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级的寄生振荡及栅极抑振电阻
发布时间:2013/7/21 11:53:37 访问次数:1652
寄生振荡是由于放大器中,存在寄生电容相寄生电感而引致的。本小节的小标题中,实际上已给出了处理方法。
电子管的密勒电容与其栅极接线电感一起,构成了谐振电路,因此,高gm(低rk)管特别容易产生寄生振荡(阴极接线电感则不会带来问题,因为它产生的负反馈,会令环路增益减小)。最佳的处理办法是,增设一只与栅极串联的栅极抑振电阻( grid stopper resistor),以此对谐振电路进行阻尼;这只电阻要尽可能靠近栅极引脚来安装。这样安装后,可减小栅极的电感。与阴极处增设电阻的办法相比,在相同的阻值下,采用栅极抑振电阻法要有效得多——既给谐振带来更大损耗,又不会影响电路的频率响应。
可见,Q值与R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栅极增设一只lOkQ串联电阻,可以稳当地消除寄生振荡。
小信号电子管(E88CC、5842、EC8010)也容易产生寄生振荡,使用贴片电阻作栅极抑振电阻,实际效果很理想。这只电阻的典型值在lOOQ~lOkQ,一般通过试验来确定,因为电路布线情况各不相同。
超线性输出级的寄生振荡及g2抑振
超线性输出级使用品质较差的输出变压器,或者是采用功率管并联,有时需设置RC网络来消除寄生振荡。该RC网络为串联网络,接在功率管的阳极与g2之间。这是因为,阳极与g2之间的绕组电阻与漏感串联,在增设RC网络后,可令其阻抗向纯电阻方向靠拢。对于43%线性抽头来说,阳极与g2之间绕组的阻抗是阳极与阳极之间绕组的9%,因此,为RC网络的电阻确定取值时,可先从这个值开始。但RC网络的取值,必须要通过实验来确定(输出级上下臂电路需同时接上,因此会给试验工作增加一些难度),通常是在InF和lk(!附近。另外还应注意,由于另一臂电路的阳极会摆向OV,RC网络的电容必须能承受住VHT电压。
很多资料在介绍放大器的稳定性时都称,需要加上一定数量的反馈,才会引致放大器振荡。但实际上,放大器会不会产生振荡,取决于最主要极点之间的时间常数比率,是否达到保证放大器稳定的最小要求。Mullard 5-20型放大器可以自豪地称,需要多施加lOdB以上的反馈,它才会产生振荡;而对于威廉逊(Williamson)放大器未说,甚至是在没有多施加反馈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低频稳定性问题。
由此我们应认识到,在施加大环路负反馈后,要让放大器保持稳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电子管的密勒电容与其栅极接线电感一起,构成了谐振电路,因此,高gm(低rk)管特别容易产生寄生振荡(阴极接线电感则不会带来问题,因为它产生的负反馈,会令环路增益减小)。最佳的处理办法是,增设一只与栅极串联的栅极抑振电阻( grid stopper resistor),以此对谐振电路进行阻尼;这只电阻要尽可能靠近栅极引脚来安装。这样安装后,可减小栅极的电感。与阴极处增设电阻的办法相比,在相同的阻值下,采用栅极抑振电阻法要有效得多——既给谐振带来更大损耗,又不会影响电路的频率响应。
可见,Q值与R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栅极增设一只lOkQ串联电阻,可以稳当地消除寄生振荡。
小信号电子管(E88CC、5842、EC8010)也容易产生寄生振荡,使用贴片电阻作栅极抑振电阻,实际效果很理想。这只电阻的典型值在lOOQ~lOkQ,一般通过试验来确定,因为电路布线情况各不相同。
超线性输出级的寄生振荡及g2抑振
超线性输出级使用品质较差的输出变压器,或者是采用功率管并联,有时需设置RC网络来消除寄生振荡。该RC网络为串联网络,接在功率管的阳极与g2之间。这是因为,阳极与g2之间的绕组电阻与漏感串联,在增设RC网络后,可令其阻抗向纯电阻方向靠拢。对于43%线性抽头来说,阳极与g2之间绕组的阻抗是阳极与阳极之间绕组的9%,因此,为RC网络的电阻确定取值时,可先从这个值开始。但RC网络的取值,必须要通过实验来确定(输出级上下臂电路需同时接上,因此会给试验工作增加一些难度),通常是在InF和lk(!附近。另外还应注意,由于另一臂电路的阳极会摆向OV,RC网络的电容必须能承受住VHT电压。
很多资料在介绍放大器的稳定性时都称,需要加上一定数量的反馈,才会引致放大器振荡。但实际上,放大器会不会产生振荡,取决于最主要极点之间的时间常数比率,是否达到保证放大器稳定的最小要求。Mullard 5-20型放大器可以自豪地称,需要多施加lOdB以上的反馈,它才会产生振荡;而对于威廉逊(Williamson)放大器未说,甚至是在没有多施加反馈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低频稳定性问题。
由此我们应认识到,在施加大环路负反馈后,要让放大器保持稳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寄生振荡是由于放大器中,存在寄生电容相寄生电感而引致的。本小节的小标题中,实际上已给出了处理方法。
电子管的密勒电容与其栅极接线电感一起,构成了谐振电路,因此,高gm(低rk)管特别容易产生寄生振荡(阴极接线电感则不会带来问题,因为它产生的负反馈,会令环路增益减小)。最佳的处理办法是,增设一只与栅极串联的栅极抑振电阻( grid stopper resistor),以此对谐振电路进行阻尼;这只电阻要尽可能靠近栅极引脚来安装。这样安装后,可减小栅极的电感。与阴极处增设电阻的办法相比,在相同的阻值下,采用栅极抑振电阻法要有效得多——既给谐振带来更大损耗,又不会影响电路的频率响应。
可见,Q值与R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栅极增设一只lOkQ串联电阻,可以稳当地消除寄生振荡。
小信号电子管(E88CC、5842、EC8010)也容易产生寄生振荡,使用贴片电阻作栅极抑振电阻,实际效果很理想。这只电阻的典型值在lOOQ~lOkQ,一般通过试验来确定,因为电路布线情况各不相同。
超线性输出级的寄生振荡及g2抑振
超线性输出级使用品质较差的输出变压器,或者是采用功率管并联,有时需设置RC网络来消除寄生振荡。该RC网络为串联网络,接在功率管的阳极与g2之间。这是因为,阳极与g2之间的绕组电阻与漏感串联,在增设RC网络后,可令其阻抗向纯电阻方向靠拢。对于43%线性抽头来说,阳极与g2之间绕组的阻抗是阳极与阳极之间绕组的9%,因此,为RC网络的电阻确定取值时,可先从这个值开始。但RC网络的取值,必须要通过实验来确定(输出级上下臂电路需同时接上,因此会给试验工作增加一些难度),通常是在InF和lk(!附近。另外还应注意,由于另一臂电路的阳极会摆向OV,RC网络的电容必须能承受住VHT电压。
很多资料在介绍放大器的稳定性时都称,需要加上一定数量的反馈,才会引致放大器振荡。但实际上,放大器会不会产生振荡,取决于最主要极点之间的时间常数比率,是否达到保证放大器稳定的最小要求。Mullard 5-20型放大器可以自豪地称,需要多施加lOdB以上的反馈,它才会产生振荡;而对于威廉逊(Williamson)放大器未说,甚至是在没有多施加反馈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低频稳定性问题。
由此我们应认识到,在施加大环路负反馈后,要让放大器保持稳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电子管的密勒电容与其栅极接线电感一起,构成了谐振电路,因此,高gm(低rk)管特别容易产生寄生振荡(阴极接线电感则不会带来问题,因为它产生的负反馈,会令环路增益减小)。最佳的处理办法是,增设一只与栅极串联的栅极抑振电阻( grid stopper resistor),以此对谐振电路进行阻尼;这只电阻要尽可能靠近栅极引脚来安装。这样安装后,可减小栅极的电感。与阴极处增设电阻的办法相比,在相同的阻值下,采用栅极抑振电阻法要有效得多——既给谐振带来更大损耗,又不会影响电路的频率响应。
可见,Q值与R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栅极增设一只lOkQ串联电阻,可以稳当地消除寄生振荡。
小信号电子管(E88CC、5842、EC8010)也容易产生寄生振荡,使用贴片电阻作栅极抑振电阻,实际效果很理想。这只电阻的典型值在lOOQ~lOkQ,一般通过试验来确定,因为电路布线情况各不相同。
超线性输出级的寄生振荡及g2抑振
超线性输出级使用品质较差的输出变压器,或者是采用功率管并联,有时需设置RC网络来消除寄生振荡。该RC网络为串联网络,接在功率管的阳极与g2之间。这是因为,阳极与g2之间的绕组电阻与漏感串联,在增设RC网络后,可令其阻抗向纯电阻方向靠拢。对于43%线性抽头来说,阳极与g2之间绕组的阻抗是阳极与阳极之间绕组的9%,因此,为RC网络的电阻确定取值时,可先从这个值开始。但RC网络的取值,必须要通过实验来确定(输出级上下臂电路需同时接上,因此会给试验工作增加一些难度),通常是在InF和lk(!附近。另外还应注意,由于另一臂电路的阳极会摆向OV,RC网络的电容必须能承受住VHT电压。
很多资料在介绍放大器的稳定性时都称,需要加上一定数量的反馈,才会引致放大器振荡。但实际上,放大器会不会产生振荡,取决于最主要极点之间的时间常数比率,是否达到保证放大器稳定的最小要求。Mullard 5-20型放大器可以自豪地称,需要多施加lOdB以上的反馈,它才会产生振荡;而对于威廉逊(Williamson)放大器未说,甚至是在没有多施加反馈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出现低频稳定性问题。
由此我们应认识到,在施加大环路负反馈后,要让放大器保持稳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上一篇:低频振荡(发出汽船声)
上一篇:经典的功放电路
热门点击
- 直流偏置
- 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 双管推挽式振荡器电路
- 输出级的寄生振荡及栅极抑振电阻
- 级联式恒流源及其面对市电变动时的稳定度
- 级进式电位器构成的音量控制器
- 差分对电路的增益
- 远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音量衰减器的计算
- 输入输出电阻
- 射频噪声
推荐技术资料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0在一台仪器中同时实现时域和频域分析,DS...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