ag-Cu三元合金
- 热电偶的固定方法
- 表面组装技术特点
- 静电防护原理
- 通孔插装元器件(THC)焊盘设计
- 单独或并联的单点接地系统是并联接地连接
- 元件与胶点直径、点胶针头内径的关系
推荐技术资料
- 自制经典的1875功放
- 平时我也经常逛一些音响DIY论坛,发现有很多人喜欢LM...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