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通信网络

VoIP与架构

发布时间:2008/5/29 0:00:00 访问次数:1343

eepw

  由voiceoverip的字面意义,可以直译为透过ip网络传输的语音讯号或影像讯号,所以voip就是一种可以在ip网络上互传模拟音讯或视讯的一种技术。简单地说,它是藉由一连串的转码、编码、压缩、打包等程序,好让该语音数据可以在ip网络上传输到目的端,然后再经由相反的程序,还原成原来的语音讯号以供接听者接收。  

  进一步来说,voip大致透过5道程序来互传语音讯号,首先是将发话端的模拟语音讯号进行编码的动作,目前主要是采用itu-tg.711语音编码标准来转换。第二道程序则是将语音封包加以压缩,同时并添加址及控制信息,如此便可以在第三阶段中,也就是传输ip封包阶段,在浩瀚的ip网络中寻找到传送的目的端。到了目的端,ip封包会进行译码还原的作业,最后并转换成喇叭、听筒或耳机能播放的模拟音讯。  

  在一个基本的voip架构之中,大致包含4个基本元素:  

  (1)媒体网关器(mediagateway):主要扮演将语音讯号转换成为ip封包的角色。  

  (2)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gatewaycontroller):又称为gatekeeper或callserver。主要负责管理讯号传输与转换的工作。  

  (3)语音服务器:主要提供电话不通、占线或忙线时的语音响应服务。  

  (4)信号网关器(signalinggateway):主要工作是在交换过程中进行相关控制,以决定通话建立与否,以及提供相关应用的增值服务。  

  虽然voip拥有许多优点,但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取代已有悠久历史并发展成熟的pstn电路交换网,所以现阶段两者势必会共存一段时间。为了要让两者间能相互沟通,势必要建立一个互通的接口及管道,而媒体网关器与网关管理器即扮演了中介的色角,因为他们具备将媒体数据流及ip封包转译成不同网络所支持的各类协议。  

  其运作原理是,媒体网关器先将语音转换为ip封包,然后交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加以控制管理,并决定ip封包在网络中的传送路径。至于信号网关器则负责将ss7信号格式转换为ip封包。  

  网络电话若要走向符合企业级营运标准,必须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服务品质(qos)之保证:这是由pstn过渡到voip、ippbx取代pbx的最基本要求。所谓qos就是要保证达到语音传输的最低延迟率(400毫秒)及封包遗失率(5-8%),如此通话品质才能达到现今pstn的基本要求及水准,否则voip的推行将成问题。  

  2.99.9999%的高可用性(highavailable;ha):虽然网络电话已成今后的必然趋势,但与发展已久的pstn相较,其成熟度、稳定度、可用性、可管理性,乃至可扩充性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尤其在电信级的高可用性上,voip必须像现今pstn一样,达到6个9(99.9999%)的基本标准。目前voip是以负载平衡、路由备份等技术来解决这方面的要求及问题,总而言之,ha是voip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  

  3.开放性及兼容性:传统pstn是属封闭式架构,但ip网络则属开放式架构,如今voip的最大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在开放架构下,而能达到各家厂商voip产品或建设的互通与兼容,同时地造成各家产品在整合测试及验证上的困难度。目前的解决方法是透过国际电信组织不断拟定及修改的标准协议,来达到不同产品间的兼容性问题,以及ip电话与传统电话的互通性。  

  4.可管理性与安全性问题:电信服务包罗万象,包括用户管理、异地漫游、可靠计费系统、认证授权等等,所以管理上非常复杂,voip营运商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工具及设备才能因应。同时ip网络架构技术完全不同于过去的pstn电路网,而且长久以来具开放性的ip网络一直有着极其严重的安全性问题,所以这也形成网络电话今后发展上的重大障碍与首要解决的目标。  

  5.多媒体应用:与传统pstn相比,网络电话今后发展上的最大特色及区别,恐怕就在多媒体的应用上。在可预见的未来,voip将可提供交互式电子商务、呼叫中心、企业传真、多媒体视讯会议、智能代理等应用及服务。过去,voip因为价格低廉而受到欢迎及注目,但多媒体应用才是voip今后蓬勃发展的最大促因,也是各家积极参与的最大动力。  

主宰voip走向的三大主流协定  

  在浩瀚的ip网络中要如何正确的寻找到要通话的对方并建立对答,同时也能依照彼此资料的处理能力来传送语音数据,这中间必须藉由国际电信组织所拟定的标准协议才能达到。如今,市面上的网络电话大致都会遵循h.323、mgcp及sip等3种标准协议。虽然目前产品仍以支持h.323为多,但sip的支持将会成为今后主流。 

1.h.323

  itu-t国际电联第16研究组首先在1996年通过h.323第一版的制定工作,同时并在1998年完成第二版协议的拟定。原则上,该协议提供了基础网络(packetbasednetworks;pbn)架构上的多媒体通讯系统标准,并为ip网络上的多媒体通讯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h.323并不依赖于网络结构,而是独立于操作系
eepw

  由voiceoverip的字面意义,可以直译为透过ip网络传输的语音讯号或影像讯号,所以voip就是一种可以在ip网络上互传模拟音讯或视讯的一种技术。简单地说,它是藉由一连串的转码、编码、压缩、打包等程序,好让该语音数据可以在ip网络上传输到目的端,然后再经由相反的程序,还原成原来的语音讯号以供接听者接收。  

  进一步来说,voip大致透过5道程序来互传语音讯号,首先是将发话端的模拟语音讯号进行编码的动作,目前主要是采用itu-tg.711语音编码标准来转换。第二道程序则是将语音封包加以压缩,同时并添加址及控制信息,如此便可以在第三阶段中,也就是传输ip封包阶段,在浩瀚的ip网络中寻找到传送的目的端。到了目的端,ip封包会进行译码还原的作业,最后并转换成喇叭、听筒或耳机能播放的模拟音讯。  

  在一个基本的voip架构之中,大致包含4个基本元素:  

  (1)媒体网关器(mediagateway):主要扮演将语音讯号转换成为ip封包的角色。  

  (2)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gatewaycontroller):又称为gatekeeper或callserver。主要负责管理讯号传输与转换的工作。  

  (3)语音服务器:主要提供电话不通、占线或忙线时的语音响应服务。  

  (4)信号网关器(signalinggateway):主要工作是在交换过程中进行相关控制,以决定通话建立与否,以及提供相关应用的增值服务。  

  虽然voip拥有许多优点,但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取代已有悠久历史并发展成熟的pstn电路交换网,所以现阶段两者势必会共存一段时间。为了要让两者间能相互沟通,势必要建立一个互通的接口及管道,而媒体网关器与网关管理器即扮演了中介的色角,因为他们具备将媒体数据流及ip封包转译成不同网络所支持的各类协议。  

  其运作原理是,媒体网关器先将语音转换为ip封包,然后交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加以控制管理,并决定ip封包在网络中的传送路径。至于信号网关器则负责将ss7信号格式转换为ip封包。  

  网络电话若要走向符合企业级营运标准,必须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服务品质(qos)之保证:这是由pstn过渡到voip、ippbx取代pbx的最基本要求。所谓qos就是要保证达到语音传输的最低延迟率(400毫秒)及封包遗失率(5-8%),如此通话品质才能达到现今pstn的基本要求及水准,否则voip的推行将成问题。  

  2.99.9999%的高可用性(highavailable;ha):虽然网络电话已成今后的必然趋势,但与发展已久的pstn相较,其成熟度、稳定度、可用性、可管理性,乃至可扩充性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尤其在电信级的高可用性上,voip必须像现今pstn一样,达到6个9(99.9999%)的基本标准。目前voip是以负载平衡、路由备份等技术来解决这方面的要求及问题,总而言之,ha是voip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  

  3.开放性及兼容性:传统pstn是属封闭式架构,但ip网络则属开放式架构,如今voip的最大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在开放架构下,而能达到各家厂商voip产品或建设的互通与兼容,同时地造成各家产品在整合测试及验证上的困难度。目前的解决方法是透过国际电信组织不断拟定及修改的标准协议,来达到不同产品间的兼容性问题,以及ip电话与传统电话的互通性。  

  4.可管理性与安全性问题:电信服务包罗万象,包括用户管理、异地漫游、可靠计费系统、认证授权等等,所以管理上非常复杂,voip营运商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工具及设备才能因应。同时ip网络架构技术完全不同于过去的pstn电路网,而且长久以来具开放性的ip网络一直有着极其严重的安全性问题,所以这也形成网络电话今后发展上的重大障碍与首要解决的目标。  

  5.多媒体应用:与传统pstn相比,网络电话今后发展上的最大特色及区别,恐怕就在多媒体的应用上。在可预见的未来,voip将可提供交互式电子商务、呼叫中心、企业传真、多媒体视讯会议、智能代理等应用及服务。过去,voip因为价格低廉而受到欢迎及注目,但多媒体应用才是voip今后蓬勃发展的最大促因,也是各家积极参与的最大动力。  

主宰voip走向的三大主流协定  

  在浩瀚的ip网络中要如何正确的寻找到要通话的对方并建立对答,同时也能依照彼此资料的处理能力来传送语音数据,这中间必须藉由国际电信组织所拟定的标准协议才能达到。如今,市面上的网络电话大致都会遵循h.323、mgcp及sip等3种标准协议。虽然目前产品仍以支持h.323为多,但sip的支持将会成为今后主流。 

1.h.323

  itu-t国际电联第16研究组首先在1996年通过h.323第一版的制定工作,同时并在1998年完成第二版协议的拟定。原则上,该协议提供了基础网络(packetbasednetworks;pbn)架构上的多媒体通讯系统标准,并为ip网络上的多媒体通讯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h.323并不依赖于网络结构,而是独立于操作系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耳机的焊接
    整机电路简单,用洞洞板搭线比较方便。EM8621实际采...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