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EDA/PLD

利用DSP和CPLD增加数据采集的可扩展性

发布时间:2008/5/28 0:00:00 访问次数:572

在ic卡公用电话系统中,在线式公用电话由于其具有保密性高、可扩展性强等特点,已逐渐获得人们的青睐。这种公用电话系统被置于终端和交换机之间,对两者的信号进行调制、解调以及其它的运算,来完成诸如卡验证、终端维护、多媒体信号传输等工作。与软件无线电相类似,这种系统的硬件平台通用性很强,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将由专门的芯片来承担,所以这种系统可以兼容目前在电话线上应用的各种调制解调方法,也可以适应未来出现的其它调制解调标准。

由此可以看出,要实现这样一个系统,数据采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了节约成本和提高dsp芯片的利用率,在这个系统中,一片dsp要承担16个通道的运算。从数据采集的角度来说,由于通道同时对应着终端和交换机两端,故dsp需要高速采集32个通道的数据。另外,高速adc的出现和dsp性能的不断提高也对系统将来的升级提出了要求。所以对数据采集部分来说,高速、可扩展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实现的系统就是以这两个指标为指导的。

目前的高速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一般有以下几种实现方法:一是直接采用高速的多通道模/数转换芯片,这些芯片有专门设计的与dsp接口的部分,但是这些芯片一般价格都非常昂贵;二是直接用fpga完成整个的采集过程,这将耗费fpga巨大的资源;三是dsp和模/数转换芯片的地址以及数据总线直接相接,通过单片机控制转换等过程,这种方法虽然便宜,但是可扩展性太差。综上所述,提出一种通过cpld实现接口,将模拟转换通道映射到dsp的i/o设备空间甚至内存空间的方法。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dsp可以访问的外设数目;同时由于dsp不直接与模/数转换模块接口,所以adc芯片的升级或者替代都不会影响原来的数据采集;而且采用了时分复用方式读取转换完成的数据,因此这个系统数据采集速率可以达到所采用的adc芯片输出的最高速率。

dsp虽然在算法处理上功能很强大,但其控制功能是非常弱的;而cpld本身并不具有内部寄存器,虽然可以用cpld的逻辑块来实现寄存器,但是这将耗费大量的cpld资源。然而,cpld的强项在于时序和逻辑控制。本文介绍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就是充分利用了dsp和cpld的优点,将多个a/d转换单元通过cpld映射到dsp的i/o地址空间,利用cpld屏蔽a/d转换的初始化以及读写操作过程,使得dsp可以透过cpld这?quot;黑匣子"快速、准确地获取数据。

1 数据采集系统框架

整个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dsp处理模块、cpld接口模块和adc阵列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透过这样一个结构,dsp可以在未知adc的控制方式的情况下,定时地以访问外设的方式来获得总共32个通道的模/数转换后的数据。

这样的系统框图只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采集功能,至于数据的处理以及dsp需要完成的其它功能,此图并未涉及。但对于一个dsp系统来说,数据采集在硬件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也符合dsp芯片应用的原则:用软件完成大部分的数字处理算法。

2 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2.1 adc阵列的实现

此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完成32路信号的采样,并且要求每路的采样率为50khz。所以,这样一个系统达到的整体采样率为32×50k=1.6mhz。

在模/数转换环节,采用的a/d芯片一片一次可以同时完成4路转换。为了达到设计目标,需要8片这样的芯片。但是,如果直接将8片模/数转换芯片的数据总线全部连接起来输入到cpld中或者将cpld出来的某条控制信号线直接连接到8片芯片上,那么在驱动上就会出现问题。基于此种考虑,此系统将8片芯片分成两组,每组4片,然后从cpld中引出两组数据总线以及两组控制总线分别对它们实现控制。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芯片的驱动问题。图2就是其中一组芯片的连接架构图。

从这个架构图可以看出,这4片a/d转换芯片除了片选控制信号以外,其它的数据总线以及控制总线全部是分别连在一起的。将片选控制与其它控制分开的原因在于:芯片的初始化以及转换过程需要同时完成,但是转换后数据的输出则分别完成。adc控制时序框图如图3所示。

在ic卡公用电话系统中,在线式公用电话由于其具有保密性高、可扩展性强等特点,已逐渐获得人们的青睐。这种公用电话系统被置于终端和交换机之间,对两者的信号进行调制、解调以及其它的运算,来完成诸如卡验证、终端维护、多媒体信号传输等工作。与软件无线电相类似,这种系统的硬件平台通用性很强,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将由专门的芯片来承担,所以这种系统可以兼容目前在电话线上应用的各种调制解调方法,也可以适应未来出现的其它调制解调标准。

由此可以看出,要实现这样一个系统,数据采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了节约成本和提高dsp芯片的利用率,在这个系统中,一片dsp要承担16个通道的运算。从数据采集的角度来说,由于通道同时对应着终端和交换机两端,故dsp需要高速采集32个通道的数据。另外,高速adc的出现和dsp性能的不断提高也对系统将来的升级提出了要求。所以对数据采集部分来说,高速、可扩展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实现的系统就是以这两个指标为指导的。

目前的高速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一般有以下几种实现方法:一是直接采用高速的多通道模/数转换芯片,这些芯片有专门设计的与dsp接口的部分,但是这些芯片一般价格都非常昂贵;二是直接用fpga完成整个的采集过程,这将耗费fpga巨大的资源;三是dsp和模/数转换芯片的地址以及数据总线直接相接,通过单片机控制转换等过程,这种方法虽然便宜,但是可扩展性太差。综上所述,提出一种通过cpld实现接口,将模拟转换通道映射到dsp的i/o设备空间甚至内存空间的方法。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dsp可以访问的外设数目;同时由于dsp不直接与模/数转换模块接口,所以adc芯片的升级或者替代都不会影响原来的数据采集;而且采用了时分复用方式读取转换完成的数据,因此这个系统数据采集速率可以达到所采用的adc芯片输出的最高速率。

dsp虽然在算法处理上功能很强大,但其控制功能是非常弱的;而cpld本身并不具有内部寄存器,虽然可以用cpld的逻辑块来实现寄存器,但是这将耗费大量的cpld资源。然而,cpld的强项在于时序和逻辑控制。本文介绍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就是充分利用了dsp和cpld的优点,将多个a/d转换单元通过cpld映射到dsp的i/o地址空间,利用cpld屏蔽a/d转换的初始化以及读写操作过程,使得dsp可以透过cpld这?quot;黑匣子"快速、准确地获取数据。

1 数据采集系统框架

整个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dsp处理模块、cpld接口模块和adc阵列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透过这样一个结构,dsp可以在未知adc的控制方式的情况下,定时地以访问外设的方式来获得总共32个通道的模/数转换后的数据。

这样的系统框图只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采集功能,至于数据的处理以及dsp需要完成的其它功能,此图并未涉及。但对于一个dsp系统来说,数据采集在硬件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也符合dsp芯片应用的原则:用软件完成大部分的数字处理算法。

2 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2.1 adc阵列的实现

此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完成32路信号的采样,并且要求每路的采样率为50khz。所以,这样一个系统达到的整体采样率为32×50k=1.6mhz。

在模/数转换环节,采用的a/d芯片一片一次可以同时完成4路转换。为了达到设计目标,需要8片这样的芯片。但是,如果直接将8片模/数转换芯片的数据总线全部连接起来输入到cpld中或者将cpld出来的某条控制信号线直接连接到8片芯片上,那么在驱动上就会出现问题。基于此种考虑,此系统将8片芯片分成两组,每组4片,然后从cpld中引出两组数据总线以及两组控制总线分别对它们实现控制。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芯片的驱动问题。图2就是其中一组芯片的连接架构图。

从这个架构图可以看出,这4片a/d转换芯片除了片选控制信号以外,其它的数据总线以及控制总线全部是分别连在一起的。将片选控制与其它控制分开的原因在于:芯片的初始化以及转换过程需要同时完成,但是转换后数据的输出则分别完成。adc控制时序框图如图3所示。

相关IC型号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