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IC设计公司巡礼之一精研网络芯片的钰硕和集通(图)
发布时间:2007/9/7 0:00:00 访问次数:488
作者:郑伃君
IC设计业向来被认为是半导体产业链中最容易跨入、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据台湾地区工研院经资中心(IEK)的统计信息,无晶圆厂(Fabless)IC设计公司的收入占全球IC总收入的比重将由2004年的15.5%上升到2008年的22%,重要性日益显著。但受到投入者众、设计工具和掩膜费用昂贵等因素的影响,IC设计业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使得近年来新创(Startup)IC设计公司的成长趋缓。
IEK认为从全球来看,2000年前成立的IC设计公司多以PC和通信为目标应用市场,因此多能获得较多的投资、创业成功率也高达80%;但在2000年后,整体投资环境趋向保守、厂商间的竞争不断激烈、运营成本逐渐攀高,新创IC设计公司的成功率只剩不到10%。
与全球趋势大致相同的是,台湾地区的新创IC设计公司同样面临艰难的生存挑战,尽管该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产业环境。这些在2000后成立的新创IC设计公司大致可分为下面几个类型:一是海归派,即公司创始人来自美国硅谷,具备台湾地区较缺乏的通信、混合信号、高速传输接口与多媒体视频技术等专长;二为“系出名门”,即由大型IC设计公司通过部门分割或转投资而成立,如威盛旗下的威瀚、扬智旗下的宇力,以及力晶旗下的力旺;三为“跨业结盟”,由晶圆代工厂或是电子系统厂商转投资成立,如台联电旗下的联发科、明基电通旗下的络达。
整体看来,台湾地区新创IC设计公司已逐渐跳出PC的范畴,而在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下将介绍其中两家耕耘于网络芯片市场的新创公司:钰硕(Attansic)与集通(Storlink)。希望通过介绍他们独特的产品与技术现况,帮助大家了解该地区IC设计业的充沛活力。
钰硕:PC新秀开拓网络通信市场
以850万美元成立于2000年的钰硕,是台湾地区PC大厂华硕转投资的IC设计公司。原本一开始锁定的产品线均是与PC相关的芯片,但从今年起却大举进军网络通信市场,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千兆以太网芯片。并且该公司还将在明年涉足无线通信领域,推出WLAN芯片钰硕营销处经理沈朝振介绍说:“钰硕的特色之一是拥有两个设计中心,分别位于新竹与上海,两地设计工程师的人数占全公司上百位员工中的八成,他们分别在软件、硬件、数字与模拟设计方面拥有经验专长。”
目前钰硕的产品线分四条,首先为PC芯片组之外的PC芯片,包括超薄Super I/O芯片、主板温度传感器,以及超频IC(Advanced CPU Over Clock Controller);二是小型储存设备类产品,如MMC记忆卡控制芯片;第三是电源IC,如计划推出的电压调节器、LDO,以及DC转换器、LED驱动器等;第四即是钰硕经过两年时间筹划,即将正式推出的通信产品线。
沈朝振介绍说,虽然前三条产品线已发展了一段时间,如ATXP15超频IC获得中高端PC玩家的欢迎,也得到各大主板制造商的青睐,但整体利润表现仍不尽理想。为了寻求更进一步的营收增长,该公司决定跨入热门的通信市场,推出有线和无线的网络解决方案。
“在有线网络部分,我们将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初,陆续推出千兆以太网控制器与物理层芯片等产品;而在无线网络部分,则将着力于最新的802.11n规格,先推出MAC与基频芯片,再进一步推出射频芯片。”沈朝振说,该公司的设计工程师有不少具备混合信号设计技术,因此该公司跨入通信领域并无太大困难,而上海设计中心的人才也助益颇多。
就在8月初,钰硕宣布推出一系列以太网络芯片,包括两颗 PCIE接口的集成控制芯片,其中L1为支持千兆带宽,L2则是支持PCIE接口而带宽为10/100M的集成控制芯片。这两颗芯片均采用台积电0.13微米工艺制造,且引脚完全兼容。
除了硬件设计实力,钰硕也特别注重软件设计能力,该公司计划在明年推出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即加入了电缆监测工具(CDT)功能。沈朝振指出,这种嵌入式软件技术可让网络使用者快速监测到双绞网线的故障所在,让该公司的产品可匹敌于Marvell、Broadcom等国际大的产品,而价格却更具吸引力。
“钰硕目前现有的客户群大部分是PC制造商,但在网络芯片产品部分,我们也开始接触网络设备制造商。”沈朝振表示,该公司虽然算是“系出名门”,但其实不希望拥有太多母公司的色彩,才能在业务拓展上有更多自己的空间。
不过,由于钰硕以PC相关芯片起家,因此目前在亚洲仍以台湾地区为主要的
作者:郑伃君
IC设计业向来被认为是半导体产业链中最容易跨入、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据台湾地区工研院经资中心(IEK)的统计信息,无晶圆厂(Fabless)IC设计公司的收入占全球IC总收入的比重将由2004年的15.5%上升到2008年的22%,重要性日益显著。但受到投入者众、设计工具和掩膜费用昂贵等因素的影响,IC设计业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使得近年来新创(Startup)IC设计公司的成长趋缓。
IEK认为从全球来看,2000年前成立的IC设计公司多以PC和通信为目标应用市场,因此多能获得较多的投资、创业成功率也高达80%;但在2000年后,整体投资环境趋向保守、厂商间的竞争不断激烈、运营成本逐渐攀高,新创IC设计公司的成功率只剩不到10%。
与全球趋势大致相同的是,台湾地区的新创IC设计公司同样面临艰难的生存挑战,尽管该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产业环境。这些在2000后成立的新创IC设计公司大致可分为下面几个类型:一是海归派,即公司创始人来自美国硅谷,具备台湾地区较缺乏的通信、混合信号、高速传输接口与多媒体视频技术等专长;二为“系出名门”,即由大型IC设计公司通过部门分割或转投资而成立,如威盛旗下的威瀚、扬智旗下的宇力,以及力晶旗下的力旺;三为“跨业结盟”,由晶圆代工厂或是电子系统厂商转投资成立,如台联电旗下的联发科、明基电通旗下的络达。
整体看来,台湾地区新创IC设计公司已逐渐跳出PC的范畴,而在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下将介绍其中两家耕耘于网络芯片市场的新创公司:钰硕(Attansic)与集通(Storlink)。希望通过介绍他们独特的产品与技术现况,帮助大家了解该地区IC设计业的充沛活力。
钰硕:PC新秀开拓网络通信市场
以850万美元成立于2000年的钰硕,是台湾地区PC大厂华硕转投资的IC设计公司。原本一开始锁定的产品线均是与PC相关的芯片,但从今年起却大举进军网络通信市场,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千兆以太网芯片。并且该公司还将在明年涉足无线通信领域,推出WLAN芯片钰硕营销处经理沈朝振介绍说:“钰硕的特色之一是拥有两个设计中心,分别位于新竹与上海,两地设计工程师的人数占全公司上百位员工中的八成,他们分别在软件、硬件、数字与模拟设计方面拥有经验专长。”
目前钰硕的产品线分四条,首先为PC芯片组之外的PC芯片,包括超薄Super I/O芯片、主板温度传感器,以及超频IC(Advanced CPU Over Clock Controller);二是小型储存设备类产品,如MMC记忆卡控制芯片;第三是电源IC,如计划推出的电压调节器、LDO,以及DC转换器、LED驱动器等;第四即是钰硕经过两年时间筹划,即将正式推出的通信产品线。
沈朝振介绍说,虽然前三条产品线已发展了一段时间,如ATXP15超频IC获得中高端PC玩家的欢迎,也得到各大主板制造商的青睐,但整体利润表现仍不尽理想。为了寻求更进一步的营收增长,该公司决定跨入热门的通信市场,推出有线和无线的网络解决方案。
“在有线网络部分,我们将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初,陆续推出千兆以太网控制器与物理层芯片等产品;而在无线网络部分,则将着力于最新的802.11n规格,先推出MAC与基频芯片,再进一步推出射频芯片。”沈朝振说,该公司的设计工程师有不少具备混合信号设计技术,因此该公司跨入通信领域并无太大困难,而上海设计中心的人才也助益颇多。
就在8月初,钰硕宣布推出一系列以太网络芯片,包括两颗 PCIE接口的集成控制芯片,其中L1为支持千兆带宽,L2则是支持PCIE接口而带宽为10/100M的集成控制芯片。这两颗芯片均采用台积电0.13微米工艺制造,且引脚完全兼容。
除了硬件设计实力,钰硕也特别注重软件设计能力,该公司计划在明年推出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即加入了电缆监测工具(CDT)功能。沈朝振指出,这种嵌入式软件技术可让网络使用者快速监测到双绞网线的故障所在,让该公司的产品可匹敌于Marvell、Broadcom等国际大的产品,而价格却更具吸引力。
“钰硕目前现有的客户群大部分是PC制造商,但在网络芯片产品部分,我们也开始接触网络设备制造商。”沈朝振表示,该公司虽然算是“系出名门”,但其实不希望拥有太多母公司的色彩,才能在业务拓展上有更多自己的空间。
不过,由于钰硕以PC相关芯片起家,因此目前在亚洲仍以台湾地区为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