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电源技术

利用高集成度时钟系统芯片代替传统分离时钟设计

发布时间:2008/5/26 0:00:00 访问次数:556

        

    

    

     本文在讨论传统时钟设计面临的难点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数模混合的高集成度的时钟系统芯片-lattice ispclock manager 5500系列。通过该芯片可以完成时钟的小数分频、倍频、移相、输入与输出多i/o标准的匹配与驱动、输出偏斜的灵活调整、时钟摆幅和上升斜率的调整、jtag在线系统编程等功能。 时钟是所有电子系统的心脏,其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性能。在数字系统中,一般推荐同步设计方案,时钟的沿驱动系统中的寄存器和其它相关器件。传统的数字时钟系统由晶振(osc)、频率合成器(fs)或频率时序发生器(ftg)、时钟缓冲器等基本元器件构成,如图1所示。 图中晶振用于提供标准的时钟源。fs的工作原理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基于锁相环(pll)和数字频合(ds)的频率合成器。ftg是零延时缓冲器(zdb)的扩展,可以生成弱相关的频率,为同步系统提供纷繁复杂的时钟。fs和ftg一般都集成了分频、倍频、移相等功能,一些器件还能完成小数分频功能。时钟缓冲器用以适配不同的i/o标准并驱动时钟信号,很多时钟缓冲器还具备时钟复制、分频、倍频和时钟沿精细调整功能。

     图1:传统的时钟系统解决方案。时钟系统设计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已经建立了很多成熟的设计方法用以解决数字系统中时钟解决方案的难点。但是,随着系统复杂度的不断提高,所需的时钟种类越来越多,用传统时钟系统设计方法很难满足设计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个较复杂的时钟系统,由于采用了众多的分立元器件,会给整个系统带来如下挑战:

     1. 需要较多时钟缓冲器以满足不同的i/o标准;

     2. 需要多个osc或者高集成度ftg/fs满足多个不同频率的时钟输出;

     3. 由于累加效应,对时钟系统中每个元件的偏斜(skew)、抖动等指标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4. 如果需要零延时缓冲还需要使用zdb;

     5. pcb设计与布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6. 增加了系统成本;

     7. emi和串扰较大;

     8. 需要磁珠或者旁路电容完成噪声滤波;

     9. 由于单点故障因素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下降;

     10. 设计复杂,调试困难。 更好的解决传统分立解决方案就必须提高芯片的集成度,最好能够有一种数模混合芯片完成整个时钟系统的分频、倍频、移相、偏斜、沿的斜率(slew)、摆幅(swing)的调整,并能通过对芯片内部集成的匹配方式的调整完成不同i/o标准的时钟信号的缓冲与驱动。这类芯片的特点有3个:一是必须基于数模混合的asic工艺,因为除了传统模拟asic部分外,数字asic更便于可编程调整,便于在线调试与编程;二是必须高集成度,以满足复杂系统的多类时钟标准、多种时钟频率和多路时钟驱动的需求;三是必须高性价比,在高精度的前提下,价格便宜才能迅速为市场接受。目前这种高集成度、高性价比的数模混合时钟芯片逐步成熟起来,本文以lattice ispclock 5500系列芯片为例,对新型时钟解决方案加以简单讨论。 高集成度数模混合时钟系统芯片 lattice ispclock 5500系列时钟系统芯片是一款数模混合asic,该系列芯片可以完成高精度、低抖动时钟频率变换,多种i/o格式匹配与驱动以及灵活的偏斜、沿斜率、摆幅等时钟特性调整以及在线系统可编程等功能,可以直接替代图1传统的时钟系统解决方案中除osc以外的所有部分。其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功能特点如下: 1. 频率变换范围为10mhz到320mhz。该芯片的输入频率范围和输出频率范围都是10~320mhz。通过芯片内部的高精度pll和数字分频器可以完成输入到输出频率之间的小数分频、倍频。 '

     图2:ispclock 5500芯片功能结构图。 2. 低输出偏斜,其典型输出偏斜小于50ps,并可以完成zdb功能。

     3. 低抖动,其典型抖动的峰-峰值小于70ps。

     4. 输入端共有两组,可以完成主备时钟源的切换。每组输入端都支持单端的lvttl、lvcmos、sstl、hstl或差分的lvds、lvpecl、差分hstl、差分sstl等输入电平标准。内嵌高精度可编程匹配电阻,调整范围从40欧姆到70欧姆。

     5. 最多可以达到独立的20路时钟输出,或者配对为10路差分时钟输出。具备20路时钟输出的芯片标号为ispclock 5520,另有一款具备10路独立输出的芯片为ispclock 5510,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时钟输出也支持单端的lvttl、lvcmos、sstl、hstl或差分的lvds、lvpecl、差分hstl、差分sstl等输入电平标准。并内嵌高

        

    

    

     本文在讨论传统时钟设计面临的难点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数模混合的高集成度的时钟系统芯片-lattice ispclock manager 5500系列。通过该芯片可以完成时钟的小数分频、倍频、移相、输入与输出多i/o标准的匹配与驱动、输出偏斜的灵活调整、时钟摆幅和上升斜率的调整、jtag在线系统编程等功能。 时钟是所有电子系统的心脏,其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性能。在数字系统中,一般推荐同步设计方案,时钟的沿驱动系统中的寄存器和其它相关器件。传统的数字时钟系统由晶振(osc)、频率合成器(fs)或频率时序发生器(ftg)、时钟缓冲器等基本元器件构成,如图1所示。 图中晶振用于提供标准的时钟源。fs的工作原理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基于锁相环(pll)和数字频合(ds)的频率合成器。ftg是零延时缓冲器(zdb)的扩展,可以生成弱相关的频率,为同步系统提供纷繁复杂的时钟。fs和ftg一般都集成了分频、倍频、移相等功能,一些器件还能完成小数分频功能。时钟缓冲器用以适配不同的i/o标准并驱动时钟信号,很多时钟缓冲器还具备时钟复制、分频、倍频和时钟沿精细调整功能。

     图1:传统的时钟系统解决方案。时钟系统设计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已经建立了很多成熟的设计方法用以解决数字系统中时钟解决方案的难点。但是,随着系统复杂度的不断提高,所需的时钟种类越来越多,用传统时钟系统设计方法很难满足设计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个较复杂的时钟系统,由于采用了众多的分立元器件,会给整个系统带来如下挑战:

     1. 需要较多时钟缓冲器以满足不同的i/o标准;

     2. 需要多个osc或者高集成度ftg/fs满足多个不同频率的时钟输出;

     3. 由于累加效应,对时钟系统中每个元件的偏斜(skew)、抖动等指标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4. 如果需要零延时缓冲还需要使用zdb;

     5. pcb设计与布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6. 增加了系统成本;

     7. emi和串扰较大;

     8. 需要磁珠或者旁路电容完成噪声滤波;

     9. 由于单点故障因素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下降;

     10. 设计复杂,调试困难。 更好的解决传统分立解决方案就必须提高芯片的集成度,最好能够有一种数模混合芯片完成整个时钟系统的分频、倍频、移相、偏斜、沿的斜率(slew)、摆幅(swing)的调整,并能通过对芯片内部集成的匹配方式的调整完成不同i/o标准的时钟信号的缓冲与驱动。这类芯片的特点有3个:一是必须基于数模混合的asic工艺,因为除了传统模拟asic部分外,数字asic更便于可编程调整,便于在线调试与编程;二是必须高集成度,以满足复杂系统的多类时钟标准、多种时钟频率和多路时钟驱动的需求;三是必须高性价比,在高精度的前提下,价格便宜才能迅速为市场接受。目前这种高集成度、高性价比的数模混合时钟芯片逐步成熟起来,本文以lattice ispclock 5500系列芯片为例,对新型时钟解决方案加以简单讨论。 高集成度数模混合时钟系统芯片 lattice ispclock 5500系列时钟系统芯片是一款数模混合asic,该系列芯片可以完成高精度、低抖动时钟频率变换,多种i/o格式匹配与驱动以及灵活的偏斜、沿斜率、摆幅等时钟特性调整以及在线系统可编程等功能,可以直接替代图1传统的时钟系统解决方案中除osc以外的所有部分。其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功能特点如下: 1. 频率变换范围为10mhz到320mhz。该芯片的输入频率范围和输出频率范围都是10~320mhz。通过芯片内部的高精度pll和数字分频器可以完成输入到输出频率之间的小数分频、倍频。 '

     图2:ispclock 5500芯片功能结构图。 2. 低输出偏斜,其典型输出偏斜小于50ps,并可以完成zdb功能。

     3. 低抖动,其典型抖动的峰-峰值小于70ps。

     4. 输入端共有两组,可以完成主备时钟源的切换。每组输入端都支持单端的lvttl、lvcmos、sstl、hstl或差分的lvds、lvpecl、差分hstl、差分sstl等输入电平标准。内嵌高精度可编程匹配电阻,调整范围从40欧姆到70欧姆。

     5. 最多可以达到独立的20路时钟输出,或者配对为10路差分时钟输出。具备20路时钟输出的芯片标号为ispclock 5520,另有一款具备10路独立输出的芯片为ispclock 5510,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时钟输出也支持单端的lvttl、lvcmos、sstl、hstl或差分的lvds、lvpecl、差分hstl、差分sstl等输入电平标准。并内嵌高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Seeed Studio
    Seeed Studio绐我们的印象总是和绘画脱离不了...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