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的更新过程收敛得快是其重要优点
发布时间:2014/9/3 18:54:19 访问次数:2013
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IR2110S所谓“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metric)。OSPF将这个“度量”用来表示费用、距离、时延、带宽,等等。这些都
由网络管理人员来决定,因此较为灵活。有时为了方便就称这个度量为“代价”。我们应注意,对于RIP协议,发送的信息是:“到所有网络的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向所有路由器用洪泛法发送此信息。而不像RIP那样,不管网络拓扑有无发生变化,路由器之间都要定期交换路由表的信息。
从上述的三个方面可以看出,OSPF和RIP的工作原理相差较大。
由于各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因此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这个数据库实际上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这个拓扑结构图在全网范围内是一致的(这称为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因此,每一个路由器都知道全网共有多少个路由器,以及哪些路由器是相连的,其代价是多少,等等。每一个路由器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数据,构造出自己的路由表(例如,使用Dijkstra的最短路径路由算法)。我们注意到,RIP协议的每一个路由器虽然知道到所有的网络的距离以及下一跳路由器,但却不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只有到丁下一跳路由器,才能知道再下一跳应当怎样走)。
OSPF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能较快地进行更新,使各个路由器能1及时更新其路由表。
OSPF的更新过程收敛得快是其重要优点。
为了使OSPF能够用于规模很大的网络,OSPF将一个自治系统再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范围,叫作区域(area)。一个自治系统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32位的区域标识符(用点分十进制表示)。当然,一个区域也不能太大,在一个区域内的路由器最好不超过200个。
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IR2110S所谓“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metric)。OSPF将这个“度量”用来表示费用、距离、时延、带宽,等等。这些都
由网络管理人员来决定,因此较为灵活。有时为了方便就称这个度量为“代价”。我们应注意,对于RIP协议,发送的信息是:“到所有网络的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向所有路由器用洪泛法发送此信息。而不像RIP那样,不管网络拓扑有无发生变化,路由器之间都要定期交换路由表的信息。
从上述的三个方面可以看出,OSPF和RIP的工作原理相差较大。
由于各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因此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这个数据库实际上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这个拓扑结构图在全网范围内是一致的(这称为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因此,每一个路由器都知道全网共有多少个路由器,以及哪些路由器是相连的,其代价是多少,等等。每一个路由器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数据,构造出自己的路由表(例如,使用Dijkstra的最短路径路由算法)。我们注意到,RIP协议的每一个路由器虽然知道到所有的网络的距离以及下一跳路由器,但却不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只有到丁下一跳路由器,才能知道再下一跳应当怎样走)。
OSPF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能较快地进行更新,使各个路由器能1及时更新其路由表。
OSPF的更新过程收敛得快是其重要优点。
为了使OSPF能够用于规模很大的网络,OSPF将一个自治系统再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范围,叫作区域(area)。一个自治系统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32位的区域标识符(用点分十进制表示)。当然,一个区域也不能太大,在一个区域内的路由器最好不超过200个。
上一篇:OSPF协议酌基本特点
上一篇:0SPF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区域
热门点击
- 不同的子网掩码得出相同的网络地址
- 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 采样周期T的确定
- CIDR的32位地址掩码
- 浮地屏蔽
-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 IP地址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点
- ENIG即化学镀镍
- 100 Mb/s以太网物理层标准
- 什么是最大传送单元
推荐技术资料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0在一台仪器中同时实现时域和频域分析,DS...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