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在中国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389
我国的汽车产量从1991年到2001年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2001年,我国生产汽车223万辆,2002年达350万辆。2003年突破了400万辆,居世界第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我国汽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为5625亿元,按照20%的年均增长速度,2005年我国汽车需求量将超过550万辆,汽车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000亿元,其电子产品价值含量按25%-30%计算,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可达到2500亿元-3000亿元。汽车电子的发展速度将从目前10%的增长率上升到20%。 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了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如德尔福、博世和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电子公司。他们采取跟随原国际知名汽车厂或与中国企业合资、独资或控股的方式来占据中国汽车电子市场。2003年9月17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的天津现代航盛电子有限公司就是韩国现代奥拓耐特公司与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结果。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新建成了千余家汽车电子及相关企业,其中70%为合资企业,主要来自汽车、电子、通讯和高科技等行业。
巴斯夫、德尔福、霍尼韦尔等知名汽车电子的专业厂商已经抢先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
作为全球最大汽车电子半导体器件供应商的摩托罗拉一直致力于汽车电子半导体器件的开发与推广,其在中国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也是遥遥领先。
TI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微控制器供应商。2003年在中国汽车半导体市场营业额较2002年增长了70%,TI在中国市场的付出已经得到丰厚的回报。
意法半导体在LIN硅技术中居领先水平。据悉,ST今年在中国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份额已跃居第三。
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商RVSI目前正在中国寻找积极扩张其市场份额的机会。RVSI日前宣布,该公司旗下分公司Acuity ChMatrix已在中国上海开办了销售处。
日本三洋最近宣布,将斥资400万美元在中国成立一家子公司,在中国从事汽车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
与此同时,美国通用和福特、德国大众、日本本田和丰田等汽车制造商也在加紧与中国企业在汽车电子产业方面的合作。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可谓热闹非凡,其巨大经济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出来。2003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共销售2448万套,同比增长33.7%,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41.5%。根据信息产业部预测,2004年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2005年将突破25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一个新增长点。
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企业面临的却是艰难的处境与残酷的竞争。我国汽车电子系统的研究较晚,汽车电子产品水平大约落后国际先进水平10-15年,汽车电子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非常薄弱,主要差距是在电子控制单元的软硬件、传感器、执行器、系统的可靠性和控制精度等方面。而且应用范围也比较窄,目前仅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得到了大量应用。世界各大汽车厂商陆续进驻,带来了资本和技术,凭其强大的优势垄断了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目前,国内市场70%以上的汽车电子市场份额被国外企业如德尔福、日本电装、博世三家占领,而连同合资企业在内,国内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市场份额仅为三成,而且多是从事附加值较低的汽车音响等车载电子,实力相关悬殊,暂不具备参与国外厂商竞争的实力。
我国的汽车产量从1991年到2001年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2001年,我国生产汽车223万辆,2002年达350万辆。2003年突破了400万辆,居世界第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我国汽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为5625亿元,按照20%的年均增长速度,2005年我国汽车需求量将超过550万辆,汽车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000亿元,其电子产品价值含量按25%-30%计算,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可达到2500亿元-3000亿元。汽车电子的发展速度将从目前10%的增长率上升到20%。 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了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如德尔福、博世和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电子公司。他们采取跟随原国际知名汽车厂或与中国企业合资、独资或控股的方式来占据中国汽车电子市场。2003年9月17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的天津现代航盛电子有限公司就是韩国现代奥拓耐特公司与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结果。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新建成了千余家汽车电子及相关企业,其中70%为合资企业,主要来自汽车、电子、通讯和高科技等行业。
巴斯夫、德尔福、霍尼韦尔等知名汽车电子的专业厂商已经抢先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
作为全球最大汽车电子半导体器件供应商的摩托罗拉一直致力于汽车电子半导体器件的开发与推广,其在中国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也是遥遥领先。
TI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微控制器供应商。2003年在中国汽车半导体市场营业额较2002年增长了70%,TI在中国市场的付出已经得到丰厚的回报。
意法半导体在LIN硅技术中居领先水平。据悉,ST今年在中国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份额已跃居第三。
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商RVSI目前正在中国寻找积极扩张其市场份额的机会。RVSI日前宣布,该公司旗下分公司Acuity ChMatrix已在中国上海开办了销售处。
日本三洋最近宣布,将斥资400万美元在中国成立一家子公司,在中国从事汽车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
与此同时,美国通用和福特、德国大众、日本本田和丰田等汽车制造商也在加紧与中国企业在汽车电子产业方面的合作。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可谓热闹非凡,其巨大经济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出来。2003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共销售2448万套,同比增长33.7%,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41.5%。根据信息产业部预测,2004年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2005年将突破25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一个新增长点。
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企业面临的却是艰难的处境与残酷的竞争。我国汽车电子系统的研究较晚,汽车电子产品水平大约落后国际先进水平10-15年,汽车电子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非常薄弱,主要差距是在电子控制单元的软硬件、传感器、执行器、系统的可靠性和控制精度等方面。而且应用范围也比较窄,目前仅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得到了大量应用。世界各大汽车厂商陆续进驻,带来了资本和技术,凭其强大的优势垄断了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目前,国内市场70%以上的汽车电子市场份额被国外企业如德尔福、日本电装、博世三家占领,而连同合资企业在内,国内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市场份额仅为三成,而且多是从事附加值较低的汽车音响等车载电子,实力相关悬殊,暂不具备参与国外厂商竞争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