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模拟技术

照明光源的发展己有三大类

发布时间:2016/11/3 21:20:26 访问次数:561

   虽然早在19m年人们就己经开发出第一种可实际应用的可见光发光二极管,但早期A1010BVQ80PP发光二极管只具备标识功能,主要用于电子设备的指示灯。直到⒛世纪90年代,具有宽带隙¢沪2.3ev)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制造技术取得突破,日本日亚化学工业公司Sh而iN酞amura等在氮化镓系列蓝光发光工极管的基础上,开发出以蓝光LED为激发光源匹配黄光发射荧光材料(铈掺杂钇铝石榴石)实现了白光发射,从而使得半导体照明进入日常照明领域,引发了照明技术革新。⒛14年,由于在发现新型高效节能光源方面(即蓝光LED)的贡献,日本名古屋大学的Isamu Akasaki,H屺slli Amano和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Sh凵iN肽amura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照明光源的发展己有三大类,从最早的白炽灯,至广泛使用的荧光灯及包括高压汞灯和高压钠灯在内的各种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半导体照明光源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半导体照明光源的主流是高亮度的白光LED。依据发光学和光度学原理,白光的产生可以由蓝光和黄光混合或者由蓝、绿、红二基色光混合。通常实现白光光源的半导体照明技术主要包括荧光粉转换白光LED和红绿蓝(RGB)多芯片封装白光LED(如图5~1所示)。荧光粉转换白光LED(见图5-1(a))采用发射蓝光或紫外光的LED作为激发源,匹配相应的荧光材料实现白光发射。这一方式的最典型组合是发蓝光的IllGaN发光二极管匹配黄光荧光材料,发光二极管激发的蓝光一部分被荧光材料吸收发出黄光,其余部分与荧光材料发射的黄光复合从而获得白光。红绿蓝(RGB)多芯片封装白光LED是指分别发射红、绿、蓝的多芯片组合复合形成白光LED发射(图5-1(b))。相比较而言,红绿蓝(RGB)多芯片封装白光LED具有最高的理论光效,显色性能便于调节和改善。

   虽然早在19m年人们就己经开发出第一种可实际应用的可见光发光二极管,但早期A1010BVQ80PP发光二极管只具备标识功能,主要用于电子设备的指示灯。直到⒛世纪90年代,具有宽带隙¢沪2.3ev)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制造技术取得突破,日本日亚化学工业公司Sh而iN酞amura等在氮化镓系列蓝光发光工极管的基础上,开发出以蓝光LED为激发光源匹配黄光发射荧光材料(铈掺杂钇铝石榴石)实现了白光发射,从而使得半导体照明进入日常照明领域,引发了照明技术革新。⒛14年,由于在发现新型高效节能光源方面(即蓝光LED)的贡献,日本名古屋大学的Isamu Akasaki,H屺slli Amano和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Sh凵iN肽amura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照明光源的发展己有三大类,从最早的白炽灯,至广泛使用的荧光灯及包括高压汞灯和高压钠灯在内的各种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半导体照明光源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半导体照明光源的主流是高亮度的白光LED。依据发光学和光度学原理,白光的产生可以由蓝光和黄光混合或者由蓝、绿、红二基色光混合。通常实现白光光源的半导体照明技术主要包括荧光粉转换白光LED和红绿蓝(RGB)多芯片封装白光LED(如图5~1所示)。荧光粉转换白光LED(见图5-1(a))采用发射蓝光或紫外光的LED作为激发源,匹配相应的荧光材料实现白光发射。这一方式的最典型组合是发蓝光的IllGaN发光二极管匹配黄光荧光材料,发光二极管激发的蓝光一部分被荧光材料吸收发出黄光,其余部分与荧光材料发射的黄光复合从而获得白光。红绿蓝(RGB)多芯片封装白光LED是指分别发射红、绿、蓝的多芯片组合复合形成白光LED发射(图5-1(b))。相比较而言,红绿蓝(RGB)多芯片封装白光LED具有最高的理论光效,显色性能便于调节和改善。

相关技术资料
11-3照明光源的发展己有三大类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0在一台仪器中同时实现时域和频域分析,DS...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