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开始充电时进行电流限制充电方式充电时间相对比较长
发布时间:2023/3/27 13:23:30 访问次数:69
当允电设各的电压设定过高或过低时,容易造成电瓶过充或充电不足。对碱性电瓶容易造成“热击穿”(Thennal Runaway)和“容量失效”(Capaclty Fading)。
为了防止冲击电流过大,损伤电瓶和充电设各,有些充电设备采用恒压限流的充电方式,即在电瓶开始充电时进行电流限制,当然这种充电方式充电时间相对比较长。
恒流充电方式(Co lstant Current)是指在充电过程中,电流维持恒定,充电设各的输出电压随电瓶电压的变化而改变。
在充电设各能提供足够充电电流的情况下(大于10C),充电速度快。在开始充电的30 min内,就可以将完全放电的电瓶充到90%的容量;
充电设各简单;
电解液的水分损失比较小。
其缺点是:
冲击电流大。当电瓶完全放电以后,电压很低,而充电电压保持不变,这时冲击电流很大。如一个40 Ah的电瓶,冲击电流可能达到400A,随着电瓶电压的上升,充电电流逐步减小;
由于各单元电池的内阻、极板、电解液不能完全一样,恒压充电时,每个单元电池分配的电压不相等,容易造成单元电池充电不平衡,有些单元过充,有些单元充不足.
二阶段恒流充电法可以克服恒流充电时问长的缺点,一般采用大电流(C)充1h,再用小电流(u10)充3~4h。这种充电方式有效地克服了恒流充电法充电时间长的缺点,并且减小了充电过程中的水分损失,但充电设备比较复杂。没有大、小电流自动转换功能的充电设各需要人工调节。
实现恒流充电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采用模拟控制的方法实现电流恒定,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脉宽控制方法,充电电流是间断的。当控制管导通时间上升、截止时间下降时平均充电电流上升,反之平均电流下降。电流波形脉宽控制恒流充电原理.
这种充电方式能有效防止碱性电瓶的容量失效(Capacib`Fading),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当允电设各的电压设定过高或过低时,容易造成电瓶过充或充电不足。对碱性电瓶容易造成“热击穿”(Thennal Runaway)和“容量失效”(Capaclty Fading)。
为了防止冲击电流过大,损伤电瓶和充电设各,有些充电设备采用恒压限流的充电方式,即在电瓶开始充电时进行电流限制,当然这种充电方式充电时间相对比较长。
恒流充电方式(Co lstant Current)是指在充电过程中,电流维持恒定,充电设各的输出电压随电瓶电压的变化而改变。
在充电设各能提供足够充电电流的情况下(大于10C),充电速度快。在开始充电的30 min内,就可以将完全放电的电瓶充到90%的容量;
充电设各简单;
电解液的水分损失比较小。
其缺点是:
冲击电流大。当电瓶完全放电以后,电压很低,而充电电压保持不变,这时冲击电流很大。如一个40 Ah的电瓶,冲击电流可能达到400A,随着电瓶电压的上升,充电电流逐步减小;
由于各单元电池的内阻、极板、电解液不能完全一样,恒压充电时,每个单元电池分配的电压不相等,容易造成单元电池充电不平衡,有些单元过充,有些单元充不足.
二阶段恒流充电法可以克服恒流充电时问长的缺点,一般采用大电流(C)充1h,再用小电流(u10)充3~4h。这种充电方式有效地克服了恒流充电法充电时间长的缺点,并且减小了充电过程中的水分损失,但充电设备比较复杂。没有大、小电流自动转换功能的充电设各需要人工调节。
实现恒流充电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采用模拟控制的方法实现电流恒定,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脉宽控制方法,充电电流是间断的。当控制管导通时间上升、截止时间下降时平均充电电流上升,反之平均电流下降。电流波形脉宽控制恒流充电原理.
这种充电方式能有效防止碱性电瓶的容量失效(Capacib`Fading),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