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制作外协程序及制作要求
发布时间:2012/8/7 19:47:36 访问次数:1093
填写“模板制作C4532X7R1E106M协议书”及“制作要求表”
制作模板前首先要按照模板加工厂的要求填写“加工协议”及“制作要求表”,并发给模板加工厂。注意事项如下。
(1)填写并确认印刷面。
模板加工时要求喇叭口向下,有利于印刷后焊膏脱模,以保证印刷的焊膏图形完整,边缘清晰,从而提高印刷质量。
(2)焊盘图形是否正确。
如有不需要开口的图形,应在“制作要求表”上确认,并在图纸上注明。
(3)模板的厚度。
由于模板厚度是决定焊膏量的关键参数,因此必须正确选择模板厚度;模板厚度应根据印制板组装密度、元器件大小、引脚(或焊球)之间的间距进行确定。大的元件,以及PLCC要求焊膏量多一些,则模板应厚一些;小的元件,以及窄间距QFP和CSP要求焊膏量少一些,则模板薄一些。
通常在同一块PCB上既有1.27mm以上一般间距的元器件,也有窄间距元器件,1.27mm以上间距的元器件需要0.2mm犀的模板,窄间距的元器件需要0.15~O.lmm厚的模板。这种情况下可根据PCB上多数元器件的情况决定不锈钢模板厚度,然后通过对个别元器件焊盘开口尺寸的扩大或缩小,以调整焊膏的漏印量。
(4)网框尺寸。
网框尺寸是根据印刷机的框架结构尺寸确定的。一股情况下,网框尺寸应与印刷机网框尺寸相同。特殊情况下(如当印制板尺寸很小或印刷面积很小时),可以使用小于设备网框尺寸的小尺寸网框,但设备必须配有网框适配器,否则不可使用小尺寸网框。
基本网框尺寸包括最大PCB尺寸、最大印刷面积、模板边框尺寸、边框型材规格、边框钻孔尺寸和位置等,如图4-24所示。
另外,考虑到刮刀起始位置和焊膏流动,在不锈钢模板漏印图形四周应预留刮刀和焊膏停留的尺寸。一般说来,漏印图形四周与网板黏结胶的边缘之间至少要留有60mm的距离,具体尺寸应根据不同印刷机确定。
(5) PCB位置。
一般情况下,PCB焊盘图形应居中,以选用小尺寸的刮刀,不但节省焊膏,而且可以减少焊膏铺展面积,从而减少焊膏与空气接触面积,防止焊膏中的溶剂挥发。
当印制板尺寸比较大,而焊盘图形的位置集中在PCB的某一边时,应使PCB外形居中,如果这时焊盘图形居中,印剧时可能会导致印制板超出印刷机工作台的工作范围。
制作模板前首先要按照模板加工厂的要求填写“加工协议”及“制作要求表”,并发给模板加工厂。注意事项如下。
(1)填写并确认印刷面。
模板加工时要求喇叭口向下,有利于印刷后焊膏脱模,以保证印刷的焊膏图形完整,边缘清晰,从而提高印刷质量。
(2)焊盘图形是否正确。
如有不需要开口的图形,应在“制作要求表”上确认,并在图纸上注明。
(3)模板的厚度。
由于模板厚度是决定焊膏量的关键参数,因此必须正确选择模板厚度;模板厚度应根据印制板组装密度、元器件大小、引脚(或焊球)之间的间距进行确定。大的元件,以及PLCC要求焊膏量多一些,则模板应厚一些;小的元件,以及窄间距QFP和CSP要求焊膏量少一些,则模板薄一些。
通常在同一块PCB上既有1.27mm以上一般间距的元器件,也有窄间距元器件,1.27mm以上间距的元器件需要0.2mm犀的模板,窄间距的元器件需要0.15~O.lmm厚的模板。这种情况下可根据PCB上多数元器件的情况决定不锈钢模板厚度,然后通过对个别元器件焊盘开口尺寸的扩大或缩小,以调整焊膏的漏印量。
(4)网框尺寸。
网框尺寸是根据印刷机的框架结构尺寸确定的。一股情况下,网框尺寸应与印刷机网框尺寸相同。特殊情况下(如当印制板尺寸很小或印刷面积很小时),可以使用小于设备网框尺寸的小尺寸网框,但设备必须配有网框适配器,否则不可使用小尺寸网框。
基本网框尺寸包括最大PCB尺寸、最大印刷面积、模板边框尺寸、边框型材规格、边框钻孔尺寸和位置等,如图4-24所示。
另外,考虑到刮刀起始位置和焊膏流动,在不锈钢模板漏印图形四周应预留刮刀和焊膏停留的尺寸。一般说来,漏印图形四周与网板黏结胶的边缘之间至少要留有60mm的距离,具体尺寸应根据不同印刷机确定。
(5) PCB位置。
一般情况下,PCB焊盘图形应居中,以选用小尺寸的刮刀,不但节省焊膏,而且可以减少焊膏铺展面积,从而减少焊膏与空气接触面积,防止焊膏中的溶剂挥发。
当印制板尺寸比较大,而焊盘图形的位置集中在PCB的某一边时,应使PCB外形居中,如果这时焊盘图形居中,印剧时可能会导致印制板超出印刷机工作台的工作范围。
填写“模板制作C4532X7R1E106M协议书”及“制作要求表”
制作模板前首先要按照模板加工厂的要求填写“加工协议”及“制作要求表”,并发给模板加工厂。注意事项如下。
(1)填写并确认印刷面。
模板加工时要求喇叭口向下,有利于印刷后焊膏脱模,以保证印刷的焊膏图形完整,边缘清晰,从而提高印刷质量。
(2)焊盘图形是否正确。
如有不需要开口的图形,应在“制作要求表”上确认,并在图纸上注明。
(3)模板的厚度。
由于模板厚度是决定焊膏量的关键参数,因此必须正确选择模板厚度;模板厚度应根据印制板组装密度、元器件大小、引脚(或焊球)之间的间距进行确定。大的元件,以及PLCC要求焊膏量多一些,则模板应厚一些;小的元件,以及窄间距QFP和CSP要求焊膏量少一些,则模板薄一些。
通常在同一块PCB上既有1.27mm以上一般间距的元器件,也有窄间距元器件,1.27mm以上间距的元器件需要0.2mm犀的模板,窄间距的元器件需要0.15~O.lmm厚的模板。这种情况下可根据PCB上多数元器件的情况决定不锈钢模板厚度,然后通过对个别元器件焊盘开口尺寸的扩大或缩小,以调整焊膏的漏印量。
(4)网框尺寸。
网框尺寸是根据印刷机的框架结构尺寸确定的。一股情况下,网框尺寸应与印刷机网框尺寸相同。特殊情况下(如当印制板尺寸很小或印刷面积很小时),可以使用小于设备网框尺寸的小尺寸网框,但设备必须配有网框适配器,否则不可使用小尺寸网框。
基本网框尺寸包括最大PCB尺寸、最大印刷面积、模板边框尺寸、边框型材规格、边框钻孔尺寸和位置等,如图4-24所示。
另外,考虑到刮刀起始位置和焊膏流动,在不锈钢模板漏印图形四周应预留刮刀和焊膏停留的尺寸。一般说来,漏印图形四周与网板黏结胶的边缘之间至少要留有60mm的距离,具体尺寸应根据不同印刷机确定。
(5) PCB位置。
一般情况下,PCB焊盘图形应居中,以选用小尺寸的刮刀,不但节省焊膏,而且可以减少焊膏铺展面积,从而减少焊膏与空气接触面积,防止焊膏中的溶剂挥发。
当印制板尺寸比较大,而焊盘图形的位置集中在PCB的某一边时,应使PCB外形居中,如果这时焊盘图形居中,印剧时可能会导致印制板超出印刷机工作台的工作范围。
制作模板前首先要按照模板加工厂的要求填写“加工协议”及“制作要求表”,并发给模板加工厂。注意事项如下。
(1)填写并确认印刷面。
模板加工时要求喇叭口向下,有利于印刷后焊膏脱模,以保证印刷的焊膏图形完整,边缘清晰,从而提高印刷质量。
(2)焊盘图形是否正确。
如有不需要开口的图形,应在“制作要求表”上确认,并在图纸上注明。
(3)模板的厚度。
由于模板厚度是决定焊膏量的关键参数,因此必须正确选择模板厚度;模板厚度应根据印制板组装密度、元器件大小、引脚(或焊球)之间的间距进行确定。大的元件,以及PLCC要求焊膏量多一些,则模板应厚一些;小的元件,以及窄间距QFP和CSP要求焊膏量少一些,则模板薄一些。
通常在同一块PCB上既有1.27mm以上一般间距的元器件,也有窄间距元器件,1.27mm以上间距的元器件需要0.2mm犀的模板,窄间距的元器件需要0.15~O.lmm厚的模板。这种情况下可根据PCB上多数元器件的情况决定不锈钢模板厚度,然后通过对个别元器件焊盘开口尺寸的扩大或缩小,以调整焊膏的漏印量。
(4)网框尺寸。
网框尺寸是根据印刷机的框架结构尺寸确定的。一股情况下,网框尺寸应与印刷机网框尺寸相同。特殊情况下(如当印制板尺寸很小或印刷面积很小时),可以使用小于设备网框尺寸的小尺寸网框,但设备必须配有网框适配器,否则不可使用小尺寸网框。
基本网框尺寸包括最大PCB尺寸、最大印刷面积、模板边框尺寸、边框型材规格、边框钻孔尺寸和位置等,如图4-24所示。
另外,考虑到刮刀起始位置和焊膏流动,在不锈钢模板漏印图形四周应预留刮刀和焊膏停留的尺寸。一般说来,漏印图形四周与网板黏结胶的边缘之间至少要留有60mm的距离,具体尺寸应根据不同印刷机确定。
(5) PCB位置。
一般情况下,PCB焊盘图形应居中,以选用小尺寸的刮刀,不但节省焊膏,而且可以减少焊膏铺展面积,从而减少焊膏与空气接触面积,防止焊膏中的溶剂挥发。
当印制板尺寸比较大,而焊盘图形的位置集中在PCB的某一边时,应使PCB外形居中,如果这时焊盘图形居中,印剧时可能会导致印制板超出印刷机工作台的工作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