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模压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失效模式的可靠性设计
发布时间:2012/5/3 19:30:29 访问次数:627
综合来说,模压固体电解质钽电容M5M51008DVP-70HI器大致有三种失效模式:电流型失效、电压型失效和发热型失效。
电流型失效常表现为电容器的漏电流异常,且变化非常大。分析结果表明其氧化膜上的缺陷部分恶化,引起介质的漏导增大,最后导致介质短路。针对这种失效模式,可通过优化形成工艺,确保形成的氧化膜致密、均匀,加强氧化膜耐电流的冲击。具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规格的产品,采用增加形成液的电导率,降低升压电流密度,延长恒压时间等方法来进行改善。
电压型失效是指使用不当导致工作电压或浪涌电压突然过高,结果引起局部闪火,导致介质击穿。针对这种失效模式,可通过优化阳极设计提高形成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倍率,确保形成电压为额定电压的4倍以上,以提高产品抗电压冲击的能力。
发热型失效一般认为是由于产品的损耗角正切(tg8)太大导致热不平衡,热量累计以致热破坏。针对这种失效模式,通过优化被膜工艺,改善被膜热分解环境。具体做法可以改变被膜温度(在210℃~330℃范围内)、改变氧含量等方法,确保生成的Mn02致密均匀,使产品的tg8值做到较小,避免发热型失效的发生。
电流型失效常表现为电容器的漏电流异常,且变化非常大。分析结果表明其氧化膜上的缺陷部分恶化,引起介质的漏导增大,最后导致介质短路。针对这种失效模式,可通过优化形成工艺,确保形成的氧化膜致密、均匀,加强氧化膜耐电流的冲击。具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规格的产品,采用增加形成液的电导率,降低升压电流密度,延长恒压时间等方法来进行改善。
电压型失效是指使用不当导致工作电压或浪涌电压突然过高,结果引起局部闪火,导致介质击穿。针对这种失效模式,可通过优化阳极设计提高形成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倍率,确保形成电压为额定电压的4倍以上,以提高产品抗电压冲击的能力。
发热型失效一般认为是由于产品的损耗角正切(tg8)太大导致热不平衡,热量累计以致热破坏。针对这种失效模式,通过优化被膜工艺,改善被膜热分解环境。具体做法可以改变被膜温度(在210℃~330℃范围内)、改变氧含量等方法,确保生成的Mn02致密均匀,使产品的tg8值做到较小,避免发热型失效的发生。
综合来说,模压固体电解质钽电容M5M51008DVP-70HI器大致有三种失效模式:电流型失效、电压型失效和发热型失效。
电流型失效常表现为电容器的漏电流异常,且变化非常大。分析结果表明其氧化膜上的缺陷部分恶化,引起介质的漏导增大,最后导致介质短路。针对这种失效模式,可通过优化形成工艺,确保形成的氧化膜致密、均匀,加强氧化膜耐电流的冲击。具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规格的产品,采用增加形成液的电导率,降低升压电流密度,延长恒压时间等方法来进行改善。
电压型失效是指使用不当导致工作电压或浪涌电压突然过高,结果引起局部闪火,导致介质击穿。针对这种失效模式,可通过优化阳极设计提高形成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倍率,确保形成电压为额定电压的4倍以上,以提高产品抗电压冲击的能力。
发热型失效一般认为是由于产品的损耗角正切(tg8)太大导致热不平衡,热量累计以致热破坏。针对这种失效模式,通过优化被膜工艺,改善被膜热分解环境。具体做法可以改变被膜温度(在210℃~330℃范围内)、改变氧含量等方法,确保生成的Mn02致密均匀,使产品的tg8值做到较小,避免发热型失效的发生。
电流型失效常表现为电容器的漏电流异常,且变化非常大。分析结果表明其氧化膜上的缺陷部分恶化,引起介质的漏导增大,最后导致介质短路。针对这种失效模式,可通过优化形成工艺,确保形成的氧化膜致密、均匀,加强氧化膜耐电流的冲击。具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规格的产品,采用增加形成液的电导率,降低升压电流密度,延长恒压时间等方法来进行改善。
电压型失效是指使用不当导致工作电压或浪涌电压突然过高,结果引起局部闪火,导致介质击穿。针对这种失效模式,可通过优化阳极设计提高形成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倍率,确保形成电压为额定电压的4倍以上,以提高产品抗电压冲击的能力。
发热型失效一般认为是由于产品的损耗角正切(tg8)太大导致热不平衡,热量累计以致热破坏。针对这种失效模式,通过优化被膜工艺,改善被膜热分解环境。具体做法可以改变被膜温度(在210℃~330℃范围内)、改变氧含量等方法,确保生成的Mn02致密均匀,使产品的tg8值做到较小,避免发热型失效的发生。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