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1-9月分析,产品竞争力提高
发布时间:2007/9/1 0:00:00 访问次数:313
今年以来,在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国各电子信息企业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产销衔接继续趋好,出口大幅增加,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好于上年。1~9月,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7008亿元(不含软件产业),同比增长42%;工业增加值3504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利润659亿元,同比增长43.5%;上缴税金213亿元,同比增长23%。
经济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经济全面恢复和国内市场持续好转的情况下,全行业经济运行始终呈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进入到下半年,全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均达到40%以上,首次实现全行业产、销、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势头。全行业产、销、效益同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国际宏观环境逐步好转,拉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国际市场的快速增长。2.国内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内需市场发展迅速。3.各企业不断提高开拓国内外市场能力。4.信息产业部等行业主管部门不断强化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科学发展。
进入200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1~9月,全行业完成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367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总额为1446亿美元,同比增长52%,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4%;进口总额为1341亿美元,同比增长45%,实现贸易顺差105亿美元,贸易顺差比上半年多了35亿美元。
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
高端彩电市场份额不断上升。高端彩电产、销增长进一步加快,占全部彩电市场销售的比例进一步攀升。1~9月,全行业销售背投电视80万台,同比增长51%;销售液晶电视40万台,同比增长167%。其中这两类电视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全部彩电销售收入的比例,由上年的15%,上升到今年的25%,特别是液晶电视出口形势良好,占全部彩电销售的51.6%。
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增长迅速。1~9月,全行业完成笔记本电脑销售1642万台,同比增长77%,占PC的比例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完成数码相机销售1582.7万台,同比增长89%,占计算机行业销售收入的6.5%。
通信类产品更新率不断增强,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1~9月,全行业销售程控交换机6001万线,同比增长43%,比去年同期提高近30个百分点。移动通信手机产品市场发展更为坚挺,各生产企业为扩大手机市场份额,都积极加强手机新品的研发。有的企业今年1~9月以来,已经推出50多款新品投放市场,有的企业在不断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国际市场的开发,使手机产品的产销规模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攀升。1~9月,全行业完成手机销售16093万部,同比增长37%;出口8069万部,同比增长45.7%,占手机全部销售量的50.1%,首次超过半数。全行业完成小灵通手机销售近2000万部,同比增长112%,已占国内手机市场的24.9%。通信类产品的经济效益仍位居其他电子行业之首,是拉动全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
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产销趋旺。片式电子元件、微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等产品产销大幅增长,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1~9月,电子元器件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009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77%;上缴税金72亿元,同比增长39.7%,分别占全行业的23.6%、34.1%和31.2%。特别是微型显示器件和集成电路产品,同比增长均超过50%以上,拉动全行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
软件市场竞争实力增强
当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速度稳步增长,增幅仍保持在30%以上,软件产品在通信、家电、汽车、医疗、娱乐等行业中不断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软件产业结构调整较快,各软件企业正不断朝着研发、服务和系统集成融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使我国软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1~9月,我国软件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800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软件服务与系统集成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占软件产业销售收入总量的49%。在2004年我国软件产业前10名企业中,80%的企业完成的软件服务与系统集成收入都占软件总收入的50%以上。
我国软件外包业务不断增加,占全部软件出口10%以上,比去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特别是北京、天津、大连三个城市的软件外包服务占全国软件外包服务份额约80%。
我国软件产品仍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上,在一些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支撑软件(包括工具软件、中间件)上,跨国公司仍占绝对优势。
大企业是拉动增长主力
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1~9月,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359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工业增加值1158亿元,同比增长26%;上缴税金153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25%。
1~9月,外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3095亿元,同比增长50.1%,占全行业比重由上年的75.8%上升到77.9%;完成利税619亿元,同比
今年以来,在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国各电子信息企业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产销衔接继续趋好,出口大幅增加,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好于上年。1~9月,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7008亿元(不含软件产业),同比增长42%;工业增加值3504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利润659亿元,同比增长43.5%;上缴税金213亿元,同比增长23%。
经济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经济全面恢复和国内市场持续好转的情况下,全行业经济运行始终呈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进入到下半年,全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均达到40%以上,首次实现全行业产、销、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势头。全行业产、销、效益同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国际宏观环境逐步好转,拉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国际市场的快速增长。2.国内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内需市场发展迅速。3.各企业不断提高开拓国内外市场能力。4.信息产业部等行业主管部门不断强化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科学发展。
进入200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1~9月,全行业完成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367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总额为1446亿美元,同比增长52%,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4%;进口总额为1341亿美元,同比增长45%,实现贸易顺差105亿美元,贸易顺差比上半年多了35亿美元。
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
高端彩电市场份额不断上升。高端彩电产、销增长进一步加快,占全部彩电市场销售的比例进一步攀升。1~9月,全行业销售背投电视80万台,同比增长51%;销售液晶电视40万台,同比增长167%。其中这两类电视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全部彩电销售收入的比例,由上年的15%,上升到今年的25%,特别是液晶电视出口形势良好,占全部彩电销售的51.6%。
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增长迅速。1~9月,全行业完成笔记本电脑销售1642万台,同比增长77%,占PC的比例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完成数码相机销售1582.7万台,同比增长89%,占计算机行业销售收入的6.5%。
通信类产品更新率不断增强,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1~9月,全行业销售程控交换机6001万线,同比增长43%,比去年同期提高近30个百分点。移动通信手机产品市场发展更为坚挺,各生产企业为扩大手机市场份额,都积极加强手机新品的研发。有的企业今年1~9月以来,已经推出50多款新品投放市场,有的企业在不断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国际市场的开发,使手机产品的产销规模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攀升。1~9月,全行业完成手机销售16093万部,同比增长37%;出口8069万部,同比增长45.7%,占手机全部销售量的50.1%,首次超过半数。全行业完成小灵通手机销售近2000万部,同比增长112%,已占国内手机市场的24.9%。通信类产品的经济效益仍位居其他电子行业之首,是拉动全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
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产销趋旺。片式电子元件、微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等产品产销大幅增长,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1~9月,电子元器件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009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77%;上缴税金72亿元,同比增长39.7%,分别占全行业的23.6%、34.1%和31.2%。特别是微型显示器件和集成电路产品,同比增长均超过50%以上,拉动全行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
软件市场竞争实力增强
当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速度稳步增长,增幅仍保持在30%以上,软件产品在通信、家电、汽车、医疗、娱乐等行业中不断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软件产业结构调整较快,各软件企业正不断朝着研发、服务和系统集成融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使我国软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1~9月,我国软件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800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软件服务与系统集成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占软件产业销售收入总量的49%。在2004年我国软件产业前10名企业中,80%的企业完成的软件服务与系统集成收入都占软件总收入的50%以上。
我国软件外包业务不断增加,占全部软件出口10%以上,比去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特别是北京、天津、大连三个城市的软件外包服务占全国软件外包服务份额约80%。
我国软件产品仍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上,在一些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支撑软件(包括工具软件、中间件)上,跨国公司仍占绝对优势。
大企业是拉动增长主力
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1~9月,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359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工业增加值1158亿元,同比增长26%;上缴税金153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25%。
1~9月,外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3095亿元,同比增长50.1%,占全行业比重由上年的75.8%上升到77.9%;完成利税619亿元,同比
上一篇:中国电子代工业五年将增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