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显示光电

虚拟仪器驱动器综述

发布时间:2007/8/28 0:00:00 访问次数:1754


作者:刘金宁 崔少辉 陈德祥

        摘要:驱动器是连接虚拟仪器物理硬件和测试应用程序的桥梁和纽带,回顾了虚拟仪器驱动器技术规范的发展历程。在分析规范的基础上给出了两种驱动器设计类型,预测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驱动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支撑技术,论述了我国的研究现状,指出基于组件技术的信号型驱动器设计是虚拟仪器驱动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虚拟仪器 驱动器 信号接口 COM 软件工程

        计算机在测试和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导致了仪器“驱动器”概念的诞生,驱动器又称驱动程序。仪器驱动器是介于计算机与仪器硬件设备之间的软件中间层,由函数库、实用程序、工具套件等组成,是一系列软件代码模块的统称。它驻留在计算机中,是连接计算机和仪器的桥梁和纽带。采用驱动器可以使计算机有能力控制物理仪器设备,随着VXI、PXI等标准总线的出现,开创了测试系统发展的崭新空间——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虚拟仪器代表着从传统硬件为主的测试系统到以软件为中心的测试系统的根本性转变。

        1 技术规范回顾

        计算机在测试领域的应用经历了总线型仪器、PC仪器、虚拟仪器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伴随着这一过程,仪器驱动器技术规范以通用性为基本出发点,仪器互换性和互操作规程性以及软件移植性为根本指导原因,从最初的IEEE-488.2、SCPI(Standard Command for Programming Instrument)发展到现在的IVI-MSS(Measurement and Stimulus Subsystem)、IVI-Signal Interface,已经走过了艰辛而漫长的历程。它们建立在Windows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设计模式VxD和WDM(Windows Driver Model)之上,并融入了仪器操作的具体内容。

        1.1 IEEE 488.2

        IEEE-488是1975年由IEEE发布的一个重要的仪器控制总线标准。IEEE-488.1定义了计算机和仪器之间的硬件接口规范;IEEE-488.2定义了TPS(Test Program Set)和仪器之间的软件接口规范。IEEE-488.2规定了数据代码和格式,用一组公用命令和协议定义了测试系统中控制器和仪器之间的通信标准,共有39条,这些命令提供了仪器的内部管理功能。IEEE-488.2没有严格的语义定义,同样的功能不同厂商要用不同的命令来实现,而且这一标准仪适合于GPIB类仪器,通用性、互换性很差。

        1.2 SCPI

        IEEE-488.2没有涉及为了提供测量和激励所必需的命令。1990年,在IEEE-4888.2标准和IEEE-754标准之上,制定了SCPI标准。它通过指定一组通用控制命令来实现对多类仪器的相同控制。在仪器功能严格匹配(如具有相同的精确度、测量范围等)的前提下,可实现互换,扩展了仪器互换的空间。然而,这种互换性限制了仪器生产厂家对仪器功能的扩展,实用性差,加上SCPI编程的复杂性,通用性、互换性水平较低。

        1.3 VPP

        1993年,VPP(VXI Plug & Play)系统联盟发布了VPP规范,该规范定义了系统的框架、软件接口、软件环境和仪器驱动器模型。它把与仪器的底层通信封装成一些高层函数,执行仪器的控制功能。VISA(Virtual Instrument Software Architecture)作为底层I/O库,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它不区分仪器的种类,用一组通用函数实现驱动器功能,通用性得到了很大加强。然而,跟IEEE-488.2类似,VPP驱动器接口仍没有严格的语义标准,仪器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开发,这使得驱动器产品的接口不统一,仪器互换性仍没有最终实现。

        1.4 IVI

 为了实现仪器互换和互操作,1998年成立了IVI(Interchangeable Virtual Instruments)基金会,讨论开发可互换仪器驱动模型,旨在对硬件互换、运行性能、发展弹性、质量保证等驱动器问题进行规范。

        IVI模型是IVI基金会在VPP技术规范基础上制定的一种驱动器设计标准。它通过定义类驱动器和专用驱动器(独立的软件层)并增加仪器仪真、状态缓存、量程监视等机制实现了部分通用仪器之间的互换,提高了测试程序的开发效率。

        然而,面向仪器互换的虚拟仪器设计目标,IVI模型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只适合同


作者:刘金宁 崔少辉 陈德祥

        摘要:驱动器是连接虚拟仪器物理硬件和测试应用程序的桥梁和纽带,回顾了虚拟仪器驱动器技术规范的发展历程。在分析规范的基础上给出了两种驱动器设计类型,预测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驱动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支撑技术,论述了我国的研究现状,指出基于组件技术的信号型驱动器设计是虚拟仪器驱动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虚拟仪器 驱动器 信号接口 COM 软件工程

        计算机在测试和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导致了仪器“驱动器”概念的诞生,驱动器又称驱动程序。仪器驱动器是介于计算机与仪器硬件设备之间的软件中间层,由函数库、实用程序、工具套件等组成,是一系列软件代码模块的统称。它驻留在计算机中,是连接计算机和仪器的桥梁和纽带。采用驱动器可以使计算机有能力控制物理仪器设备,随着VXI、I等标准总线的出现,开创了测试系统发展的崭新空间——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虚拟仪器代表着从传统硬件为主的测试系统到以软件为中心的测试系统的根本性转变。

        1 技术规范回顾

        计算机在测试领域的应用经历了总线型仪器、PC仪器、虚拟仪器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伴随着这一过程,仪器驱动器技术规范以通用性为基本出发点,仪器互换性和互操作规程性以及软件移植性为根本指导原因,从最初的IEEE-488.2、SCPI(Standard Command for Programming Instrument)发展到现在的IVI-MSS(Measurement and Stimulus Subsystem)、IVI-Signal Interface,已经走过了艰辛而漫长的历程。它们建立在Windows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设计模式VxD和WDM(Windows Driver Model)之上,并融入了仪器操作的具体内容。

        1.1 IEEE 488.2

        IEEE-488是1975年由IEEE发布的一个重要的仪器控制总线标准。IEEE-488.1定义了计算机和仪器之间的硬件接口规范;IEEE-488.2定义了TPS(Test Program Set)和仪器之间的软件接口规范。IEEE-488.2规定了数据代码和格式,用一组公用命令和协议定义了测试系统中控制器和仪器之间的通信标准,共有39条,这些命令提供了仪器的内部管理功能。IEEE-488.2没有严格的语义定义,同样的功能不同厂商要用不同的命令来实现,而且这一标准仪适合于GPIB类仪器,通用性、互换性很差。

        1.2 SCPI

        IEEE-488.2没有涉及为了提供测量和激励所必需的命令。1990年,在IEEE-4888.2标准和IEEE-754标准之上,制定了SCPI标准。它通过指定一组通用控制命令来实现对多类仪器的相同控制。在仪器功能严格匹配(如具有相同的精确度、测量范围等)的前提下,可实现互换,扩展了仪器互换的空间。然而,这种互换性限制了仪器生产厂家对仪器功能的扩展,实用性差,加上SCPI编程的复杂性,通用性、互换性水平较低。

        1.3 VPP

        1993年,VPP(VXI Plug & Play)系统联盟发布了VPP规范,该规范定义了系统的框架、软件接口、软件环境和仪器驱动器模型。它把与仪器的底层通信封装成一些高层函数,执行仪器的控制功能。VISA(Virtual Instrument Software Architecture)作为底层I/O库,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它不区分仪器的种类,用一组通用函数实现驱动器功能,通用性得到了很大加强。然而,跟IEEE-488.2类似,VPP驱动器接口仍没有严格的语义标准,仪器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开发,这使得驱动器产品的接口不统一,仪器互换性仍没有最终实现。

        1.4 IVI

 为了实现仪器互换和互操作,1998年成立了IVI(Interchangeable Virtual Instruments)基金会,讨论开发可互换仪器驱动模型,旨在对硬件互换、运行性能、发展弹性、质量保证等驱动器问题进行规范。

        IVI模型是IVI基金会在VPP技术规范基础上制定的一种驱动器设计标准。它通过定义类驱动器和专用驱动器(独立的软件层)并增加仪器仪真、状态缓存、量程监视等机制实现了部分通用仪器之间的互换,提高了测试程序的开发效率。

        然而,面向仪器互换的虚拟仪器设计目标,IVI模型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只适合同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按钮与灯的互动实例
    现在赶快去看看这个目录卞有什么。FGA15N120AN...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