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接口电路

电容器直流电源充电和放电特性

发布时间:2011/9/13 10:52:47 访问次数:4548

     1.直流电源对电容器的充电特性与过程   R161410060
    图3-3所示是直流电源对电容器充电示意图。电路中的El为直流电源,为电路提供直流工作电压。Rl为电阻,Cl为电容,Sl为开关。 

               
    掌握直流电源对电容器的充电过程,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电容器对直流电的反应特性。
    充电过程和细节说明如下。
    (1)开关Sl未接通之前,电容Cl中原先没有电荷,电容两端(两根引脚之间)没有电压。
    (2)开关Sl接通后,电路中的直流电源El开始对电容Cl充电,此时电路中有电流流动。
    (3)充电一段时间后,电容Cl上、下极板上充有如图3-3所示的电荷,即上极板为正电荷,下极板为负电荷。由于上、下极板之间绝缘,因此电容器Cl上、下极板上的正、负电荷不能复合而被保留,故电容器能够存储电荷。电容上的电荷形成电容两极板之间的电压,这足电池对电容器的充电电压。
    (4)随着充电的进行,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越来越多,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压也越来越高,这是充电过程。
    当充电到一定程度后,电容Cl两极板上的电压(上正下负的直流电压)等于直流电源El的电压时,不再有电流流过电阻Rl,说明没有电流对电容器Cl充电了,这时充电结束,电路中没有电流流动。
    电容Cl充满电后去掉充电电压,理论上电容Cl两端保持所充到的电压,但是电容器存在着多种能量损耗,所以,就像一只漏水的水缸迟早要漏光水一样,电容器也会“漏”光所存储的电荷,而使电容两端的电压最终降为OV。
    (5)充电结束后,由于电路中无电流,电阻Rl两端的电压为OV,电容Cl处于开路状态(电阻Rl是不会开路的),直流电流不能继续流动,说明电容具有隔开直流电流的作用,即电容器具有隔直的作用。
    注意,电容器对直流电流具有隔直作用,是指直流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完成之后电路中没有电流流动。在直流电流刚加到电容器上时,电路中有电流流动,但是这一电流流动的过程很快结束。
    (6)充电电压波形。图3-4所示是从示波器上看到的电容两端充电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曲线。刚开始充电时电流大,电容两端充电电压上升速度快,到后面速度越来越慢了,不久电容两端的电压便接近充电的电源电压。

                 
    (7)时间常数。电容充满电的时间长短与电阻Rl和电容Cl的大小有关,即与时间常数τ有关。
                                  τ=R1C1
    R1、Cl大,充电时间长;R1和Cl小,充电时间短。
    (8)最终充电电压大小。在对电容充电的回路中,电容器两端所充到的直流电压大小与直流电源电压大小有关。在充电完成后,电容器两端的直流电压大小等于直流电源电压的大小(当然电容器的耐压要能承受得了直流电源的电压)。
    如果直流电源电压是6V,充电结束后Cl上的电压为6V;如果直流电源电压是9V,则充电结束后Cl上的电压为9V。
    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都没有直接从电容Cl的两个极板之间流过,因为两极板之间是高度绝缘的,充电电流只能在电容Cl的外电路中流动。

      2.直流电源对电容器的反向充电特性与过程     RB715FT106
    图3-5所示是电容反方向充电示意图,将电池El极性换个方向,若Cl中原来没有电荷,则电源对电容Cl的充电过程和结果与正向充电相似。但由于直流电源的极性反了,因此在电容Cl上充到的直流电压为下正上负。

                    
    由此可见,当直流电源对电容充电时,直流电源的极性不同,在电容上充到的直流电压的极性也不同。

    3.电容器放电特性和过程
    图3-6所示是电容放电示意图。如果电容器充满电后(Cl上端正、下端负)按图示电路接通,这时Cl要完成放电过程。

    放电时,可以将充满电的Cl理解为一个电池,在电路中产生如图3-6所示电流,这就是放电电流。随着放电的进行,Cl中的电荷越来越少,电路中的放电电流也越来越小,直到Cl中的全部电荷放完,电路中无放电电流,Cl两端的电压为OV。

                   
    图3-7所示是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容放电特性曲线。从波形可以看出,开始放电时电容两

                     

 

http://everlights.51dzw.com

 

 

 

     1.直流电源对电容器的充电特性与过程   R161410060
    图3-3所示是直流电源对电容器充电示意图。电路中的El为直流电源,为电路提供直流工作电压。Rl为电阻,Cl为电容,Sl为开关。 

               
    掌握直流电源对电容器的充电过程,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电容器对直流电的反应特性。
    充电过程和细节说明如下。
    (1)开关Sl未接通之前,电容Cl中原先没有电荷,电容两端(两根引脚之间)没有电压。
    (2)开关Sl接通后,电路中的直流电源El开始对电容Cl充电,此时电路中有电流流动。
    (3)充电一段时间后,电容Cl上、下极板上充有如图3-3所示的电荷,即上极板为正电荷,下极板为负电荷。由于上、下极板之间绝缘,因此电容器Cl上、下极板上的正、负电荷不能复合而被保留,故电容器能够存储电荷。电容上的电荷形成电容两极板之间的电压,这足电池对电容器的充电电压。
    (4)随着充电的进行,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越来越多,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压也越来越高,这是充电过程。
    当充电到一定程度后,电容Cl两极板上的电压(上正下负的直流电压)等于直流电源El的电压时,不再有电流流过电阻Rl,说明没有电流对电容器Cl充电了,这时充电结束,电路中没有电流流动。
    电容Cl充满电后去掉充电电压,理论上电容Cl两端保持所充到的电压,但是电容器存在着多种能量损耗,所以,就像一只漏水的水缸迟早要漏光水一样,电容器也会“漏”光所存储的电荷,而使电容两端的电压最终降为OV。
    (5)充电结束后,由于电路中无电流,电阻Rl两端的电压为OV,电容Cl处于开路状态(电阻Rl是不会开路的),直流电流不能继续流动,说明电容具有隔开直流电流的作用,即电容器具有隔直的作用。
    注意,电容器对直流电流具有隔直作用,是指直流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完成之后电路中没有电流流动。在直流电流刚加到电容器上时,电路中有电流流动,但是这一电流流动的过程很快结束。
    (6)充电电压波形。图3-4所示是从示波器上看到的电容两端充电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曲线。刚开始充电时电流大,电容两端充电电压上升速度快,到后面速度越来越慢了,不久电容两端的电压便接近充电的电源电压。

                 
    (7)时间常数。电容充满电的时间长短与电阻Rl和电容Cl的大小有关,即与时间常数τ有关。
                                  τ=R1C1
    R1、Cl大,充电时间长;R1和Cl小,充电时间短。
    (8)最终充电电压大小。在对电容充电的回路中,电容器两端所充到的直流电压大小与直流电源电压大小有关。在充电完成后,电容器两端的直流电压大小等于直流电源电压的大小(当然电容器的耐压要能承受得了直流电源的电压)。
    如果直流电源电压是6V,充电结束后Cl上的电压为6V;如果直流电源电压是9V,则充电结束后Cl上的电压为9V。
    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都没有直接从电容Cl的两个极板之间流过,因为两极板之间是高度绝缘的,充电电流只能在电容Cl的外电路中流动。

      2.直流电源对电容器的反向充电特性与过程     RB715FT106
    图3-5所示是电容反方向充电示意图,将电池El极性换个方向,若Cl中原来没有电荷,则电源对电容Cl的充电过程和结果与正向充电相似。但由于直流电源的极性反了,因此在电容Cl上充到的直流电压为下正上负。

                    
    由此可见,当直流电源对电容充电时,直流电源的极性不同,在电容上充到的直流电压的极性也不同。

    3.电容器放电特性和过程
    图3-6所示是电容放电示意图。如果电容器充满电后(Cl上端正、下端负)按图示电路接通,这时Cl要完成放电过程。

    放电时,可以将充满电的Cl理解为一个电池,在电路中产生如图3-6所示电流,这就是放电电流。随着放电的进行,Cl中的电荷越来越少,电路中的放电电流也越来越小,直到Cl中的全部电荷放完,电路中无放电电流,Cl两端的电压为OV。

                   
    图3-7所示是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容放电特性曲线。从波形可以看出,开始放电时电容两

                     

 

http://everlights.51dzw.com

 

 

 

相关技术资料
相关IC型号
R161410060
RB715FT106
暂无最新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耳机放大器
    为了在听音乐时不影响家人,我萌生了做一台耳机放大器的想...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