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U6J-E3/51有机电致发光的工作原理
发布时间:2018/12/20 21:03:43 访问次数:551
活性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光辐射,称为电致发光relectr。luminescence,EL)。当夹在正极(ITO)和负极(金属电极)之间的活性物
质是有机物时的电致发光,就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有机电致发光也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⑩rganic lightˉemitting山ode,oLED),它属于载流子注人型发光。如图1,13所示,是 GC5016-PBZ有机电致发光的工作原理。有机发光材料夹在一对电极之间,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阳极注入,而电子由阴极注人。经过相反方向的运动,进人到有机材料层的电子和空穴可以在某个位置相遇,一部分通过复合形成激子,激子经由辐射衰减而产生光。作为空穴注人的阳极一般要求是高功函数材料,并制备成透明的薄膜,以利于光的引出,金属氧化物薄膜如ITO(indium tinoxide)和半透明的高功函数金属薄膜都可以作为阳极材料;作为注人电子的阴极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功函数,如碱金属、碱土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等。虽然低功函数的金属阴极有利于向有机材料中注人电子,但是它们有过于活泼的缺点。因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阴极的制各通常采用合金(如Mg∶Ag)或者多层金属α口Ⅱ/AD的方式,既可以达到低功函数有利于注入电子的要求,又可以降低电极的活性,提高器件的稳定性。作为有机活性层,材料中正负电荷的迁移率以及注人速率都希望大体相同,以提高电荷复合、产生激子的概率,从而提高器件效率。通过单一的活性材料满足上述条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发展出双层、三层等多层器件结构。在多层器件中,由于靠近阳极的有机材料提供空穴的注人和输运功能,而靠近阴极的有机材料发挥电子注入和输运的作用,增加了器件设计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同时,在三层器件中,将发光层夹在空穴传输和电子传输材料的中间,降低了发光材料对传输特性的要求。研究表明,相对于单层器件,多层器件的
效率和寿命都极大限度地得到提高。
活性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光辐射,称为电致发光relectr。luminescence,EL)。当夹在正极(ITO)和负极(金属电极)之间的活性物
质是有机物时的电致发光,就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有机电致发光也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⑩rganic lightˉemitting山ode,oLED),它属于载流子注人型发光。如图1,13所示,是 GC5016-PBZ有机电致发光的工作原理。有机发光材料夹在一对电极之间,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阳极注入,而电子由阴极注人。经过相反方向的运动,进人到有机材料层的电子和空穴可以在某个位置相遇,一部分通过复合形成激子,激子经由辐射衰减而产生光。作为空穴注人的阳极一般要求是高功函数材料,并制备成透明的薄膜,以利于光的引出,金属氧化物薄膜如ITO(indium tinoxide)和半透明的高功函数金属薄膜都可以作为阳极材料;作为注人电子的阴极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功函数,如碱金属、碱土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等。虽然低功函数的金属阴极有利于向有机材料中注人电子,但是它们有过于活泼的缺点。因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阴极的制各通常采用合金(如Mg∶Ag)或者多层金属α口Ⅱ/AD的方式,既可以达到低功函数有利于注入电子的要求,又可以降低电极的活性,提高器件的稳定性。作为有机活性层,材料中正负电荷的迁移率以及注人速率都希望大体相同,以提高电荷复合、产生激子的概率,从而提高器件效率。通过单一的活性材料满足上述条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发展出双层、三层等多层器件结构。在多层器件中,由于靠近阳极的有机材料提供空穴的注人和输运功能,而靠近阴极的有机材料发挥电子注入和输运的作用,增加了器件设计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同时,在三层器件中,将发光层夹在空穴传输和电子传输材料的中间,降低了发光材料对传输特性的要求。研究表明,相对于单层器件,多层器件的
效率和寿命都极大限度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