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输出级电路
发布时间:2012/11/14 19:59:18 访问次数:2357
图4-46所示是行输出级AMS1117-1.2电路及等效电路。电路中的VT1是行输出管,VD1是阻尼二极管,Cl是逆程电容,C2是S校正电容,LH是行偏转线圈,Tl是行输出变压器,U为输入行管基极的行频脉冲开关信号(它来自行激励级电路),+矿是行输出级直流工作电压。
为了分析行输出级电路的方便,要对这一电路进行简化,即绘制行输出级的等效电路。将行输出管(简称为行管)用一个开关来等效,因为行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行管饱和导通,相当于开关接通,即行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呈通路;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行管相当于开路,即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相当于断开。
由于行输出变压器初级绕组(又称一次绕组)的电感量比行偏转线圈的电感量大得多,这样可以忽略Tl初级绕组的分流作用,在等效电路中将它去掉。
对直流电而言,+V经Tl的初级绕组和LH对电容C2充电,在C2上的电压相当于一个直流电源,所以在等效电路中用直流电源蜀来表示电容C2,在电路工作过程中,直流电源会不断给C2充电补充电能。这样,在行输出级的等效电路中又有VT1、VD1、Cl、LH和直流电源El (C2)。利用这一行输出级的等效电路,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行输出级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
行输出级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要分成4个阶段进行,用图4-47来说明。图4-47(a)所示是输入行管的行频开关脉冲信号:图4-47(b)所示是流过行偏转线圈的行频锯齿波扫描电流;图4-47(c)所示是行管集电极的电压,这是行逆程脉冲。
图4-46所示是行输出级AMS1117-1.2电路及等效电路。电路中的VT1是行输出管,VD1是阻尼二极管,Cl是逆程电容,C2是S校正电容,LH是行偏转线圈,Tl是行输出变压器,U为输入行管基极的行频脉冲开关信号(它来自行激励级电路),+矿是行输出级直流工作电压。
为了分析行输出级电路的方便,要对这一电路进行简化,即绘制行输出级的等效电路。将行输出管(简称为行管)用一个开关来等效,因为行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行管饱和导通,相当于开关接通,即行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呈通路;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行管相当于开路,即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相当于断开。
由于行输出变压器初级绕组(又称一次绕组)的电感量比行偏转线圈的电感量大得多,这样可以忽略Tl初级绕组的分流作用,在等效电路中将它去掉。
对直流电而言,+V经Tl的初级绕组和LH对电容C2充电,在C2上的电压相当于一个直流电源,所以在等效电路中用直流电源蜀来表示电容C2,在电路工作过程中,直流电源会不断给C2充电补充电能。这样,在行输出级的等效电路中又有VT1、VD1、Cl、LH和直流电源El (C2)。利用这一行输出级的等效电路,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行输出级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
行输出级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要分成4个阶段进行,用图4-47来说明。图4-47(a)所示是输入行管的行频开关脉冲信号:图4-47(b)所示是流过行偏转线圈的行频锯齿波扫描电流;图4-47(c)所示是行管集电极的电压,这是行逆程脉冲。
上一篇:行同步分析
上一篇:正程后半阶段(0~1阶段)
热门点击
- RC滤波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理解
- 宽带随机+正弦混合随机振动试验
- 典型串联调整型稳压电路详解及电路故障分析
- 宽带+窄带混合随机振动
- 应力应变曲线
- 零漂
- 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控制
- 双管电子滤波器电路
- 印制板组件焊接后PCB基板上起泡的原因与解决
-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
推荐技术资料
- DS2202型示波器试用
- 说起数字示波器,普源算是国内的老牌子了,FQP8N60...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