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交换机用在这样的以太网
发布时间:2014/10/1 21:43:28 访问次数:490
故第1次重传失败的概率Pl= 0.5,
第2次重传失败的概率P2= 0.25,
第3次重传失败的概率P3= 0.125。
【传送f次才成功】
[第1次传送失败】P[第2次传送失败】…P【第/-1次传送失败】P[第f次传送成功】求{P[传送f次才成功1)的统计平均值,得出平均重传次数为1.637。
以太网交换机用在这样的以太网,N312AD其20%通信量在本局域网内,而80%的通信量到因特网。
(1)10个站共享10 Mb/s。(2) 10个站共享100 Mb/s。(3)每一个站独占10 Mb/s。如果要向这个站点发送数据帧,那么网桥能够把数据帧正确转发到目的地址(靠广播发送)。(1)C类地址对应的予网掩码默认值。但也可以是A类或B类地址的掩码,即主机号由最后8位决定,而路由器导找网络由前24位决定。(2)6个主机。(3)子网掩码一样,但子网数目不同。(4)最多可有4094个(不考虑全O和全1的主机号)。(5)有效,但不推荐这样使用。(6) 194.47.20.129,C类。(7)有。对于小网络这样做还可进一步简化路由表。
(2)和(5)是A类,(1)和(3)是B类,(4)和(6)是C类。
好处:转发分组更快。缺点:数据部分出现差错时不能及早发现。
IP首部中的源地址也可能变成错误的,请错误的源地址重传数据报是没有意义的。不使用CRC可减少路由器进行检验的时间。
在目的站而不是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是由于:(1)路由器处理数据报更简单些;(2)并非所有的数据报片都经过同样的路由器,因此在每一个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
也许分组后面还要经过一个网络,它还要给这些数据报片划分成更小的片。如果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就可能会组装多次。
由于分片,共分为4个数据报片,故第二个局域网向上传送3 840 bit。
不能说“ARP向网络层提供了服务”,因为ARP奉身是网络层的一部分(但lP使用ARP)。数据链路层使用硬件地址而不使用IP地址,因此ARP不在数据链路层。
故第1次重传失败的概率Pl= 0.5,
第2次重传失败的概率P2= 0.25,
第3次重传失败的概率P3= 0.125。
【传送f次才成功】
[第1次传送失败】P[第2次传送失败】…P【第/-1次传送失败】P[第f次传送成功】求{P[传送f次才成功1)的统计平均值,得出平均重传次数为1.637。
以太网交换机用在这样的以太网,N312AD其20%通信量在本局域网内,而80%的通信量到因特网。
(1)10个站共享10 Mb/s。(2) 10个站共享100 Mb/s。(3)每一个站独占10 Mb/s。如果要向这个站点发送数据帧,那么网桥能够把数据帧正确转发到目的地址(靠广播发送)。(1)C类地址对应的予网掩码默认值。但也可以是A类或B类地址的掩码,即主机号由最后8位决定,而路由器导找网络由前24位决定。(2)6个主机。(3)子网掩码一样,但子网数目不同。(4)最多可有4094个(不考虑全O和全1的主机号)。(5)有效,但不推荐这样使用。(6) 194.47.20.129,C类。(7)有。对于小网络这样做还可进一步简化路由表。
(2)和(5)是A类,(1)和(3)是B类,(4)和(6)是C类。
好处:转发分组更快。缺点:数据部分出现差错时不能及早发现。
IP首部中的源地址也可能变成错误的,请错误的源地址重传数据报是没有意义的。不使用CRC可减少路由器进行检验的时间。
在目的站而不是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是由于:(1)路由器处理数据报更简单些;(2)并非所有的数据报片都经过同样的路由器,因此在每一个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
也许分组后面还要经过一个网络,它还要给这些数据报片划分成更小的片。如果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就可能会组装多次。
由于分片,共分为4个数据报片,故第二个局域网向上传送3 840 bit。
不能说“ARP向网络层提供了服务”,因为ARP奉身是网络层的一部分(但lP使用ARP)。数据链路层使用硬件地址而不使用IP地址,因此ARP不在数据链路层。
上一篇:由于电话系统的带宽有限
上一篇:也许分组后面还要经过一个网络
热门点击
- IP地址的编址方法共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
- 802.11的退避机制的概念
- 零比特填充的具体做法
- IPV6数据报分片举例
- 帧的长度不是整数个字节
- 时延(delay或latency)
- 最长前缀匹配
- 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关联(association
- 双协议栈
- 窗口扩大选项是为了扩大窗口
推荐技术资料
- 硬盘式MP3播放器终级改
-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NE0 2511,那是一个远方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