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发布时间:2012/7/9 20:00:32 访问次数:5792
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2N60能改善它的性能,并且不同组态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可以得到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1)要稳定直流量(如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
(2)要改善交流性能(如放大倍数、频带、失真、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等),应引入交流负反馈。
(3)要稳定输出电压,或减小输出电阻,应引入电压负反馈;要稳定输出电流,或提高输出电阻,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4)要提高输入电阻,或减小放大电路向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应引入串联负反馈;要减小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
(5)要反馈敖果好,在信号源为电压源时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在信号源为电流源时应引入并联负反馈。
例2.2如图2-66所示电路中,为了实现下述的性能要求,各应引入何种类型的负反馈?将结果画在电路上。
(1)希望US=0时,元件参数的改变对末级的集电极电流影响小;
(2)希望输入电阻较大;
(3)希望输出电阻较小;
(4)希望接上负载后,电压放大倍数基本不变;
(5)希望信号源为电流源时,反馈的效果比较好。
解:假设M.瞬时极性为(+),根据信号传输的途径,依次标出有关各处的相应的瞬时极性,如图2-66所示。可以看出,只有从VT3集电极通过Rfl引到VTi发射极的反馈通路(用①表示)和从VT3发射极通过Rf2引到VTi基极的反馈通路(用②表示)才是负反馈。不难判断,前者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后者为电流并联负反馈。这是级间负反馈,由于反馈通路只由电阻构成,所以它们是交、直流负反馈。
(1)希望US=0时,元件参数的改变对末级的集电极电流影响小,可引入直流电流负反馈,如图中②所示;
(2)希望输入电阻较大,可引入串联负反馈,如图中①所示;
(3)希望输出电阻较小,可引入电压负反馈,如图中①所示;
(4)希望接上负载后,电压放大倍数基本不变,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如图中①所示;
(5)希望信号源为电流源时,反馈的效果比较好,可引入并联负反馈,如图中②所示。
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2N60能改善它的性能,并且不同组态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可以得到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1)要稳定直流量(如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
(2)要改善交流性能(如放大倍数、频带、失真、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等),应引入交流负反馈。
(3)要稳定输出电压,或减小输出电阻,应引入电压负反馈;要稳定输出电流,或提高输出电阻,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4)要提高输入电阻,或减小放大电路向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应引入串联负反馈;要减小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
(5)要反馈敖果好,在信号源为电压源时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在信号源为电流源时应引入并联负反馈。
例2.2如图2-66所示电路中,为了实现下述的性能要求,各应引入何种类型的负反馈?将结果画在电路上。
(1)希望US=0时,元件参数的改变对末级的集电极电流影响小;
(2)希望输入电阻较大;
(3)希望输出电阻较小;
(4)希望接上负载后,电压放大倍数基本不变;
(5)希望信号源为电流源时,反馈的效果比较好。
解:假设M.瞬时极性为(+),根据信号传输的途径,依次标出有关各处的相应的瞬时极性,如图2-66所示。可以看出,只有从VT3集电极通过Rfl引到VTi发射极的反馈通路(用①表示)和从VT3发射极通过Rf2引到VTi基极的反馈通路(用②表示)才是负反馈。不难判断,前者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后者为电流并联负反馈。这是级间负反馈,由于反馈通路只由电阻构成,所以它们是交、直流负反馈。
(1)希望US=0时,元件参数的改变对末级的集电极电流影响小,可引入直流电流负反馈,如图中②所示;
(2)希望输入电阻较大,可引入串联负反馈,如图中①所示;
(3)希望输出电阻较小,可引入电压负反馈,如图中①所示;
(4)希望接上负载后,电压放大倍数基本不变,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如图中①所示;
(5)希望信号源为电流源时,反馈的效果比较好,可引入并联负反馈,如图中②所示。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