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传感与控制

屏蔽转移阻抗

发布时间:2014/4/8 21:47:36 访问次数:2257

   在1943年,Schelkunoff首先提出转移阻抗的概念作为一种测量电缆屏蔽效果的方法。 2SC2921屏蔽转移阻抗是屏蔽层的一个特性,与中心寻体和屏蔽层之间产生的开路电压(单位长度)与屏蔽层电流之比有关。屏蔽转移阻抗可以写,其中ZT是转移阻抗,单位是每单位长度欧姆,IS是屏蔽层电流,V是内导线和屏蔽层的感应电压,Z是电缆的长度。转移阻抗越小,屏蔽效果越好。

   在低频时,转移阻抗等于屏蔽层的直流电阻。这一结果等于式(2-33)的结果。在高频时(对于标准的电缆,高于1MHz),因为趋肤效应,固体管屏蔽的转移阻抗会减小,电缆的屏蔽效果会增强。趋肤效应使得噪声电流存在于屏蔽层外表面,信号电流在内表面,因此,消除了两种电流之间的公共阻抗耦合。

          

   图2-30是固体管屏蔽转移阻抗幅度的图(归一化到直流电阻R出的值)。如果屏蔽是编织层,超过大约1MHz,转移阻抗将会随着频率增加而增加,如图2-34所示。

   在1943年,Schelkunoff首先提出转移阻抗的概念作为一种测量电缆屏蔽效果的方法。 2SC2921屏蔽转移阻抗是屏蔽层的一个特性,与中心寻体和屏蔽层之间产生的开路电压(单位长度)与屏蔽层电流之比有关。屏蔽转移阻抗可以写,其中ZT是转移阻抗,单位是每单位长度欧姆,IS是屏蔽层电流,V是内导线和屏蔽层的感应电压,Z是电缆的长度。转移阻抗越小,屏蔽效果越好。

   在低频时,转移阻抗等于屏蔽层的直流电阻。这一结果等于式(2-33)的结果。在高频时(对于标准的电缆,高于1MHz),因为趋肤效应,固体管屏蔽的转移阻抗会减小,电缆的屏蔽效果会增强。趋肤效应使得噪声电流存在于屏蔽层外表面,信号电流在内表面,因此,消除了两种电流之间的公共阻抗耦合。

          

   图2-30是固体管屏蔽转移阻抗幅度的图(归一化到直流电阻R出的值)。如果屏蔽是编织层,超过大约1MHz,转移阻抗将会随着频率增加而增加,如图2-34所示。

相关技术资料
4-9接地
4-8屏蔽转移阻抗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滑雪绕桩机器人
   本例是一款非常有趣,同时又有一定调试难度的玩法。EDE2116AB...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