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供电DSP电源设计概述
发布时间:2009/1/10 0:00:00 访问次数:808
当采用双电源器件芯片设计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上电或掉电操作过程中内核和i/o供电的相对电压和上电次序。通常情况下,在芯片内部内核和外部i/o模块采用独立的供电结构,如果在上电或掉电过程中两个电压的供电起点和上升速度不同,就会在独立的结构(内核和外部i/o模块)之间产生电流,从而影响系统初始化状态,甚至影响器件的寿命,而且隔离模块之间的电流还会触发器件本身的闭锁保护。尽管ti公司的dsp上电过程中允许两种供电有一定的时间差,但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上电、掉电次序问题。
应用双供电dsp平台的系统,在i/o供电之前每个dsp内核供电电流都比较大。引起电流过大主要是由于dsp内核没有正确地初始化,一旦cpu检测到内部的时钟脉冲,这种超大电流就会停止。随着pll开始工作,i/o上电,产生的时钟脉冲将降低上述的超大电流,从而使供电回到正常范围。减小内核和i/o供电的时间间隔可以减小这种大吸收电流对系统的影响。
双供电模块(比如tps563xx和pt69xx)可以消除两个电源之间的延时。此外,还可以采用肖特基二极管钳制内核和i/o的电源以满足系统的供电需求。双供电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内核和i/o的供电应尽可能靠近dsp以减少供电通道的电感和阻抗。
对于单3.3 v供电(内核和i/o都是3.3 v)或双电源(如内核1.8 v,i/o 3.3 v)的dsp系统,有几种方法可以保证内核先于外部i/o供电(281x处理器要求ijo先于内核供电),从而避免产生系统级总线冲突。对于dsp内核和外设供电次序控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主要介绍2种方法:采用分离元件p通道mosfet管或者ti公司提供的电源分配开关。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实现在dsp内核供电过程中隔离内核和外部i/o器件电源以及控制上电次序的目的。
欢迎转载,信息来源维库电子市场网(www.dzsc.com)
当采用双电源器件芯片设计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上电或掉电操作过程中内核和i/o供电的相对电压和上电次序。通常情况下,在芯片内部内核和外部i/o模块采用独立的供电结构,如果在上电或掉电过程中两个电压的供电起点和上升速度不同,就会在独立的结构(内核和外部i/o模块)之间产生电流,从而影响系统初始化状态,甚至影响器件的寿命,而且隔离模块之间的电流还会触发器件本身的闭锁保护。尽管ti公司的dsp上电过程中允许两种供电有一定的时间差,但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上电、掉电次序问题。
应用双供电dsp平台的系统,在i/o供电之前每个dsp内核供电电流都比较大。引起电流过大主要是由于dsp内核没有正确地初始化,一旦cpu检测到内部的时钟脉冲,这种超大电流就会停止。随着pll开始工作,i/o上电,产生的时钟脉冲将降低上述的超大电流,从而使供电回到正常范围。减小内核和i/o供电的时间间隔可以减小这种大吸收电流对系统的影响。
双供电模块(比如tps563xx和pt69xx)可以消除两个电源之间的延时。此外,还可以采用肖特基二极管钳制内核和i/o的电源以满足系统的供电需求。双供电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内核和i/o的供电应尽可能靠近dsp以减少供电通道的电感和阻抗。
对于单3.3 v供电(内核和i/o都是3.3 v)或双电源(如内核1.8 v,i/o 3.3 v)的dsp系统,有几种方法可以保证内核先于外部i/o供电(281x处理器要求ijo先于内核供电),从而避免产生系统级总线冲突。对于dsp内核和外设供电次序控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主要介绍2种方法:采用分离元件p通道mosfet管或者ti公司提供的电源分配开关。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实现在dsp内核供电过程中隔离内核和外部i/o器件电源以及控制上电次序的目的。
欢迎转载,信息来源维库电子市场网(www.dzsc.com)
热门点击
- 3.3V单电源上电次序控制电源分配开关
- DSP中断概述及中断源
- Visual Basic变量类型
- 采用P通道MOSFET管和具有稳定标识的DC
- DSP的系统配置命令文件
- DSP配置头文件
- DSP中断向量表和中断子向量表
- 非均匀采样理论概述
- DSP和音频AD/DA的硬件设计
- TMS320X28xx处理器外设多通道缓冲串
推荐技术资料
- 业余条件下PCM2702
- PGM2702采用SSOP28封装,引脚小而密,EP3...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