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经理世界杂志:芯片业资本魔方
发布时间:2008/5/22 0:00:00 访问次数:739
一批公司因为缺钱突然死掉,另一批公司却因为钱多慢慢死掉。这种故事,在国内的芯片设计行业一直在上演。
这个故事的两个主角,一个是从2000年的98家激增至如今500家的中国芯片设计创业公司——在资本层面嗷嗷待哺;而另一个是从2001年全球芯片行业进入低迷周期后,蜂拥掉头到中国芯片行业淘金的风险投资——人人都在找项目。
但是为什么这两个完美匹配的“供求关系”,却绝少碰撞出真正的成功案例?因为在芯片设计这个特殊行业里,资本投机本性造就的“资本魔方”实在太难玩。
越投机越恐惧
从理论上讲,芯片设计行业最适合风险投资介入。2001年,浙江人汪立成领导的杭州华立集团因收购美国飞利浦cdma手机芯片设计部门一举成名,但后来证明这是个失败的案例。主要原因便在于做电表发家的汪立成,没有算清楚要卖多少块电表才能养活一家芯片设计公司。一次流片的费用就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没有四五千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支撑,创业公司很容易夭折。
而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如果投资早期的芯片设计公司,由于掌握着“资本牌”很容易占据公司50%以上的股份。而且芯片行业的特点是一旦产品量产,同时市场对路,便会带来超常规增长。相比芯片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投资芯片设计公司无疑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美国许多著名半导体企业在创立期间都有vc(风险投资)的参与,如英特尔、国家半导体、amd、博通、高通等,当然这些vc后来都赚得钵满盆溢。
虽然看起来这是一个你情我愿的资本供求关系,但是其中的风险却远远超过其他的行业。“芯片设计行业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无法控制风险。”一位vc这样说道。
在投资芯片设计公司时,商业计划书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因为你依然无法确保技术能否按计划实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锁定中国市场的芯片设计公司,重点都在消费类电子的细分市场,而这些细分市场的变化速度极快,几乎无法准确预测3年后市场的热点和需求。同时,你也不可能像在互联网行业那样拿美国的故事来参照中国。
一旦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出现任何偏差,都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关键是这个闭着眼睛跑步的过程一般长达三四年,并且在这段芯片开发周期内还需要不停地烧钱,甚至要烧多少钱也不是可以事先预测的。因此很多vc都坦言:“跳进芯片设计行业几乎是一次彻底的赌博。”
越恐惧越偏激
当vc所有的投资价值标准,在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开始失灵时,他们便越来越相信两个依靠:企业的“出身”和收入。
今天的风险投资商们大多信奉“两个凡是”——凡是“海归”创立的公司,凡是已经见到销售收入的公司,都是“香饽饽”。甚至一旦出现两者兼备的公司,vc便随即陷入集体非理性,漫天抬价地自相残杀,拦都拦不住。
目前,在中国拿到vc投资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海归派”。包括中星微、展讯、鼎芯、方泰、智多微、埃派克森、上海杰得、杭州士康等等。造成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从德州仪器等大公司出来的“海归”往往被认为“有良好的技术出身”。
显然,vc们似乎已经默认:“海归”可以部分抵消技术的风险,而收入可以部分抵消市场的风险。而对于正在萌芽发展中的中国“土鳖派”芯片设计公司,vc的态度是要么忽略,要么就是极度苛刻。
上海富瀚这家本土企业现在正致力于开发和提供用于iptv机顶盒的编解码芯片,处于芯片量产的关键时刻,急需资本的助推,但是资本对这个企业却一直视而不见。富瀚的创业团队是纯粹的“土鳖派”,目前也没有像样的收入,不过其技术团队却是国内最早一批对h.264技术标准做跟踪研究的,甚至其h.264的高清解码器ip核已经被全球著名的芯片设计公司购买了授权,开创了国内创业公司对国外大公司进行ip授权的先例。
虽然掌握了一个正在成为主流标准的技术
一批公司因为缺钱突然死掉,另一批公司却因为钱多慢慢死掉。这种故事,在国内的芯片设计行业一直在上演。
这个故事的两个主角,一个是从2000年的98家激增至如今500家的中国芯片设计创业公司——在资本层面嗷嗷待哺;而另一个是从2001年全球芯片行业进入低迷周期后,蜂拥掉头到中国芯片行业淘金的风险投资——人人都在找项目。
但是为什么这两个完美匹配的“供求关系”,却绝少碰撞出真正的成功案例?因为在芯片设计这个特殊行业里,资本投机本性造就的“资本魔方”实在太难玩。
越投机越恐惧
从理论上讲,芯片设计行业最适合风险投资介入。2001年,浙江人汪立成领导的杭州华立集团因收购美国飞利浦cdma手机芯片设计部门一举成名,但后来证明这是个失败的案例。主要原因便在于做电表发家的汪立成,没有算清楚要卖多少块电表才能养活一家芯片设计公司。一次流片的费用就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没有四五千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支撑,创业公司很容易夭折。
而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如果投资早期的芯片设计公司,由于掌握着“资本牌”很容易占据公司50%以上的股份。而且芯片行业的特点是一旦产品量产,同时市场对路,便会带来超常规增长。相比芯片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投资芯片设计公司无疑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美国许多著名半导体企业在创立期间都有vc(风险投资)的参与,如英特尔、国家半导体、amd、博通、高通等,当然这些vc后来都赚得钵满盆溢。
虽然看起来这是一个你情我愿的资本供求关系,但是其中的风险却远远超过其他的行业。“芯片设计行业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无法控制风险。”一位vc这样说道。
在投资芯片设计公司时,商业计划书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因为你依然无法确保技术能否按计划实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锁定中国市场的芯片设计公司,重点都在消费类电子的细分市场,而这些细分市场的变化速度极快,几乎无法准确预测3年后市场的热点和需求。同时,你也不可能像在互联网行业那样拿美国的故事来参照中国。
一旦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出现任何偏差,都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关键是这个闭着眼睛跑步的过程一般长达三四年,并且在这段芯片开发周期内还需要不停地烧钱,甚至要烧多少钱也不是可以事先预测的。因此很多vc都坦言:“跳进芯片设计行业几乎是一次彻底的赌博。”
越恐惧越偏激
当vc所有的投资价值标准,在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开始失灵时,他们便越来越相信两个依靠:企业的“出身”和收入。
今天的风险投资商们大多信奉“两个凡是”——凡是“海归”创立的公司,凡是已经见到销售收入的公司,都是“香饽饽”。甚至一旦出现两者兼备的公司,vc便随即陷入集体非理性,漫天抬价地自相残杀,拦都拦不住。
目前,在中国拿到vc投资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海归派”。包括中星微、展讯、鼎芯、方泰、智多微、埃派克森、上海杰得、杭州士康等等。造成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从德州仪器等大公司出来的“海归”往往被认为“有良好的技术出身”。
显然,vc们似乎已经默认:“海归”可以部分抵消技术的风险,而收入可以部分抵消市场的风险。而对于正在萌芽发展中的中国“土鳖派”芯片设计公司,vc的态度是要么忽略,要么就是极度苛刻。
上海富瀚这家本土企业现在正致力于开发和提供用于iptv机顶盒的编解码芯片,处于芯片量产的关键时刻,急需资本的助推,但是资本对这个企业却一直视而不见。富瀚的创业团队是纯粹的“土鳖派”,目前也没有像样的收入,不过其技术团队却是国内最早一批对h.264技术标准做跟踪研究的,甚至其h.264的高清解码器ip核已经被全球著名的芯片设计公司购买了授权,开创了国内创业公司对国外大公司进行ip授权的先例。
虽然掌握了一个正在成为主流标准的技术
上一篇:数字电视标准出台在即利益方暗流涌
下一篇:时评:时代呼唤高技能人才
热门点击
- 时评:时代呼唤高技能人才
- 专家揭露微电子行业造假内幕
- 日本厂商:TFT液晶产业的真正链主
- 汉芯事件会不了了之?
- 嫁接苹果未必好吃
- 英特尔扮相:游荡在成都的一只“狐狸”
- 台湾液晶巨头大举进入内地
- IC设计风险投资前期冷中后期热
- 手机电源IC集成还是分立?
- SDRAM产业分析
推荐电子资讯
- 最差劲科技合作品盘点
- 最差劲的科技合作品。 LG普拉达: 看到这个不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