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端口
发布时间:2014/6/3 21:16:07 访问次数:2469
I/O端口又称为I/O接口,SN74LVC06APW也叫做I/O通道或I/O通路。I/O端口是MCS-51单片机对外部实现控制和信息交换的必经之路,是一个过渡的集成电路,用于信息传送过程中的速度匹配和增强它的负载能力。I/O端口有串行和并行之分,串行I/O端口一次只能传送1位二迸制信息,,并行I/O端口一次可以传送一组(8位)二进制信息。
并行I/O端口
8051有4个并行I/O端口,分别命名为PO、Pl、P2和P3,在这4个并行I/O端口中,每个端口都有双向I/O功能。即CPU既可以从4个并行I/O端口中的任何一个输出数据,又可以从它们那里输入数据。每个I/O端口内部都有一个8位数据输出锁存器和一个8位数据输入缓冲器,4个数据输出锁存器和端口号PO、Pl、P2和P3同名,皆为特殊功能寄存器SFR中的一个。因此,CPU数据从并行I/O端口输出时可以得到锁存,数据输入时可以得到缓冲。
4个端口在进行I/O方式时,特性基本相同,共有写端口、读端口和读引3种操作方式:
作为输出口用时,内部带锁存器,故可以直接和外设相连,不必外加锁存器。写端口实际上就是输出数据,是把累加器A或其他寄存器中的数据传送到端口锁存器中,然后由端口自动从端口引脚线上输出。
作为输入口用时,都有两种工作方式,即“读端口”和“读引脚”。
读端口时实际上并不是从外部读入数据,而是把端口锁存器中的内容读入到内部总线,经过某种运算和变换后,再写回到端口锁存器。属于这种方式的指令称为“读-改一写”指令。
囡读引脚时才真正地把从外部加到引脚上的输入数据读入到内部总线。
I/O端口又称为I/O接口,SN74LVC06APW也叫做I/O通道或I/O通路。I/O端口是MCS-51单片机对外部实现控制和信息交换的必经之路,是一个过渡的集成电路,用于信息传送过程中的速度匹配和增强它的负载能力。I/O端口有串行和并行之分,串行I/O端口一次只能传送1位二迸制信息,,并行I/O端口一次可以传送一组(8位)二进制信息。
并行I/O端口
8051有4个并行I/O端口,分别命名为PO、Pl、P2和P3,在这4个并行I/O端口中,每个端口都有双向I/O功能。即CPU既可以从4个并行I/O端口中的任何一个输出数据,又可以从它们那里输入数据。每个I/O端口内部都有一个8位数据输出锁存器和一个8位数据输入缓冲器,4个数据输出锁存器和端口号PO、Pl、P2和P3同名,皆为特殊功能寄存器SFR中的一个。因此,CPU数据从并行I/O端口输出时可以得到锁存,数据输入时可以得到缓冲。
4个端口在进行I/O方式时,特性基本相同,共有写端口、读端口和读引3种操作方式:
作为输出口用时,内部带锁存器,故可以直接和外设相连,不必外加锁存器。写端口实际上就是输出数据,是把累加器A或其他寄存器中的数据传送到端口锁存器中,然后由端口自动从端口引脚线上输出。
作为输入口用时,都有两种工作方式,即“读端口”和“读引脚”。
读端口时实际上并不是从外部读入数据,而是把端口锁存器中的内容读入到内部总线,经过某种运算和变换后,再写回到端口锁存器。属于这种方式的指令称为“读-改一写”指令。
囡读引脚时才真正地把从外部加到引脚上的输入数据读入到内部总线。
上一篇:P3口各位的第二功能
热门点击
- 访问片外ROM/RAM的指令时序
- 堆栈指针SP( Stack Pointor)
- 16位特殊功能寄存器sfr16
- PCB的元器件贴装位置有偏移,可用以下两种方
- 三极管的极限参数有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 “黑焊盘”现象的产生原因
- Sn-Ag-Cu三元合金
- 焊点形成过程
- I/O端口
- 程序执行过程
推荐技术资料
- DS2202型示波器试用
- 说起数字示波器,普源算是国内的老牌子了,FQP8N60...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