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网及接地电阻
发布时间:2011/11/2 9:22:02 访问次数:1547
1.变电站接地网的敷设原则
(1)变电站的接地装置应充分利用以下自然接地体:
1)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易燃和有爆炸介质的管道除外);
2)金属井管;
3)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4)水T建筑物及类似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5)穿线的钢管,电缆的金属外皮;
6)非绝缘的架空地线。
(2)在利用了自然接地体后,SC2272L6接地电阻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装置人工接地体。对于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则不论自然接地体的情况如何,均应装设人丁接地体。
(3)财变电站,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人工接地体,如井式接地、深钻式接地、引外接地等,都应敷设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人工接地网。降低接地电阻依靠大面积水平接地体,它既有均压、减小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的作用,又有散流作用。
(4)接地网的边缘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铺设砾石、沥青路面或“帽檐式”均压带。但在经常有人出入的地方,结合交通道路的施工,采用高电阻率的路面结构层作为安全措施,要比埋设帽檐形辅助均压带方便,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应因地制宜。
2.变电站对接地网的要求
(1)接地网的结构是以深埋0.6~0.8m的水平接地体为主,有时加些垂直接地极(长2. 5~3m)。其结构主要是由工频对地短路的观点决定的,而连在它上面的防雷装置一般只需再加长3~5根集中接地极即可;这样,在一般土壤时,它呈现的冲击接地电阻为1~4W。
(2)在工频对地短路时,要保证流过接地网的电流I在地网上造成的电位升高IR不致太大,还应保证人员所受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取人手摸设备的1.8m高处,而人脚离设备的水平距离0.8m)不超过250t(t为作用时间,单位为s)。
(3)从保证安全出发,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要求接地电阻应满足 IR≤2000
3.变电站接地网和避雷针的接地电阻
(1)大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符合R≤2000/I,当1>4000A时,可取R≤0.5Ω。小电流接地系统,当用于1000V以下设备时,接地电阻应符合R≤125R/I;当用于1000V以上设备时,接地电阻R≤250/I,但任何情况下不应大于10Ω。上述式中R为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I为计算用的接地短路电流(A)。
(2)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25\Q,;安装在构架上的避雷针,其集中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Ω。
4.接地装置的敷设要求
(1)为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
(2)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3)围绕屋外配电装置、屋内配电装置、主控制楼、主厂房及其他需要装设接地网的建筑物,敷设环形接地网。这些接地网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应少于两根干线。对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各主要分接地网之间宜多根连接。
(4)按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宜保持250~300mm的距离。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之间应有10~15mm的间隙。
(5)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与公路、铁道或化学管道等交叉的地方,以及其他有可能发生机械损伤的地方,对接地线应采取保护措施。
在接地线引进建筑物的人口处,应设标志。
(6)接地线的连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接地线连接处应焊接。
2)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主变压器、发电机的中性点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连接,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
3)电力设备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7)接地网中均压带的间距D应考虑设备布置的间隔尺寸,尽量减少埋设接地网的土建工程量及节省钢材。视接地网面积的大小,一般可取5m或lOm。对330kV及500kV大型接地网,也可采用20m间距。但对经常需巡视操作的地方和全封闭电器则可局部加密(如取D=2~3m)。
1.变电站接地网的敷设原则
(1)变电站的接地装置应充分利用以下自然接地体:
1)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易燃和有爆炸介质的管道除外);
2)金属井管;
3)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4)水T建筑物及类似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5)穿线的钢管,电缆的金属外皮;
6)非绝缘的架空地线。
(2)在利用了自然接地体后,SC2272L6接地电阻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装置人工接地体。对于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则不论自然接地体的情况如何,均应装设人丁接地体。
(3)财变电站,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人工接地体,如井式接地、深钻式接地、引外接地等,都应敷设以水平接地体为主的人工接地网。降低接地电阻依靠大面积水平接地体,它既有均压、减小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的作用,又有散流作用。
(4)接地网的边缘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铺设砾石、沥青路面或“帽檐式”均压带。但在经常有人出入的地方,结合交通道路的施工,采用高电阻率的路面结构层作为安全措施,要比埋设帽檐形辅助均压带方便,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应因地制宜。
2.变电站对接地网的要求
(1)接地网的结构是以深埋0.6~0.8m的水平接地体为主,有时加些垂直接地极(长2. 5~3m)。其结构主要是由工频对地短路的观点决定的,而连在它上面的防雷装置一般只需再加长3~5根集中接地极即可;这样,在一般土壤时,它呈现的冲击接地电阻为1~4W。
(2)在工频对地短路时,要保证流过接地网的电流I在地网上造成的电位升高IR不致太大,还应保证人员所受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取人手摸设备的1.8m高处,而人脚离设备的水平距离0.8m)不超过250t(t为作用时间,单位为s)。
(3)从保证安全出发,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要求接地电阻应满足 IR≤2000
3.变电站接地网和避雷针的接地电阻
(1)大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符合R≤2000/I,当1>4000A时,可取R≤0.5Ω。小电流接地系统,当用于1000V以下设备时,接地电阻应符合R≤125R/I;当用于1000V以上设备时,接地电阻R≤250/I,但任何情况下不应大于10Ω。上述式中R为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I为计算用的接地短路电流(A)。
(2)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25\Q,;安装在构架上的避雷针,其集中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Ω。
4.接地装置的敷设要求
(1)为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
(2)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3)围绕屋外配电装置、屋内配电装置、主控制楼、主厂房及其他需要装设接地网的建筑物,敷设环形接地网。这些接地网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应少于两根干线。对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各主要分接地网之间宜多根连接。
(4)按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宜保持250~300mm的距离。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之间应有10~15mm的间隙。
(5)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与公路、铁道或化学管道等交叉的地方,以及其他有可能发生机械损伤的地方,对接地线应采取保护措施。
在接地线引进建筑物的人口处,应设标志。
(6)接地线的连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接地线连接处应焊接。
2)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主变压器、发电机的中性点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连接,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
3)电力设备每个接地部分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7)接地网中均压带的间距D应考虑设备布置的间隔尺寸,尽量减少埋设接地网的土建工程量及节省钢材。视接地网面积的大小,一般可取5m或lOm。对330kV及500kV大型接地网,也可采用20m间距。但对经常需巡视操作的地方和全封闭电器则可局部加密(如取D=2~3m)。
上一篇:“地”和接地装置基本概念
上一篇:绝缘配合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