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高瞻远瞩,脚踏实地,迎接我国IC设计业新一轮的发展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541

前言
    自1995年中国ICCAD联谊会成立至今,九年来我们年年相聚,共探行业发展大计。今年来自祖国各地、两岸三地和美国、日本、新加坡的400多名代表又相会在武汉,来到这千面彩旗招展、美丽的东湖,共同为行业新一轮发展献计献策。武汉是中原的腹地,又是我国著名的光谷和通讯产业基地。它人杰地灵,沉淀着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底蕴;特别是,在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指引下,它承东启西架起贯通东西部的桥梁,是一块充满生机的土地。这里精英荟萃,资源丰富,传统工业和现代产业并存,它为我们今天的聚会营造了秋天般的丰收氛围。

    因此,请允许我再一次代表会议的主办单位并全体与会代表,向湖北省信息产业厅、武汉市政府、向会议的承办者武汉市邮电科学研究院、向烽火公司及《中国集成电路》杂志等为会议的如期召开付出巨大心血的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对国家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力促进中心、新思公司等为代表的9家协办单位,以及以IBM为代表的10家赞助单位、以华虹NEC为代表的14家支持单位的鼎立协助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和致敬。内中有10家外国著名企业、14家著名的境外企业在中国投资合资的公司,他们始终和我国的设计业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不但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同志们,从世界IC产业总的迹象看出,我国IC设计业正逢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首先,全球半导体产业正从周期性低谷走上复苏之旅;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     全球产业转移强劲,电子整机制造业包括IC制造业向以中国大陆为主的亚太地区转移是大势所趋,中国大陆是世界上少数拥有较为完整的电子整机研发、生产能力和巨大IC市场潜力的国家之一;特别是,鉴于国际上基于可复用的硅知识产权(SIP)的设计技术及其SoC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等。这些不仅为我国IC设计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IC市场环境,而且对我国IC设计业来说,它是一次历史难逢的发展的机遇。

    更给我们这次聚会增添无限光彩的是,10月15日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和返回。它使我们振奋,使我们在一起交流、回顾过去一年的心得时,更显得精神焕发。下面我通过行业协会这个讲台,作为抛砖引玉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我国IC设计业的发展状况
1.行业概况
    1) 设计企业的集聚规模。 我国IC设计业是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在国家推出 “908”、“909”专项计划的支持下蓬勃兴起,特别是在国务院的国发[2000]18号文件政策鼓励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此期间,合资及外资的设计公司所占比例大幅增加,股份制及有限责任的民营机制快速建立,行业规模骤增。

    截止2003年10月,全国设计企业总数达450家左右。它们的分布情况如下:以上海为主体的长三角地区有近200家,占45%,以北京为主体的环渤海湾地区有118家,占26%;以深圳为主体的珠三角地区有近70家,占16%,以成都、西安、重庆为主体的西三角地区有近38家,占8%(见图1)。它们的业务模式已经分化成六种类型:一是直接服务市场的标准设计公司,例如华大电子、上海华虹、大唐、国微等,它们大多是国资、合资、民营、留学生企业;二是依赖境外母公司并为其服务的设计公司,如莱迪思、泰鼎、威盛、福华等;三是专业设计服务公司,如华杰、智芯等;四是专业IP和建库公司,如安媒(ARM),芯原等;五是专业EDA公司,如先驱及华大等;六是专业的测试服务公司,如上海华岭、航天现代、北京大测所等。
图1: 我国IC设计企业的区域分布比例图
    2) 设计企业的经济规模。2002年全国IC设计业总销售额为30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对可统计的IC设计企业总销售额将超过50亿(外资和独资的大部分未进入,大致占行业的25%),增长率达67%左右。其中,前18家企业销售额的合计将突破18亿。其中,杭州士兰、大唐、华润的矽科、中国华大、上海华虹依然处于过亿元销售额的排头兵之列,特别是士兰、大唐估计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4~5亿;而且2003年,士兰微电子成为国内首家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设计公司。目前,国内有近40%~50%的设计公司具备了独立下单的能力,我国IC设计业的产值已经正式纳入国家统计局行业统计之中。如图2所示,1999年以来,我国IC设计业经营规模逐年扩大。在1999~2002年间,年销售平均增长率达134%左右,而全球Fabless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5.8%,中国台湾地区设计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也只有21.1%。而且令人振奋的是,2004年我们行业即将出现营业额超过亿美元的设计公司,至2008年培育10名亿元美元的宏愿是可以实现的。
图2: 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营收情况(1999-2002)
    3) 设计企业的技术进步。我国IC设计业的自主产品的技术含金量也呈攀升趋势,并竞相进入市场,逐渐成

前言
    自1995年中国ICCAD联谊会成立至今,九年来我们年年相聚,共探行业发展大计。今年来自祖国各地、两岸三地和美国、日本、新加坡的400多名代表又相会在武汉,来到这千面彩旗招展、美丽的东湖,共同为行业新一轮发展献计献策。武汉是中原的腹地,又是我国著名的光谷和通讯产业基地。它人杰地灵,沉淀着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底蕴;特别是,在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指引下,它承东启西架起贯通东西部的桥梁,是一块充满生机的土地。这里精英荟萃,资源丰富,传统工业和现代产业并存,它为我们今天的聚会营造了秋天般的丰收氛围。

    因此,请允许我再一次代表会议的主办单位并全体与会代表,向湖北省信息产业厅、武汉市政府、向会议的承办者武汉市邮电科学研究院、向烽火公司及《中国集成电路》杂志等为会议的如期召开付出巨大心血的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对国家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力促进中心、新思公司等为代表的9家协办单位,以及以IBM为代表的10家赞助单位、以华虹NEC为代表的14家支持单位的鼎立协助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和致敬。内中有10家外国著名企业、14家著名的境外企业在中国投资合资的公司,他们始终和我国的设计业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不但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同志们,从世界IC产业总的迹象看出,我国IC设计业正逢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首先,全球半导体产业正从周期性低谷走上复苏之旅;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     全球产业转移强劲,电子整机制造业包括IC制造业向以中国大陆为主的亚太地区转移是大势所趋,中国大陆是世界上少数拥有较为完整的电子整机研发、生产能力和巨大IC市场潜力的国家之一;特别是,鉴于国际上基于可复用的硅知识产权(SIP)的设计技术及其SoC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等。这些不仅为我国IC设计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IC市场环境,而且对我国IC设计业来说,它是一次历史难逢的发展的机遇。

    更给我们这次聚会增添无限光彩的是,10月15日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和返回。它使我们振奋,使我们在一起交流、回顾过去一年的心得时,更显得精神焕发。下面我通过行业协会这个讲台,作为抛砖引玉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我国IC设计业的发展状况
1.行业概况
    1) 设计企业的集聚规模。 我国IC设计业是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在国家推出 “908”、“909”专项计划的支持下蓬勃兴起,特别是在国务院的国发[2000]18号文件政策鼓励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此期间,合资及外资的设计公司所占比例大幅增加,股份制及有限责任的民营机制快速建立,行业规模骤增。

    截止2003年10月,全国设计企业总数达450家左右。它们的分布情况如下:以上海为主体的长三角地区有近200家,占45%,以北京为主体的环渤海湾地区有118家,占26%;以深圳为主体的珠三角地区有近70家,占16%,以成都、西安、重庆为主体的西三角地区有近38家,占8%(见图1)。它们的业务模式已经分化成六种类型:一是直接服务市场的标准设计公司,例如华大电子、上海华虹、大唐、国微等,它们大多是国资、合资、民营、留学生企业;二是依赖境外母公司并为其服务的设计公司,如莱迪思、泰鼎、威盛、福华等;三是专业设计服务公司,如华杰、智芯等;四是专业IP和建库公司,如安媒(ARM),芯原等;五是专业EDA公司,如先驱及华大等;六是专业的测试服务公司,如上海华岭、航天现代、北京大测所等。
图1: 我国IC设计企业的区域分布比例图
    2) 设计企业的经济规模。2002年全国IC设计业总销售额为30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对可统计的IC设计企业总销售额将超过50亿(外资和独资的大部分未进入,大致占行业的25%),增长率达67%左右。其中,前18家企业销售额的合计将突破18亿。其中,杭州士兰、大唐、华润的矽科、中国华大、上海华虹依然处于过亿元销售额的排头兵之列,特别是士兰、大唐估计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4~5亿;而且2003年,士兰微电子成为国内首家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设计公司。目前,国内有近40%~50%的设计公司具备了独立下单的能力,我国IC设计业的产值已经正式纳入国家统计局行业统计之中。如图2所示,1999年以来,我国IC设计业经营规模逐年扩大。在1999~2002年间,年销售平均增长率达134%左右,而全球Fabless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5.8%,中国台湾地区设计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也只有21.1%。而且令人振奋的是,2004年我们行业即将出现营业额超过亿美元的设计公司,至2008年培育10名亿元美元的宏愿是可以实现的。
图2: 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营收情况(1999-2002)
    3) 设计企业的技术进步。我国IC设计业的自主产品的技术含金量也呈攀升趋势,并竞相进入市场,逐渐成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