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仪器仪表

小型电子设备角限位器设计

发布时间:2012/10/24 21:04:52 访问次数:1117

    对于小型电子设备,通常将角限位TM1620器与隔振器做2在同一个隔振器内,然后将隔振器嵌入机箱内,可大大节省空间。
    在图5-26中,嵌入电子设备3中的一种小型弹簧组合型隔振器1是将隔振器与角限位器组合在一起的典型动态角限位隔振系统,其结构原理及详细结构可见相关专利资料(专利号:ZL200910029482.2)和5.6节内容。

           
    抗强冲击型动态角限位隔振系统
    该类隔振系统目前尚在研发过程中,没有成熟的产品介绍给读者。
    该类隔振系统分为两类:
    A类是电子设备处在刚性安装状态下,可满足隔振缓冲要求,如陀螺、无限电台等。怛在载体武器发射时,光电子设备无法抗拒强冲击而失灵、失效。
    A类抗强冲击动态角限位隔振系统设计理念:
    ①载体武器发射是自主控制的,所以强冲击发生的时刻和冲击脉冲峰值、脉冲持续时间D和脉冲发射时间间隔f是可预知的;
    ②现有电子设备结构强度可满足电子设备在非强冲击条件下的电性能(含颠振);
    ③在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基础上,再在其底板上增加一个抗强冲击缓冲系统和一个静态角限位器组成的类似静态角限位的可自动切换的附加缓冲系统。
    在正常条件下,静态转角限位器把A类系统的底板与载体基座锁紧,在发射指令发出的同时,将静态角限位器装置开锁,或冲击加速度超过某个量级后自行解锁,让缓冲系统处于抵御强冲击状态。在强冲击结束后,可自动切换的附加缓冲系统立即恢复锁死状态,以保证在下次发射前光电设备的工作时间。
    B类隔振器必须确保电子设备能在全寿命期内承受振动、冲击和强冲击激励。对于B类设备,应在5.3.3节动态角限位隔振系统基础上增加抗强冲击设计。
    精密角限位隔振系统的工程应用需求日益迫切,而以往资料中关于如何设计、检测、评价等尚未形成标准,这些都企望同行们共同努力,以求完善。

    对于小型电子设备,通常将角限位TM1620器与隔振器做2在同一个隔振器内,然后将隔振器嵌入机箱内,可大大节省空间。
    在图5-26中,嵌入电子设备3中的一种小型弹簧组合型隔振器1是将隔振器与角限位器组合在一起的典型动态角限位隔振系统,其结构原理及详细结构可见相关专利资料(专利号:ZL200910029482.2)和5.6节内容。

           
    抗强冲击型动态角限位隔振系统
    该类隔振系统目前尚在研发过程中,没有成熟的产品介绍给读者。
    该类隔振系统分为两类:
    A类是电子设备处在刚性安装状态下,可满足隔振缓冲要求,如陀螺、无限电台等。怛在载体武器发射时,光电子设备无法抗拒强冲击而失灵、失效。
    A类抗强冲击动态角限位隔振系统设计理念:
    ①载体武器发射是自主控制的,所以强冲击发生的时刻和冲击脉冲峰值、脉冲持续时间D和脉冲发射时间间隔f是可预知的;
    ②现有电子设备结构强度可满足电子设备在非强冲击条件下的电性能(含颠振);
    ③在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基础上,再在其底板上增加一个抗强冲击缓冲系统和一个静态角限位器组成的类似静态角限位的可自动切换的附加缓冲系统。
    在正常条件下,静态转角限位器把A类系统的底板与载体基座锁紧,在发射指令发出的同时,将静态角限位器装置开锁,或冲击加速度超过某个量级后自行解锁,让缓冲系统处于抵御强冲击状态。在强冲击结束后,可自动切换的附加缓冲系统立即恢复锁死状态,以保证在下次发射前光电设备的工作时间。
    B类隔振器必须确保电子设备能在全寿命期内承受振动、冲击和强冲击激励。对于B类设备,应在5.3.3节动态角限位隔振系统基础上增加抗强冲击设计。
    精密角限位隔振系统的工程应用需求日益迫切,而以往资料中关于如何设计、检测、评价等尚未形成标准,这些都企望同行们共同努力,以求完善。

相关IC型号
TM1620
TM1623
TM1628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驱动板的原理分析
    先来看看原理图。图8所示为底板及其驱动示意图,FM08...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