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网掩码
发布时间:2014/8/30 19:15:27 访问次数:853
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 U479B假定有一个数据报(其目的地址是145.13.3.10)已经到达了路由器Ri。那么这个路由器如何把它转发到子网145.13.3.0呢?
我们知道,从IP数据报的首部无法看出源主机或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是否进行了子网的划分。这是因为32位的IP地址本身以及数据报的首部都没有包含任何有关子网划分的信息。因此必须另外想办法,这就是使用子网掩码(subnet mask)(见图4-20)。
图4-20(a)是IP地址为145.13.3.10的主机本来的两级lP地址结构。图4-20(b)是这个两级IP地址的子网掩码。图4-20(c)是同一地址的三级IP地址结构,也就是说,现在从原来16位的主机号中拿出8位作为子网号,丽主机号由16位减少到8位。请注意,现在子网号为3的网络的网络地址是145.13.3.0(既不是原来两级lP地址的网络地址145.13.0.0,也不是简单的子网号3)。为了使路由器Ri能够很方便地从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中提取出所要找的子网的网络地址,路由器R.就要使用三级IP地址的子网掩码。图4-20(d)是三级lP地址的子网掩码,它也是32位,由一串1和跟随的一串0组成。子网掩码中的1对应于IP地址中原来二级地址中的16位网络号加上新增加的8位子网号,而子网掩码中的0对应于现在的8位主机号。虽然RFC文档中没有规定子网掩码中的一串1必须是连续的,但却极力推荐在子网掩码中选用连续的1,以免出现可能发生的差错。
图4-20 IP地址的各字段和子冈掩码(以145.13.3.30为例)
图4-20(e)表示Ri把三级IP地址的子网掩码和收到的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145.13.3.10逐位相“与”(AND)(计算机进行这种逻辑AND运算是很容易的),得出了所要找的子网的网络地址145.13.3.0。
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 U479B假定有一个数据报(其目的地址是145.13.3.10)已经到达了路由器Ri。那么这个路由器如何把它转发到子网145.13.3.0呢?
我们知道,从IP数据报的首部无法看出源主机或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是否进行了子网的划分。这是因为32位的IP地址本身以及数据报的首部都没有包含任何有关子网划分的信息。因此必须另外想办法,这就是使用子网掩码(subnet mask)(见图4-20)。
图4-20(a)是IP地址为145.13.3.10的主机本来的两级lP地址结构。图4-20(b)是这个两级IP地址的子网掩码。图4-20(c)是同一地址的三级IP地址结构,也就是说,现在从原来16位的主机号中拿出8位作为子网号,丽主机号由16位减少到8位。请注意,现在子网号为3的网络的网络地址是145.13.3.0(既不是原来两级lP地址的网络地址145.13.0.0,也不是简单的子网号3)。为了使路由器Ri能够很方便地从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中提取出所要找的子网的网络地址,路由器R.就要使用三级IP地址的子网掩码。图4-20(d)是三级lP地址的子网掩码,它也是32位,由一串1和跟随的一串0组成。子网掩码中的1对应于IP地址中原来二级地址中的16位网络号加上新增加的8位子网号,而子网掩码中的0对应于现在的8位主机号。虽然RFC文档中没有规定子网掩码中的一串1必须是连续的,但却极力推荐在子网掩码中选用连续的1,以免出现可能发生的差错。
图4-20 IP地址的各字段和子冈掩码(以145.13.3.30为例)
图4-20(e)表示Ri把三级IP地址的子网掩码和收到的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145.13.3.10逐位相“与”(AND)(计算机进行这种逻辑AND运算是很容易的),得出了所要找的子网的网络地址145.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