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质量控制流程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0/11/23 8:49:09 访问次数:806
为了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挑战,是德科技开发出了一款新型汽车以太网链路测试解决方案,用于验证信息是否以无损失或无串扰的方式传送到了预期的目的地。
以太网软件通过信道的一致性测试来确保信号满足质量要求。它还可以对线束中的任意一根电缆执行回波损耗、插入损耗、模式转换、功率求和以及串扰测量。该软件基于功能强大的多用途硬件-Keysight E5080B ENA 矢量网络分析仪、Keysight PXI 矢量网络分析仪以及 Keysight Streamline 系列 USB 矢量网络分析仪,这些仪器也是实验室中用于汽车以太网以外的设计验证和确认的重要工具。
DRC检查:即设计规则检查,通过Checklist和Report等检查手段,重点规避开路、短路类的重大设计缺陷,检查的同时遵循PCB设计质量控制流程与方法;
DFM检查:PCB设计完成后,无论是PCB裸板的加工还是PCBA支撑板的贴片组装加工,都需要借助相关检查工具软件或Checklist,对加工相关的设计进行检查;
ICT设计:部分PCB板会在批量加工生产中进行ICT测试,因此此类PCB板需要在设计阶段添加ICT测试点;
丝印调整:清晰准确的丝印设计,可以提升电路板的后续测试、组装加工的便捷度与准确度;
Drill层标注:Drill层标注的信息是提供给PCB加工工厂PE的加工要求图纸,需要遵循行业规范、保证Drill加工信息的准确性与完备度;
PCB设计文件输出:PCB设计的最终文件,需要按照规范输出为不同类型的打包文件,供后续测试、加工、组装环节使用;
CAM350检查:PCB设计输出给PCB加工工厂的CAM文件(也叫Gerber文件),需要使用CAM350软件进行投板前的设计审查工作。

苹果iPhone12搭载的A14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将达125亿个。若不借助高度自动化的EDA工具,设计包含如此庞大数量晶体管的芯片显然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芯片的研发过程中,芯片的验证贯穿着整个设计流程,因此它芯片的验证过程越充分,芯片流片的成功率就越高,而EDA工具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由于芯片设计的规模增加,EDA验证是决定芯片成败的关键工具。
在EDA领域,Synopsys、Cadence和MentorGraphics这三家公司被称为“EDA三巨头”。这三家公司占据了全球市场超过65%的份额,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90%。
(素材来源:21IC.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特别感谢)
为了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挑战,是德科技开发出了一款新型汽车以太网链路测试解决方案,用于验证信息是否以无损失或无串扰的方式传送到了预期的目的地。
以太网软件通过信道的一致性测试来确保信号满足质量要求。它还可以对线束中的任意一根电缆执行回波损耗、插入损耗、模式转换、功率求和以及串扰测量。该软件基于功能强大的多用途硬件-Keysight E5080B ENA 矢量网络分析仪、Keysight I 矢量网络分析仪以及 Keysight Streamline 系列 USB 矢量网络分析仪,这些仪器也是实验室中用于汽车以太网以外的设计验证和确认的重要工具。
DRC检查:即设计规则检查,通过Checklist和Report等检查手段,重点规避开路、短路类的重大设计缺陷,检查的同时遵循PCB设计质量控制流程与方法;
DFM检查:PCB设计完成后,无论是PCB裸板的加工还是PCBA支撑板的贴片组装加工,都需要借助相关检查工具软件或Checklist,对加工相关的设计进行检查;
ICT设计:部分PCB板会在批量加工生产中进行ICT测试,因此此类PCB板需要在设计阶段添加ICT测试点;
丝印调整:清晰准确的丝印设计,可以提升电路板的后续测试、组装加工的便捷度与准确度;
Drill层标注:Drill层标注的信息是提供给PCB加工工厂PE的加工要求图纸,需要遵循行业规范、保证Drill加工信息的准确性与完备度;
PCB设计文件输出:PCB设计的最终文件,需要按照规范输出为不同类型的打包文件,供后续测试、加工、组装环节使用;
CAM350检查:PCB设计输出给PCB加工工厂的CAM文件(也叫Gerber文件),需要使用CAM350软件进行投板前的设计审查工作。

苹果iPhone12搭载的A14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将达125亿个。若不借助高度自动化的EDA工具,设计包含如此庞大数量晶体管的芯片显然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芯片的研发过程中,芯片的验证贯穿着整个设计流程,因此它芯片的验证过程越充分,芯片流片的成功率就越高,而EDA工具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由于芯片设计的规模增加,EDA验证是决定芯片成败的关键工具。
在EDA领域,Synopsys、Cadence和MentorGraphics这三家公司被称为“EDA三巨头”。这三家公司占据了全球市场超过65%的份额,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90%。
(素材来源:21IC.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特别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