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炉温多级模糊控制的优化与实现
发布时间:2007/8/15 0:00:00 访问次数:825
摘要:介绍了多级模糊控制原理,并针对其特点引入偏移量函数进行了算法优化,详述了该优化算法在PLC炉温控制系统中的实现并对优化效果进行了比较。该优化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PLC 模糊控制 优化
随着现代化生产对温度控制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一些控制精度差且难以管理的老式电阻炉必须用新技术进行改造,其中控制算法研究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介绍基于
PLC的新的控制策略原理与实现,系统控制算法采用变化例因子与量化因子的多级模糊控制,并根据经验引入偏移量函数。该方法在PLC多段电阻炉系统中反复运行证明炉温上升快,控制温度高,达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1 控制系统结构与通断率控制
本控制系统硬件组成为三个部分:西门子S7-200CPU224PLC与扩展模块EM235构成控制器,MOC3061与双向晶闸管组成执行机构,热电偶与AD595构成温度检测变送器,另附加报警、跳闸、过流等保护电路。系统器件的优点是集成度高、可靠性高、结构简单。
本系统采用过零触发的调功方法,通过改变系统在一个周期内的导通时间比(即通断率)实现温度控制[1]。在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中,炉子的功率与通断率之间的关系见下式:
式中,P——电阻炉功率
Ue——输入电阻有效值
R——炉丝电阻值
n(k)——通断率,即控制周期内导通半波数
n(T)——控制周期内工频半波数
公式推导过程见参考文献[2]。由式(1)可知控制通断率即可控制电阻炉的功率,从而达到控制炉温的目的。本系统控制周期为10s,含有1000个工频电压半波(10ms),PLC把算法计算出的通断率n(k)平均分布在整个控制周期内,输出开关量信号控制MOC3061与双向晶闸管组成的执行机构。
2 模糊控制算法及优化
2. 1 模糊控制原理与查表方法
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条件语句描述的语言控制规则,根据模糊推理和模糊判决,查询模糊控制表,解模糊,得到精确的控制量[3]。模糊控制一般利用偏差e和偏差变化率Δe量化组成二维模糊控制器,其结构原理图见图1虚线框内部分。其简单过程为:由给定r和反馈值y得到e和Δe,分别利用量化因子Ke和Kec量化为模糊量e和Δe,由模糊判决得到模糊控制量U,经比例因子Ku反量化后输出精确输出量U*。
表1 模糊控制规则表
Δe U e |
-6 | -5 | -4 | -3 | -2 | -1 | 0 | +1 | +2 |
Δe U e |
-6 | -5 | -4 | -3 | -2 | -1 | 0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