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电路的类型
发布时间:2011/10/18 14:19:41 访问次数:2693
(1)共射极放大电路
图3-6所示为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到该类电路是将输入信号加到晶体管基极(b)和发射极(e)之间,而输出信号又取自晶体管的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由此可见发射极(e)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公共接地端,具有这种特点的单元电路便称为共射极(e)放大电路。
图3-6可知,该电路的关键元器件包括晶体管VT、电阻器Rbl、Rb2、Rc、RL和电容器Cl、C2。其中晶体管VT是这一电路的核心部件,晶体管主要功能是起到对信号进行放大的作用;电路中偏置电阻器Rb1和Rb2通过电源给晶体管基极(b)供电;电阻器Rc是通过电源给晶体管集电极(c)供电;两个电容器Cl、C2都是起到通交流隔直流作用的耦合电容器;电阻器RL则是承载输出信号的负载电阻器。C8051F022
该电路中的主信号流程:输入信号首先经电容器Cl耦合后送入晶体管VT的基极,经晶体管VT放大后由其集电极输出,并经电容器C2耦合后输出。
(2)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组成的关键元器件和共射极放大电路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有两点,
其一是将集电极电阻器Re移到了发射极(用Re表示),其二是榆出信号不再取自集电极而
是取自发射极,图3-7所示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
该电路中,两个偏置电阻器Rbl和Rb2是通过电源给晶体管基极(b)供电;Re是晶体管发射极(e)的负载电阻器;两个电容器都是起到通交流隔直流作用的耦合电容器;电阻器RL则是加载输出信号的负载电阻器。
输入信号首先经电容器Cl耦合后送入三极管VT的基极,经三极管VT放大后由其发射极输出,并经电容器C2耦合后输出。
与共射极(e)晶体管放大器一样,NPN型与PNP型晶体管放大器的最大不同之处也是供电电源的不同。
(3)共基极放大电路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是将输入信号加载到晶体管发射极(e)和基极(b)之间,而输出信号取自晶体管的集电极(c)和基极(b)之间,由此可见基极(b)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公共端,因而该电路称为共基极(b)晶体管放大器。图3-8所示力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
图3-8所示,该电路主要是由三极管VT、电阻器Rb1、Rb2、Rc、RL和耦合电容器Cl、C2组成的。电路中的四个电阻器都是为了建立静态工作点而设置的,其中R还兼具集电极
(c)的负载电阻器;电阻器RL是负载端的电阻器;两个电容器Cl和C2都是起到通交流隔直流作用的耦合电容器;去耦电容器Cb是为了使基极(b)的交流直接接地,起到去耦合的作用,即起消除交流负反馈的作用。
4. 电路单元的划分与识读
通过上面的工作流程和结构组成,我们以典型的基本放大电路为例,介绍其共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的识图方法。
(1)共射极放大电路
由共射极放大电路构成的共射极晶体管放大器常作为电压放大器来使用,在各种电子设备当中广泛使用。它的最大特色是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由于输出阻抗比较高,因此这种电压放大器的带负载能力比较低,不能直接驱动扬声器等低阻抗的负载。
图3-9所示为晶体管电压放大器(共射极结构形式),其结构特点是发射极(e)接地,基极(b)输入信号放大后由集电极(c)输出与输入信号反相的信号。
如图3-9所示,晶体管的每个电极处都有电阻器为相应的电极提供偏压;其中+VcC是
(1)共射极放大电路
图3-6所示为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到该类电路是将输入信号加到晶体管基极(b)和发射极(e)之间,而输出信号又取自晶体管的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由此可见发射极(e)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公共接地端,具有这种特点的单元电路便称为共射极(e)放大电路。
图3-6可知,该电路的关键元器件包括晶体管VT、电阻器Rbl、Rb2、Rc、RL和电容器Cl、C2。其中晶体管VT是这一电路的核心部件,晶体管主要功能是起到对信号进行放大的作用;电路中偏置电阻器Rb1和Rb2通过电源给晶体管基极(b)供电;电阻器Rc是通过电源给晶体管集电极(c)供电;两个电容器Cl、C2都是起到通交流隔直流作用的耦合电容器;电阻器RL则是承载输出信号的负载电阻器。C8051F022
该电路中的主信号流程:输入信号首先经电容器Cl耦合后送入晶体管VT的基极,经晶体管VT放大后由其集电极输出,并经电容器C2耦合后输出。
(2)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组成的关键元器件和共射极放大电路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有两点,
其一是将集电极电阻器Re移到了发射极(用Re表示),其二是榆出信号不再取自集电极而
是取自发射极,图3-7所示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
该电路中,两个偏置电阻器Rbl和Rb2是通过电源给晶体管基极(b)供电;Re是晶体管发射极(e)的负载电阻器;两个电容器都是起到通交流隔直流作用的耦合电容器;电阻器RL则是加载输出信号的负载电阻器。
输入信号首先经电容器Cl耦合后送入三极管VT的基极,经三极管VT放大后由其发射极输出,并经电容器C2耦合后输出。
与共射极(e)晶体管放大器一样,NPN型与PNP型晶体管放大器的最大不同之处也是供电电源的不同。
(3)共基极放大电路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是将输入信号加载到晶体管发射极(e)和基极(b)之间,而输出信号取自晶体管的集电极(c)和基极(b)之间,由此可见基极(b)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公共端,因而该电路称为共基极(b)晶体管放大器。图3-8所示力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
图3-8所示,该电路主要是由三极管VT、电阻器Rb1、Rb2、Rc、RL和耦合电容器Cl、C2组成的。电路中的四个电阻器都是为了建立静态工作点而设置的,其中R还兼具集电极
(c)的负载电阻器;电阻器RL是负载端的电阻器;两个电容器Cl和C2都是起到通交流隔直流作用的耦合电容器;去耦电容器Cb是为了使基极(b)的交流直接接地,起到去耦合的作用,即起消除交流负反馈的作用。
4. 电路单元的划分与识读
通过上面的工作流程和结构组成,我们以典型的基本放大电路为例,介绍其共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的识图方法。
(1)共射极放大电路
由共射极放大电路构成的共射极晶体管放大器常作为电压放大器来使用,在各种电子设备当中广泛使用。它的最大特色是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由于输出阻抗比较高,因此这种电压放大器的带负载能力比较低,不能直接驱动扬声器等低阻抗的负载。
图3-9所示为晶体管电压放大器(共射极结构形式),其结构特点是发射极(e)接地,基极(b)输入信号放大后由集电极(c)输出与输入信号反相的信号。
如图3-9所示,晶体管的每个电极处都有电阻器为相应的电极提供偏压;其中+VcC是
上一篇:晶体管放大电路
上一篇:电路单元的划分与识读
热门点击
- 三极管截止、放大和饱和三种工作状态
- 在桥式整流电路中若有一只二极管短路或开路将会
- MAX491芯片为RS-422/485扩展芯
- 耳塞式耳机的组装及原理
- 基极偏置电路分析方法和三极管静态电流的作用及
- 如何用万用表对电感量进行测试?
- 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
- 电感器通直流阻交流特性
- 并联谐振电路
- 电池充电电路
推荐技术资料
- 单片机版光立方的制作
- N视频: http://v.youku.comN_sh...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