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放概念的扩展运用
发布时间:2012/7/1 16:25:07 访问次数:1129
运放的有关应用知识,并不只限于运放本身。只要将运放GRM1555C1H2R0CZ01D概念加以恰当的扩展运用,就可以提高对复杂电路的分析判断能力。
实践中,我们有时要面对相当复杂的晶体管电路,比如由分立元件构成的前置放大器或功率放大器电路。如果只是从晶体管的单元电路着眼,就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有了运放概念后,我们只要将它与反馈理论、晶体管电路知识结合起来,就可以进行扩展运用,对复杂电路进行整体把握,化繁为简,从而快速地掌握该电路的概况,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先从一个单管的并联反馈电路开始,看一看如何将运放概念与反馈知识结合,快速判定单管电路的大致情况。如图9 (a)所示。三极管的b极为输入端,c极为输出端。我们知道,三极管的b板信号与c极信号是反相的。因此,三极管的b极可视为运放的反相输入端,整个电路就可以看成是图9 (b)的形式。再运用运放知识,我们马上就可以知道.b极与c极间所接的电阻,使得该电路施加了并联负反馈,从而令b极处的输入电阻下降,整个电路的输入电阻将略高于R1、但不会很高,增益被控制在R2/Rl以下——如果施加负反馈前这个单管电路的增益很大,则电路增益为R2/R1、输入电阻为R1。
对于复杂的多级线性放大电路,类似地可以运用运放的概念来分析。图10 (a)是一个早期常见的OTL功放电路
图。根据各个输入节点与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关系,可弄清该放大电路的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进而找出其反馈网络。从图10 (b)的概念电路图可知,这个电路采用的是电压串联负反馈,闭环后的放大倍数约为1+R10/R11:1+ 2000:21。
由于这种反馈提升了电路的输入阻抗,所以这个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约等于Rl与R2的并联,即53k。如果再运用相关的电路知识和放大器设计知识,还可以作更为深入的分析。比如,分析其低端频响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运放的有关应用知识,并不只限于运放本身。只要将运放GRM1555C1H2R0CZ01D概念加以恰当的扩展运用,就可以提高对复杂电路的分析判断能力。
实践中,我们有时要面对相当复杂的晶体管电路,比如由分立元件构成的前置放大器或功率放大器电路。如果只是从晶体管的单元电路着眼,就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有了运放概念后,我们只要将它与反馈理论、晶体管电路知识结合起来,就可以进行扩展运用,对复杂电路进行整体把握,化繁为简,从而快速地掌握该电路的概况,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先从一个单管的并联反馈电路开始,看一看如何将运放概念与反馈知识结合,快速判定单管电路的大致情况。如图9 (a)所示。三极管的b极为输入端,c极为输出端。我们知道,三极管的b板信号与c极信号是反相的。因此,三极管的b极可视为运放的反相输入端,整个电路就可以看成是图9 (b)的形式。再运用运放知识,我们马上就可以知道.b极与c极间所接的电阻,使得该电路施加了并联负反馈,从而令b极处的输入电阻下降,整个电路的输入电阻将略高于R1、但不会很高,增益被控制在R2/Rl以下——如果施加负反馈前这个单管电路的增益很大,则电路增益为R2/R1、输入电阻为R1。
对于复杂的多级线性放大电路,类似地可以运用运放的概念来分析。图10 (a)是一个早期常见的OTL功放电路
图。根据各个输入节点与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关系,可弄清该放大电路的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进而找出其反馈网络。从图10 (b)的概念电路图可知,这个电路采用的是电压串联负反馈,闭环后的放大倍数约为1+R10/R11:1+ 2000:21。
由于这种反馈提升了电路的输入阻抗,所以这个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约等于Rl与R2的并联,即53k。如果再运用相关的电路知识和放大器设计知识,还可以作更为深入的分析。比如,分析其低端频响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