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可编程技术

LM6172是一款带宽达140M的宽带双运放

发布时间:2013/11/14 21:17:55 访问次数:3763

    LM6172是一款带宽达140M的宽带双运放,其中一个运放接成射随器,与R18构成了输入阻抗变换级.VD3、VD4用于对输入级的保护,在输入信号电压过高时提供一定的保护功能,另一运放与周边元件共同构成了2、20倍可编程正向放大器,本级与输入信号调理级配合,共同完成垂直灵敏度的调整。R8、R12、R14、R16、IC7与5V电源共同构成电平转移电路,完成±5V到1.5 N3.5V的线性电平转换,以适应后级对输入电平的要求。经过前四级调理的模拟信号进入由ADS830E担当的模数转换级,完成模数转换,ADS830E接成单端输入模式,电压转换范围为1.5~3.5V,VD5、VD6完成对ADS830EE?11输入端保护。双端口RAM IDI7205构成高速缓存,用以协调ADS830E与单片机之间的速度差距,这部分的工作原理与魏坤等几位老师的电路基本相同,请参考以前本刊关于此的相关介绍。

             
   单片机使用了Microchip公司生产的带全速USB接口的8位高档单片机PIC18F4550,芯片为40/44脚封装。该单片机除了具有PIC单片机所特有的精简指令集(RISC)、数据总线和指令总线相互独立的哈佛(Harvard)结构等特点外,还配备了自编程闪存存储器以及纳瓦节能技术,工作频率达48MHz,USB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2MbiUs。单片机的A口主要用于输入信号调理电路的切换控制,B口用于和IDI7205接口,C口用于USB按口和分频器控制,其中分频器控制与IDI7205的控制还使用了部分D口数据线。B2、R21与C32构成USB单片机最小系统。
   本机的采样速率控制吸取了本文开始提到的几位老师的设计优点,并参考网上的意见进行了适当的简化,仅使用了两片廉价的COMS芯片74HC4040和74HC4051,就完成了采样率的切换,降低了功耗和成本。由于前级运放工作需要正负电源,同时电平转移电路需要稳定的5V电源,因此本机使用了两片34063和3片三端稳压器件,提供了±9V和+5V电源,其他部分的工作电源均直接取自USB接口。
    硬件是肉体,软件是灵魂。本机的软件分为两部分,单片机部分的软件采用PICC编写,PC机部分的软件采用C++builder编写。
    单片机部分的软件主要分为与双端口RAM接口、分频器控制、继电器控制及USB接口等部分,由于本机的显示与控制在PC机中完成,因此单片机部分的软件尽量简化了,仅完成了信号采集和垂直灵敏度、采样率控制等功能,信号的显示、计算、析、触发和保存部分均由PC机完成,尽量实现功能上移,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及计算资源丰富的PC机的利用率。其中,USB接口部分采用了UID协议,因此本机在Windows 2000以上环境下使用时,使用操作系统内置的驱动程序即可,无需安装任何驱动程序。PC机与单片机之间采用查询方式工作,在系统时钟的推动下,PC机与单片机间定时通信,完成数据的采集与显示工作。

    LM6172是一款带宽达140M的宽带双运放,其中一个运放接成射随器,与R18构成了输入阻抗变换级.VD3、VD4用于对输入级的保护,在输入信号电压过高时提供一定的保护功能,另一运放与周边元件共同构成了2、20倍可编程正向放大器,本级与输入信号调理级配合,共同完成垂直灵敏度的调整。R8、R12、R14、R16、IC7与5V电源共同构成电平转移电路,完成±5V到1.5 N3.5V的线性电平转换,以适应后级对输入电平的要求。经过前四级调理的模拟信号进入由ADS830E担当的模数转换级,完成模数转换,ADS830E接成单端输入模式,电压转换范围为1.5~3.5V,VD5、VD6完成对ADS830EE?11输入端保护。双端口RAM IDI7205构成高速缓存,用以协调ADS830E与单片机之间的速度差距,这部分的工作原理与魏坤等几位老师的电路基本相同,请参考以前本刊关于此的相关介绍。

             
   单片机使用了Microchip公司生产的带全速USB接口的8位高档单片机PIC18F4550,芯片为40/44脚封装。该单片机除了具有PIC单片机所特有的精简指令集(RISC)、数据总线和指令总线相互独立的哈佛(Harvard)结构等特点外,还配备了自编程闪存存储器以及纳瓦节能技术,工作频率达48MHz,USB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2MbiUs。单片机的A口主要用于输入信号调理电路的切换控制,B口用于和IDI7205接口,C口用于USB按口和分频器控制,其中分频器控制与IDI7205的控制还使用了部分D口数据线。B2、R21与C32构成USB单片机最小系统。
   本机的采样速率控制吸取了本文开始提到的几位老师的设计优点,并参考网上的意见进行了适当的简化,仅使用了两片廉价的COMS芯片74HC4040和74HC4051,就完成了采样率的切换,降低了功耗和成本。由于前级运放工作需要正负电源,同时电平转移电路需要稳定的5V电源,因此本机使用了两片34063和3片三端稳压器件,提供了±9V和+5V电源,其他部分的工作电源均直接取自USB接口。
    硬件是肉体,软件是灵魂。本机的软件分为两部分,单片机部分的软件采用PICC编写,PC机部分的软件采用C++builder编写。
    单片机部分的软件主要分为与双端口RAM接口、分频器控制、继电器控制及USB接口等部分,由于本机的显示与控制在PC机中完成,因此单片机部分的软件尽量简化了,仅完成了信号采集和垂直灵敏度、采样率控制等功能,信号的显示、计算、析、触发和保存部分均由PC机完成,尽量实现功能上移,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及计算资源丰富的PC机的利用率。其中,USB接口部分采用了UID协议,因此本机在Windows 2000以上环境下使用时,使用操作系统内置的驱动程序即可,无需安装任何驱动程序。PC机与单片机之间采用查询方式工作,在系统时钟的推动下,PC机与单片机间定时通信,完成数据的采集与显示工作。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电动吸锡烙铁
    用12V/2A的电源为电磁阀和泵供电,FQPF9N50...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