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
发布时间:2013/5/23 19:53:42 访问次数:1178
带有一级比较放大的串联型稳压电DW1U-12V(CX52)源具有较好的稳压性能,已经能够适合大多数电子设备的实际需要。但在一些对电源电压稳定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这种稳压电源还是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进一步改善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性能,以下介绍几种改进电路。
1.并联调整管与复合调整管
三极管直流稳压电源的负载电流是由调整管提供的。为了向负载提供比较大的电流,在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中的调整管大多数用的是大功率三极管。可是在某些情况下,一时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大功率三极管,或者即使用了大功率三极管,但仍不能满足负载电流的需要。这时可以把两个或多个同型号的大功率三极管并联起来使用,以增大稳压电源的输出电流。不过,即使是同型号的大功率三极管,也很难保证它们的各项参数完全一致,而这些性能的不一致性会使各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不均匀,从而导致某个管子过流而损坏。为了保证这些大功率三极管安全可靠地并联工作,可以在每个大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上串联一个0.1~0.5Q的匀流电阻后再并在一起。如果大功率三极管的电流余量比较大,稳压电源的输出电流也不是很大,可以不用匀流电阻。调整管的并联使用如图5-42 (a)所示。
直流稳压电源中的调整管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了提供比较大的输出电流,调整管自身需有足够大的基极电流来推动。但是,大功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般比较小,这就使得在稳压电源有大电流输出时,电路提供给调整管的基极推动电流也必须大。例如,某大功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p=20,当它要向负载输出10A电流时,要求其基极推动电流达到500mA。这样大的基极推动电流,由前级比较放大器直接提供是很困难的。为了在保证有足够大的输出电流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调整管所需的基极推动电流,常采用复合调整管。复合三极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极管按图5-42 (b)所示的方式连接起来作为一只三极管来使用。三极管复合后,总的电流放大倍数近似等于各管子电流放大倍数的乘积。这样,只要用一个或两个中小功率的三极管和一个大功率三极管复合,就能既满足调整管能承受大电流的要求,又能大幅度提高调整管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复合的管子越多,则总的口值就越大,复合管的穿透电流也越大,其热稳定性越差。所以,通常复合管木宜超过三个,必要时还要接上电阻,以抑制过大的穿透电流,如图5-43所示。
带有一级比较放大的串联型稳压电DW1U-12V(CX52)源具有较好的稳压性能,已经能够适合大多数电子设备的实际需要。但在一些对电源电压稳定度要求较高的场合,这种稳压电源还是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进一步改善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性能,以下介绍几种改进电路。
1.并联调整管与复合调整管
三极管直流稳压电源的负载电流是由调整管提供的。为了向负载提供比较大的电流,在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中的调整管大多数用的是大功率三极管。可是在某些情况下,一时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大功率三极管,或者即使用了大功率三极管,但仍不能满足负载电流的需要。这时可以把两个或多个同型号的大功率三极管并联起来使用,以增大稳压电源的输出电流。不过,即使是同型号的大功率三极管,也很难保证它们的各项参数完全一致,而这些性能的不一致性会使各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不均匀,从而导致某个管子过流而损坏。为了保证这些大功率三极管安全可靠地并联工作,可以在每个大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上串联一个0.1~0.5Q的匀流电阻后再并在一起。如果大功率三极管的电流余量比较大,稳压电源的输出电流也不是很大,可以不用匀流电阻。调整管的并联使用如图5-42 (a)所示。
直流稳压电源中的调整管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了提供比较大的输出电流,调整管自身需有足够大的基极电流来推动。但是,大功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般比较小,这就使得在稳压电源有大电流输出时,电路提供给调整管的基极推动电流也必须大。例如,某大功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p=20,当它要向负载输出10A电流时,要求其基极推动电流达到500mA。这样大的基极推动电流,由前级比较放大器直接提供是很困难的。为了在保证有足够大的输出电流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调整管所需的基极推动电流,常采用复合调整管。复合三极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极管按图5-42 (b)所示的方式连接起来作为一只三极管来使用。三极管复合后,总的电流放大倍数近似等于各管子电流放大倍数的乘积。这样,只要用一个或两个中小功率的三极管和一个大功率三极管复合,就能既满足调整管能承受大电流的要求,又能大幅度提高调整管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复合的管子越多,则总的口值就越大,复合管的穿透电流也越大,其热稳定性越差。所以,通常复合管木宜超过三个,必要时还要接上电阻,以抑制过大的穿透电流,如图5-43所示。
上一篇:具有辅助电源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