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绝缘电阻、温度范围及温度系数
发布时间:2011/9/27 14:30:08 访问次数:3928
1.电容器的绝缘电阻 AD820ARZ
绝缘电阻描述了电容器两极之间的综合电阻值,包括介质的绝缘电阻以及两个电极间外壳绝缘物质形成的电阻。任何绝缘体都不绝对理想,都存在着电阻,两极之间总会有电荷穿过绝缘物质,只不过数量很少而已,通常称为电容器漏电。漏电是电容器存在绝缘电阻产生的,故也将这种电阻称为漏电阻。
绝缘电阻可用欧姆定埋来概述:电容器的综合电阻等于加在两极的电压与两极漏电流的比值,用数学表达式可简写成: R=U/I
式中,U是加在两极上的电压,单位为V;I是两极间的总漏电流,很微小,故单位用μA;R是两极间的总电阻值,因绝缘电阻很大,所以单位用MΩ。一般来说,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值都很大,多在几百兆欧至几千兆欧。
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值虽然可以通过上式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来,但实际决定电容器绝缘电阻的要素,是内部介质的电阻(用R1表示)和绝缘外壳的电阻(用R2表示),而且这两种电阻是并联在电容器两电极之间。
从原理上讲,介质电阻R1与它的有效面积(用Sl表示)成反比,外壳电阻R2则与它的面积(用S2表示)成反比。可想而知,若电容器的电容增大,介质面积会增大,体积会增大,即是使Sl、S2增大,必然使风和R2减小,直接导致绝缘电阻尺减小。相比之下,内部介质面积S1远大于外壳面积S2,因此,绝缘电阻R的大小主要取决于Sl,而S2对绝缘电阻尺的影响相对较小。
另外,介质材料较厚时,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就大;反之,就小。
2.电容器的温度范围
电容器的温度范围,是指它储存或应用时允许的温度范围,超过这一范围,电容器就会被高温损坏。电容器温度范围的级别,通常也标记在外表上,是用一个字母和一个数字组合标记的,其中字母表示最低温度,数字表示最高温度,见表2-5。举例来说,温度范围为-55~+125℃,就标记为“D4”。温度范围为-65~+155℃,就标记为“E5”。
电容器温度范围也称为工作温度,表示电容器在该温度范围内应用时,能长期、稳定、安全地工作。
3.电容器的温度系数
电容器的温度系数是指温度变化将影响电容变化,这种变化存在着如下关系: ac=C2/C1/C1(t2-t1)
式中,t1表示原室温时的温度,t2表示变化后的温度,单位都为℃;C1表示原温度时的电容,C2表示温度变化后的电容,单位都为μF;ac表示电容随温度变化的系数,单位为l/℃。
这个公式表明温度系数等于电容的变化量除以温度变化量与室温电容之积。这里,电容变化量是(C2-C1),温度变化量是(t2-tl),室温电容是Cl。用另一种方式讲,电容的变化量,等于温度系数、室温电容、温度变化量三者之积。于是上面公式就可写成:
C1-C2=ac·C1·(t2-tl)
这个公式表明,如果某种电容器的温度系数大,当温庋有一定变化时,电容的变化量就较大,稳定性差,质量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选用温度系数小的电容器。
1.电容器的绝缘电阻 AD820ARZ
绝缘电阻描述了电容器两极之间的综合电阻值,包括介质的绝缘电阻以及两个电极间外壳绝缘物质形成的电阻。任何绝缘体都不绝对理想,都存在着电阻,两极之间总会有电荷穿过绝缘物质,只不过数量很少而已,通常称为电容器漏电。漏电是电容器存在绝缘电阻产生的,故也将这种电阻称为漏电阻。
绝缘电阻可用欧姆定埋来概述:电容器的综合电阻等于加在两极的电压与两极漏电流的比值,用数学表达式可简写成: R=U/I
式中,U是加在两极上的电压,单位为V;I是两极间的总漏电流,很微小,故单位用μA;R是两极间的总电阻值,因绝缘电阻很大,所以单位用MΩ。一般来说,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值都很大,多在几百兆欧至几千兆欧。
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值虽然可以通过上式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来,但实际决定电容器绝缘电阻的要素,是内部介质的电阻(用R1表示)和绝缘外壳的电阻(用R2表示),而且这两种电阻是并联在电容器两电极之间。
从原理上讲,介质电阻R1与它的有效面积(用Sl表示)成反比,外壳电阻R2则与它的面积(用S2表示)成反比。可想而知,若电容器的电容增大,介质面积会增大,体积会增大,即是使Sl、S2增大,必然使风和R2减小,直接导致绝缘电阻尺减小。相比之下,内部介质面积S1远大于外壳面积S2,因此,绝缘电阻R的大小主要取决于Sl,而S2对绝缘电阻尺的影响相对较小。
另外,介质材料较厚时,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就大;反之,就小。
2.电容器的温度范围
电容器的温度范围,是指它储存或应用时允许的温度范围,超过这一范围,电容器就会被高温损坏。电容器温度范围的级别,通常也标记在外表上,是用一个字母和一个数字组合标记的,其中字母表示最低温度,数字表示最高温度,见表2-5。举例来说,温度范围为-55~+125℃,就标记为“D4”。温度范围为-65~+155℃,就标记为“E5”。
电容器温度范围也称为工作温度,表示电容器在该温度范围内应用时,能长期、稳定、安全地工作。
3.电容器的温度系数
电容器的温度系数是指温度变化将影响电容变化,这种变化存在着如下关系: ac=C2/C1/C1(t2-t1)
式中,t1表示原室温时的温度,t2表示变化后的温度,单位都为℃;C1表示原温度时的电容,C2表示温度变化后的电容,单位都为μF;ac表示电容随温度变化的系数,单位为l/℃。
这个公式表明温度系数等于电容的变化量除以温度变化量与室温电容之积。这里,电容变化量是(C2-C1),温度变化量是(t2-tl),室温电容是Cl。用另一种方式讲,电容的变化量,等于温度系数、室温电容、温度变化量三者之积。于是上面公式就可写成:
C1-C2=ac·C1·(t2-tl)
这个公式表明,如果某种电容器的温度系数大,当温庋有一定变化时,电容的变化量就较大,稳定性差,质量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选用温度系数小的电容器。
上一篇: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与绝缘耐压
上一篇:电容器多种类型的损耗
热门点击
- 电解电容器电路符号及结构
- 异步二进制加减法计数器是怎样工作的?
- 选频放大器和振荡器有何区别?
- 磁头
- 电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 二极管正向特性和反向特性
- 什么是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与转换速度?
- LM35集成温度传感器
- 三极管特性
- 二极管限幅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理解
推荐技术资料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0在一台仪器中同时实现时域和频域分析,DS...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