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布线的发展及其在电源电路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568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多层布线的发展及其在电源电路
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常用的单面、双面布线印制板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场电子产品小型化、高密度、高品质的发展需要,多层布线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在电源电路设计中,电源的电磁干扰水平受布线的影响很大。通过实践,分析了多层布线的发展及其在电源电路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应用。结合protel公司的protel99se软件,给出了一种在电源电路印制板设计中减少电磁干扰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多层布线 电源电路 电磁干扰(emi) protel99se 电磁兼容(emc) 随着现代电子设备工艺结构的发展,印制电路板已取代了以往的许多复杂配线,为设备的制造和维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更加促进了印制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电子设备中常用的印制电路板有以下几种:一种为单面布线印制制板,它是一个表面有铜箔且厚度为0.2―5.0mm的缘缘基板上形成印制电路,适用于一般要求的电子设备,如收音机等。另一种为双面布线印制板,是在两个表面有铜箔且厚度为0.2~5.0mm的绝缘基板上形成印制电路,提高了布线密度,减小了设备体积,适用于电子仪器、仪表等。还有一种就是极富生命力的多层布线印制电路板,它是通过几层较薄的单面或双面板粘合,在绝缘基板上形成三层以上的印刷电路而制成。它与集成电路配合使用,可以减小电子产品的体积与重量;通过增设屏蔽层,可以提高电路的电气性能。如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已在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元器件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安装密度越来越高,信号的传输速度更是越来越快,由此而引发的emc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由。单面、双面布线已满足不了高性能电路要求,而多层布线电路的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并且其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 电源有如人体的心脏,是所有电设备的动力。电源电路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关系到设备的emi/emc规范,甚至关系到设备的基本性能。本文通过分析多层布线的特点及其发展,探讨了电源电路中emi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多层布线的一些布线规则及抑制emi的措施,最后介绍protel99se软件及其应用。 1 多层布线的特点及发展 图1给出了多层电路板结构层面剖视图。多层板是通过电镀通孔把重叠在一起的n层印制电路板连接成一个整体。 1.1 多层布线特点 多层布线之所以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不乏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层板内部设有专用电源层、地线层,减小了供电线器的阻抗,从而减小了公共阻抗干扰。 印制电路板上单根铜箔导线的特性阻抗为: z=r+jwl (1) r为印制导线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下式求得: r=pl/bd (2) p――铜的体积电阻率(ω·cm) l――印制导线长度(cm) b――印制导线宽度(cm) d――印制导线厚度(cm) 在常温条件下,p=1.75(ω·cm),常用导线的厚度为18μm、35μm、70μm。 l为印制导线的自感,可以通过下式求得: l=2l[ln(2l/b)+1/2] (mh) (3) 式中,l、b的定义同上。 由公式(2)、(3)可以看出,印制导线的长度、厚度一定时,增加导线的宽度可以减小导线的特性阻抗,从而相应地减小公共阻抗的干扰。 (2)多层板采用专门地线层,对信号线而言都有均匀接地面,信号线的特性阻抗稳定,易匹配,减少了反射引起的波形畸变。 在电路设计中发现,当印制电路板上装有多个集成电路,并且其中有些元件耗电很多时,地线上会出现较大电位差。原因集成电路的开关电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多层布线的发展及其在电源电路
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常用的单面、双面布线印制板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场电子产品小型化、高密度、高品质的发展需要,多层布线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在电源电路设计中,电源的电磁干扰水平受布线的影响很大。通过实践,分析了多层布线的发展及其在电源电路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应用。结合protel公司的protel99se软件,给出了一种在电源电路印制板设计中减少电磁干扰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多层布线 电源电路 电磁干扰(emi) protel99se 电磁兼容(emc) 随着现代电子设备工艺结构的发展,印制电路板已取代了以往的许多复杂配线,为设备的制造和维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更加促进了印制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电子设备中常用的印制电路板有以下几种:一种为单面布线印制制板,它是一个表面有铜箔且厚度为0.2―5.0mm的缘缘基板上形成印制电路,适用于一般要求的电子设备,如收音机等。另一种为双面布线印制板,是在两个表面有铜箔且厚度为0.2~5.0mm的绝缘基板上形成印制电路,提高了布线密度,减小了设备体积,适用于电子仪器、仪表等。还有一种就是极富生命力的多层布线印制电路板,它是通过几层较薄的单面或双面板粘合,在绝缘基板上形成三层以上的印刷电路而制成。它与集成电路配合使用,可以减小电子产品的体积与重量;通过增设屏蔽层,可以提高电路的电气性能。如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已在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元器件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安装密度越来越高,信号的传输速度更是越来越快,由此而引发的emc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由。单面、双面布线已满足不了高性能电路要求,而多层布线电路的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并且其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 电源有如人体的心脏,是所有电设备的动力。电源电路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关系到设备的emi/emc规范,甚至关系到设备的基本性能。本文通过分析多层布线的特点及其发展,探讨了电源电路中emi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多层布线的一些布线规则及抑制emi的措施,最后介绍protel99se软件及其应用。 1 多层布线的特点及发展 图1给出了多层电路板结构层面剖视图。多层板是通过电镀通孔把重叠在一起的n层印制电路板连接成一个整体。 1.1 多层布线特点 多层布线之所以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不乏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层板内部设有专用电源层、地线层,减小了供电线器的阻抗,从而减小了公共阻抗干扰。 印制电路板上单根铜箔导线的特性阻抗为: z=r+jwl (1) r为印制导线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下式求得: r=pl/bd (2) p――铜的体积电阻率(ω·cm) l――印制导线长度(cm) b――印制导线宽度(cm) d――印制导线厚度(cm) 在常温条件下,p=1.75(ω·cm),常用导线的厚度为18μm、35μm、70μm。 l为印制导线的自感,可以通过下式求得: l=2l[ln(2l/b)+1/2] (mh) (3) 式中,l、b的定义同上。 由公式(2)、(3)可以看出,印制导线的长度、厚度一定时,增加导线的宽度可以减小导线的特性阻抗,从而相应地减小公共阻抗的干扰。 (2)多层板采用专门地线层,对信号线而言都有均匀接地面,信号线的特性阻抗稳定,易匹配,减少了反射引起的波形畸变。 在电路设计中发现,当印制电路板上装有多个集成电路,并且其中有些元件耗电很多时,地线上会出现较大电位差。原因集成电路的开关电
热门点击
- 热插拔控制器的应用
- 电感分裂式推挽换向软开关技术的研究
- 多层布线的发展及其在电源电路电磁兼容设计中的
- 通用双热交换控制器允许带电底板插入
- VICORDC/DC模块及其应用
- 用MAX471/MAX472实现对电源的监测
- PCI总线的热插拔技术及实现
推荐技术资料
- Seeed Studio
- Seeed Studio绐我们的印象总是和绘画脱离不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