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
发布时间:2011/12/13 10:15:19 访问次数:2850
如果你选取一块硅晶材料,在一边掺入三价杂质,而在另一边掺入五价杂质,则在两边形成的P型区和N型区中间,就会产生一个PN结,这样就完成一个基本的二极管(the diode)。这个PN结就是使二极管、某些晶体管和其他的电子元件能够工作的主要原因。
在学习完这一节的内容,你应该能够:说明二极管的构造和PN结是如何形成;参与讨论通过PN结的扩散作用;解释耗尽区(depletion region)的形成原因;定义门槛电压,并讨论它的含义;说明硅和锗半导体的门槛电压值。
P型半导体内有硅原子和三价的杂质原子,如硼元素。当硼原子与硅原子相键结时,就会产生一个空穴。但是因为所有半导体材料的质子和电子数目是相等的,所以半导体材料当中不会有净电荷存在,因此是电中性。
N型半导体内有硅原子和五价的杂质原子,如锑元素。正如你所知,当一个杂质原子与四个硅原子键结时,就会释放出一个电
子。但是整个半导体材料的质子和电子数目仍然相等(包括自由电子),所以半导体材料当中不会有净电荷存在,因此是电中性。
如图1.17所示,在一块纯硅晶体上,一边掺杂成N型而另外一边掺杂成P型,在两个区域的中间就形成一个PN结,因此就产生一个二极管。P型区因为加入杂质原子而产生许多空穴(多数载流子),以及因为热扰动所产生的少许自由电子(少数载流子)。N型区则因为加入杂质原子产生许多自由电子(多数载流子),以及因为热扰动所产生的少许空穴(少数载流子)。
1.耗尽区的形成
N型区的自由电子可朝任意方向移动。在PN结形成的瞬间,在N型区接近PN结的自由电子开始跨过结面扩散进入P型区域,然后会与靠近结面的空穴结合,如图1.18(a)所示。
在PN结形成之前,在N型材料中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质子,因此形成电中性而不含任何静电荷。这对于P型材料同样适用。
当PN结形成的时候,N型区会因为自由电子扩散通过结面,造成自由电子的数目减少。这会在靠近结面的地方形成一层正电荷(五价离子)。当电子移动跨过结面,P型区会因为电子与空穴的结合而损失一些空穴。这会在靠近结面的地方形成一层负电荷(三价离子)。这两层的正负电荷就形成耗尽区( depletion region),如图1.18(b)所示。耗尽区这个名词是反映在接近PN结的区域缺乏电荷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现象,这是因为通过结面的扩散作用所造成的。耗尽区形成的速度很快,而且与P型区和N型区比较起来,空乏区的厚度很薄。
在大量的自由电子一开始通过结面进行扩散动作时,耗尽区会一直扩大直到达成平衡为止,然后就不再有电子会扩散经过结面。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如下。当电子持续扩散经过结面,越来越多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会在结面附近产生,因而形成耗尽区。当耗尽区的所有负电荷能够排斥电子的进一步扩散时,就像同性电荷彼此排斥的现象,扩散也就停止下来。换句话说,耗尽区是电子进一步扩散并通过结面的一种障碍。
任何时候,当正、员电荷彼此靠近时,都会依照库仑定律产生作用力,作用在电荷上。在耗尽’区内,PN结的两边分别存在着许多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相反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形成一个“作用力场”,我们称之为“电场”,如图1. 18(b)中以正负电荷之间的箭头表示。这个电场对于N型区的自由电子形成一种障碍,要移动电子穿过这个电场需要花费能量。也就是外界必须提供能量,让电子能够通过耗尽区的电场障碍。
电场在耗尽区所产生的电位差,就是电子通过这个电场所需的电压。这个电位差又称为门槛电压( barrierpotential),单位是伏[特]。换一种说法,若能在PN结两端施以等于门槛电压的电压,且电压的极性正确的话,就能让电子通过结面。在第1.7节介绍偏压时,将会再详细说明此点。
在PN结处所形成的门槛电压是由几项因素决定的,包括半导体材料的种类、掺杂的程度和温度等。在室温25℃下,标准硅晶体的门槛电压大约是0. 7V,而锗晶体是0.3V。以后在本书除了特别说明之外,都以硅晶体作为例子。
2.PN结的能阶图和耗尽区
N型材料的价带和导带的能阶稍低于P型材料的价带和导带。这是由于五价和三价杂质原子在特性上的差异所造成。
图1.19(a)示出PN绪形成瞬间的能阶图。你可以看出,N型材料的价带和导带的能阶稍低于N型材料的价带和导带,但双方仍有大部分是重叠着的。
至于N型区位在导带上半部的自由电子,以它们的能量来说,可以很容易地扩散并通过结面(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暂时成为P型区导带下半部的自由电子。在通过结面之后,电子会很快地失去能量而跌入P型区价带的空穴中,如图1.19(a)所示。
当扩散持续进行,耗尽区开始形成,而N型区导带的能阶也逐渐降低。N型区导带能阶降低的原因,是由于损失部分含有较高能量的电子经过扩散通过结面进入P型区所造成的。
不久,在N型区导带就没有电子拥有足够的能量,J108-D26Z 可以跨越过结面进入P型区的导带,就如同图1. 19(b)中所示,N型区导带的上缘已与P型区导带的下缘切齐。到此,结面就处于平衡状态。因为扩散作用已经停止,耗尽区也形成了。在通过耗尽区时,能量逐渐升高,就像一座能量被一样,电子必须越过这个能量障碍才可以到达P型区。
值得注意的是,当N型区导带的能阶往下移动昀时候,价带的能阶也随着向下移动。此时,价电子仍需要获得同样的能量才能成为自由电子。换句话说,在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隙仍保持相同的间隔。
如果你选取一块硅晶材料,在一边掺入三价杂质,而在另一边掺入五价杂质,则在两边形成的P型区和N型区中间,就会产生一个PN结,这样就完成一个基本的二极管(the diode)。这个PN结就是使二极管、某些晶体管和其他的电子元件能够工作的主要原因。
在学习完这一节的内容,你应该能够:说明二极管的构造和PN结是如何形成;参与讨论通过PN结的扩散作用;解释耗尽区(depletion region)的形成原因;定义门槛电压,并讨论它的含义;说明硅和锗半导体的门槛电压值。
P型半导体内有硅原子和三价的杂质原子,如硼元素。当硼原子与硅原子相键结时,就会产生一个空穴。但是因为所有半导体材料的质子和电子数目是相等的,所以半导体材料当中不会有净电荷存在,因此是电中性。
N型半导体内有硅原子和五价的杂质原子,如锑元素。正如你所知,当一个杂质原子与四个硅原子键结时,就会释放出一个电
子。但是整个半导体材料的质子和电子数目仍然相等(包括自由电子),所以半导体材料当中不会有净电荷存在,因此是电中性。
如图1.17所示,在一块纯硅晶体上,一边掺杂成N型而另外一边掺杂成P型,在两个区域的中间就形成一个PN结,因此就产生一个二极管。P型区因为加入杂质原子而产生许多空穴(多数载流子),以及因为热扰动所产生的少许自由电子(少数载流子)。N型区则因为加入杂质原子产生许多自由电子(多数载流子),以及因为热扰动所产生的少许空穴(少数载流子)。
1.耗尽区的形成
N型区的自由电子可朝任意方向移动。在PN结形成的瞬间,在N型区接近PN结的自由电子开始跨过结面扩散进入P型区域,然后会与靠近结面的空穴结合,如图1.18(a)所示。
在PN结形成之前,在N型材料中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质子,因此形成电中性而不含任何静电荷。这对于P型材料同样适用。
当PN结形成的时候,N型区会因为自由电子扩散通过结面,造成自由电子的数目减少。这会在靠近结面的地方形成一层正电荷(五价离子)。当电子移动跨过结面,P型区会因为电子与空穴的结合而损失一些空穴。这会在靠近结面的地方形成一层负电荷(三价离子)。这两层的正负电荷就形成耗尽区( depletion region),如图1.18(b)所示。耗尽区这个名词是反映在接近PN结的区域缺乏电荷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现象,这是因为通过结面的扩散作用所造成的。耗尽区形成的速度很快,而且与P型区和N型区比较起来,空乏区的厚度很薄。
在大量的自由电子一开始通过结面进行扩散动作时,耗尽区会一直扩大直到达成平衡为止,然后就不再有电子会扩散经过结面。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如下。当电子持续扩散经过结面,越来越多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会在结面附近产生,因而形成耗尽区。当耗尽区的所有负电荷能够排斥电子的进一步扩散时,就像同性电荷彼此排斥的现象,扩散也就停止下来。换句话说,耗尽区是电子进一步扩散并通过结面的一种障碍。
任何时候,当正、员电荷彼此靠近时,都会依照库仑定律产生作用力,作用在电荷上。在耗尽’区内,PN结的两边分别存在着许多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相反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形成一个“作用力场”,我们称之为“电场”,如图1. 18(b)中以正负电荷之间的箭头表示。这个电场对于N型区的自由电子形成一种障碍,要移动电子穿过这个电场需要花费能量。也就是外界必须提供能量,让电子能够通过耗尽区的电场障碍。
电场在耗尽区所产生的电位差,就是电子通过这个电场所需的电压。这个电位差又称为门槛电压( barrierpotential),单位是伏[特]。换一种说法,若能在PN结两端施以等于门槛电压的电压,且电压的极性正确的话,就能让电子通过结面。在第1.7节介绍偏压时,将会再详细说明此点。
在PN结处所形成的门槛电压是由几项因素决定的,包括半导体材料的种类、掺杂的程度和温度等。在室温25℃下,标准硅晶体的门槛电压大约是0. 7V,而锗晶体是0.3V。以后在本书除了特别说明之外,都以硅晶体作为例子。
2.PN结的能阶图和耗尽区
N型材料的价带和导带的能阶稍低于P型材料的价带和导带。这是由于五价和三价杂质原子在特性上的差异所造成。
图1.19(a)示出PN绪形成瞬间的能阶图。你可以看出,N型材料的价带和导带的能阶稍低于N型材料的价带和导带,但双方仍有大部分是重叠着的。
至于N型区位在导带上半部的自由电子,以它们的能量来说,可以很容易地扩散并通过结面(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暂时成为P型区导带下半部的自由电子。在通过结面之后,电子会很快地失去能量而跌入P型区价带的空穴中,如图1.19(a)所示。
当扩散持续进行,耗尽区开始形成,而N型区导带的能阶也逐渐降低。N型区导带能阶降低的原因,是由于损失部分含有较高能量的电子经过扩散通过结面进入P型区所造成的。
不久,在N型区导带就没有电子拥有足够的能量,J108-D26Z 可以跨越过结面进入P型区的导带,就如同图1. 19(b)中所示,N型区导带的上缘已与P型区导带的下缘切齐。到此,结面就处于平衡状态。因为扩散作用已经停止,耗尽区也形成了。在通过耗尽区时,能量逐渐升高,就像一座能量被一样,电子必须越过这个能量障碍才可以到达P型区。
值得注意的是,当N型区导带的能阶往下移动昀时候,价带的能阶也随着向下移动。此时,价电子仍需要获得同样的能量才能成为自由电子。换句话说,在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隙仍保持相同的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