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晶体管的静态丁作点
发布时间:2015/8/21 22:37:00 访问次数:384
1.调整晶体管的静态丁作点。
在不加输入信号时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测量档)测量电阻R4两端的电压(即VBQ)和Rs两端的电压(即VEQ), AD673SD/883B调整可调电阻RW3,使VEQ=4.8 V,记下此时的VBQ、VEQ,并计算出此时的/EQ= VEQ /Rs (Rs=470Q)。
2.调节高频信号发生器,使它输出频率为12 MHz的高频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入到J4口,在TH1处观察信号峰一峰值约为100 mV以上。
3.调谐放大器的谐振回路使其谐振在输入信号的频率点上。
将示波器探头连接在调谐放大器的输出端(即TH2)上,调节示波器直到能观察到输出信号的波形,再调节中周磁心使示波器上的信号幅度最大,此时放大器即被调谐到输入信号的频率点上。
4.测量电压增益彳。。。在调谐放大器对输入信号已经谐振的情况下,用示波器探头在TH1和TH2分别观测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大小,则彳。。即为输出倍号与输入信号幅度之比。
5.测量放大器通频带。对放大器通频带的测量有两种方式:用频率特性测试仪(即扫频仪)直接测量;用点频法来测量。用示波器来测量各个频率信号的输出幅度,最终描绘出通频带特性,具体方法如下:通过调节放大器输入信号的频率,使信号频率在谐振频率附近变化(以20 kHz或500 kHz为步进间隔来变化),并用示波器观测各频率点的输出信号的幅度,然后就可以在“幅度一频率”坐标轴上标出放大器的通频带特性。
6.测量放大器的选择性。描述放大器选择性的最主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矩形系数,这里用K,o l来表示:式中,2Af0.7为放大器的通频带;2Afo.,为相对放大倍数下降至0.1处的带宽。用第5步中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测出2Afon和2Afo.,的大小,从而得到r0.1的值。
注意:对高频电路而言,随着频率升高,电路分布参数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而我们在理论计算中是没有考虑到这些分布参数的,所以实际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另外,为了使测试结果准确,应使仪器的接地尽可能良好。
1.调整晶体管的静态丁作点。
在不加输入信号时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测量档)测量电阻R4两端的电压(即VBQ)和Rs两端的电压(即VEQ), AD673SD/883B调整可调电阻RW3,使VEQ=4.8 V,记下此时的VBQ、VEQ,并计算出此时的/EQ= VEQ /Rs (Rs=470Q)。
2.调节高频信号发生器,使它输出频率为12 MHz的高频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入到J4口,在TH1处观察信号峰一峰值约为100 mV以上。
3.调谐放大器的谐振回路使其谐振在输入信号的频率点上。
将示波器探头连接在调谐放大器的输出端(即TH2)上,调节示波器直到能观察到输出信号的波形,再调节中周磁心使示波器上的信号幅度最大,此时放大器即被调谐到输入信号的频率点上。
4.测量电压增益彳。。。在调谐放大器对输入信号已经谐振的情况下,用示波器探头在TH1和TH2分别观测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大小,则彳。。即为输出倍号与输入信号幅度之比。
5.测量放大器通频带。对放大器通频带的测量有两种方式:用频率特性测试仪(即扫频仪)直接测量;用点频法来测量。用示波器来测量各个频率信号的输出幅度,最终描绘出通频带特性,具体方法如下:通过调节放大器输入信号的频率,使信号频率在谐振频率附近变化(以20 kHz或500 kHz为步进间隔来变化),并用示波器观测各频率点的输出信号的幅度,然后就可以在“幅度一频率”坐标轴上标出放大器的通频带特性。
6.测量放大器的选择性。描述放大器选择性的最主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矩形系数,这里用K,o l来表示:式中,2Af0.7为放大器的通频带;2Afo.,为相对放大倍数下降至0.1处的带宽。用第5步中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测出2Afon和2Afo.,的大小,从而得到r0.1的值。
注意:对高频电路而言,随着频率升高,电路分布参数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而我们在理论计算中是没有考虑到这些分布参数的,所以实际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另外,为了使测试结果准确,应使仪器的接地尽可能良好。
上一篇: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实验
上一篇:频率特性测试仪
热门点击
- 用异或门74LS86和与非门74LSOO设计
- 热敏电阻器的规格型号及主要参数
- 电位器的型号和主要参数
- 74LS163构成模6计数器
- 电感线圈的绕法
- 差分放大器的共模电压增益
- 晶闸管的工作特性及其特点
- 用万用表对蜂鸣器进行检测
- 用数据选择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
- 研究电压串联负反馈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
推荐技术资料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0在一台仪器中同时实现时域和频域分析,DS...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