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市场 架起IC设计与整机企业的桥梁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686
对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来说,找准产品特色定位和实现成果产业化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在新一轮的IC投资热潮中,许多设计企业非常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有了市场,企业才有生命力,才能做大做强。
为了给IC设计企业和整机商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让众多企业可以直接了解到相互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情况,6月18日,深圳市科技局和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趁这红荔累枝、香满鹏城的荔枝节之机成功举办了“2004’珠三角集成电路业界联谊暨市场推介会”。此次会议云集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国家863总体专家组以及七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代表、业内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近300人。来自100多家IC企业设计人员、系统整机厂商就珠三角IC产业的未来发展以及市场应用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发挥珠三角优势,抢占IC产业链高端
珠三角是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年均39.8%的速度高速持续发展,因此有着全国最为广阔的IC设计市场,这里的IC产品消耗量占全国的一半,有90%的进口IC产品都从这里向全国各地集散。由此孕育出了珠三角在发展IC产业上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
国家863集成电路设计专家组组长严晓浪教授指出:“在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任何地区难以包打天下,能够把整个产业链从头到尾的利益全部独占。这意味着只要发挥自身优势,在产业链中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就同样能分享产业带来的巨大市场前景。”严晓浪认为,珠三角尽管在资金密集的IC制造业上慢了一步,但如果能在IC设计领域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若干年后一定能收到“惊人”的效果。
据有关数据,仅就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市来说,去年IC设计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约占全国的三成,居全国首位。为此,严晓浪教授表示,中国IC设计产业已进入起飞状态,再经过5年就可具备与国际设计公司竞争的实力。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集散地,正逐步发展为一个全国性的IC设计产品供应中心,珠三角的IC产业也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尽快改变中国IC设计业“缺芯少魂”的局面,我们将继续支持深圳IC设计业的发展。同时,严晓浪教授结合5月24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上海产业化基地后的表态作了总结:IC设计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把握四个环节,即拥有高素质的IC设计人才、建成集科研、孵化一体的平台、具备能被平台广泛整合社会资源、能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中国半导体协会理事长俞忠钰指出,在国内当前的IC产业链中,许多企业间缺少横向合作,而且从纵向上看,上游产业的设备材料企业发展严重滞后,IC企业与处于下游的整机企业缺少一种战略合作关系,这种状况妨碍了产业进一步发展。他认为,当前我国IC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设备材料不自主、与整机配套不足两大瓶颈。而珠三角地区既有强大的整机配套能力,又可以发挥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与外商交流合作。他表示,珠三角地区的IC设计企业应该而且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为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与系统整机协调发展,打破半导体产业的瓶颈而发挥作用。
IC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整机,珠三角地区虽然有华为、TCL、中兴、康佳、创维等众多大型整机企业,但面临国外企业的冲击和新技术对强大的整机配套能力的要求,使得整机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国内集成电路和基础产品的配套生产。这都预示着珠三角的IC设计企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珠三角的IC设计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遇,在中国IC产业链的高端领域谋得一席之地。
抓住热点应用,IC设计业大有可为
在谈到珠三角IC设计业如何具体切入IC产业链条的问题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俞忠钰理事长表示,目前世界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新的数字化时代,系统整机的发展同集成电路和基础元器件的发展将更加密不可分,这就需要构筑数字化的产业群体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妨碍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魏少军教授在“面向应用,迎接SOC时代的挑战”主题报告中指出,从专用集成电路(ASIC)到SOC,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是集成电路在价值链上的位置逐渐前移,其次是高额的成本使得SOC成为少数“贵族”才能涉足的领域,第三,对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TTM)要求越来越高,第四,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等等。这些挑战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已经熟悉的ASIC的开发和商业模式。应用驱动和可再配置是未来SOC的特征,平台化是SOC的发展方向。他强调中国IC设计企业应该在开发产品的时候考虑应用模式的创新,这样可以和整机商一起打开新的应用,创造新的市场。同时他透露,大唐电信已经开发出针对未来多媒体应用的处理器COMIP,由于提供了全套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已经获得不少整机厂商和电信运营商的青睐,他预计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深圳清华大学研
对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来说,找准产品特色定位和实现成果产业化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在新一轮的IC投资热潮中,许多设计企业非常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有了市场,企业才有生命力,才能做大做强。
为了给IC设计企业和整机商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让众多企业可以直接了解到相互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情况,6月18日,深圳市科技局和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趁这红荔累枝、香满鹏城的荔枝节之机成功举办了“2004’珠三角集成电路业界联谊暨市场推介会”。此次会议云集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国家863总体专家组以及七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代表、业内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近300人。来自100多家IC企业设计人员、系统整机厂商就珠三角IC产业的未来发展以及市场应用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发挥珠三角优势,抢占IC产业链高端
珠三角是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年均39.8%的速度高速持续发展,因此有着全国最为广阔的IC设计市场,这里的IC产品消耗量占全国的一半,有90%的进口IC产品都从这里向全国各地集散。由此孕育出了珠三角在发展IC产业上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
国家863集成电路设计专家组组长严晓浪教授指出:“在产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任何地区难以包打天下,能够把整个产业链从头到尾的利益全部独占。这意味着只要发挥自身优势,在产业链中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就同样能分享产业带来的巨大市场前景。”严晓浪认为,珠三角尽管在资金密集的IC制造业上慢了一步,但如果能在IC设计领域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若干年后一定能收到“惊人”的效果。
据有关数据,仅就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市来说,去年IC设计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约占全国的三成,居全国首位。为此,严晓浪教授表示,中国IC设计产业已进入起飞状态,再经过5年就可具备与国际设计公司竞争的实力。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集散地,正逐步发展为一个全国性的IC设计产品供应中心,珠三角的IC产业也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尽快改变中国IC设计业“缺芯少魂”的局面,我们将继续支持深圳IC设计业的发展。同时,严晓浪教授结合5月24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上海产业化基地后的表态作了总结:IC设计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把握四个环节,即拥有高素质的IC设计人才、建成集科研、孵化一体的平台、具备能被平台广泛整合社会资源、能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中国半导体协会理事长俞忠钰指出,在国内当前的IC产业链中,许多企业间缺少横向合作,而且从纵向上看,上游产业的设备材料企业发展严重滞后,IC企业与处于下游的整机企业缺少一种战略合作关系,这种状况妨碍了产业进一步发展。他认为,当前我国IC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设备材料不自主、与整机配套不足两大瓶颈。而珠三角地区既有强大的整机配套能力,又可以发挥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与外商交流合作。他表示,珠三角地区的IC设计企业应该而且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为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与系统整机协调发展,打破半导体产业的瓶颈而发挥作用。
IC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整机,珠三角地区虽然有华为、TCL、中兴、康佳、创维等众多大型整机企业,但面临国外企业的冲击和新技术对强大的整机配套能力的要求,使得整机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国内集成电路和基础产品的配套生产。这都预示着珠三角的IC设计企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珠三角的IC设计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遇,在中国IC产业链的高端领域谋得一席之地。
抓住热点应用,IC设计业大有可为
在谈到珠三角IC设计业如何具体切入IC产业链条的问题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俞忠钰理事长表示,目前世界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新的数字化时代,系统整机的发展同集成电路和基础元器件的发展将更加密不可分,这就需要构筑数字化的产业群体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妨碍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魏少军教授在“面向应用,迎接SOC时代的挑战”主题报告中指出,从专用集成电路(ASIC)到SOC,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是集成电路在价值链上的位置逐渐前移,其次是高额的成本使得SOC成为少数“贵族”才能涉足的领域,第三,对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TTM)要求越来越高,第四,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等等。这些挑战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已经熟悉的ASIC的开发和商业模式。应用驱动和可再配置是未来SOC的特征,平台化是SOC的发展方向。他强调中国IC设计企业应该在开发产品的时候考虑应用模式的创新,这样可以和整机商一起打开新的应用,创造新的市场。同时他透露,大唐电信已经开发出针对未来多媒体应用的处理器COMIP,由于提供了全套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已经获得不少整机厂商和电信运营商的青睐,他预计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深圳清华大学研
上一篇:福布斯:全球DRAM市场凸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