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控制技术

为提高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和功率

发布时间:2017/1/22 17:35:10 访问次数:1135

   为提高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和功率,而又不使灯丝损坏过快,采用充气钨丝白炽灯,在灯AD9523BCPZ中充入不和钨发生化学反应的惰性气体氩、氮,或氩和氮的混合气体。当灯丝在高温下蒸发的钨原子与气体分子发生频繁的碰撞时,部分钨原子返回灯丝表面,抑制钨的蒸发。因此,在与真空型灯泡同样寿命的条件下,充气钨丝白炽灯的工作温度可提高到2600~3000 K,相应的发光效率提高到17 Im/W。

   白炽灯不仅可作为可见光的光源,还与仅可通过红外线的滤光片一起使用,作为红外辐射源。此外,白炽灯的光参数(光通量西”发光效率77)、电参数(电压U、电流,功率P、电阻R)和寿命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如图2.3所示,对一定的灯,当灯的工作电压升高时,就会导致灯的工作电流,和功率P增大,灯丝工作温度升高,发光效率刁和光通量西v增加,而灯寿命急剧下降。在实际使用中,适当降低灯电压,可有效地延长灯的寿命。

   为进一步提高白炽灯的性能,在灯泡内充入卤钨循环剂(如氯化碘、溴化硼等),在一定温度下可以形成卤钨循环,如图2.4所示。高温下从灯丝蒸发出来的钨在温度较低的玻壳附近与卤索反应,生成具有发挥性的卤钨化合物。当卤钨化合物到达温度较高的玻壳处时将挥发,于是它们又向回扩散到温度很高的炽热灯丝附近,在这里分解为卤素和钨;释放出来的钨沉积到灯丝上,卤素则又扩散到温度较低的玻壳附近,再与蒸发出来的钨化合,这一过程称为卤钨循环,或称钨的再生循环。该过程大大提高了灯丝的工作温度,可达3000~3200 K,相应的发光效率也提高到30 Im/W。另一个优点是,在点燃过程中玻壳不会因钨的蒸发而变黑,但卤素元素蒸气对某些光谱区有些吸收。

   为提高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和功率,而又不使灯丝损坏过快,采用充气钨丝白炽灯,在灯AD9523BCPZ中充入不和钨发生化学反应的惰性气体氩、氮,或氩和氮的混合气体。当灯丝在高温下蒸发的钨原子与气体分子发生频繁的碰撞时,部分钨原子返回灯丝表面,抑制钨的蒸发。因此,在与真空型灯泡同样寿命的条件下,充气钨丝白炽灯的工作温度可提高到2600~3000 K,相应的发光效率提高到17 Im/W。

   白炽灯不仅可作为可见光的光源,还与仅可通过红外线的滤光片一起使用,作为红外辐射源。此外,白炽灯的光参数(光通量西”发光效率77)、电参数(电压U、电流,功率P、电阻R)和寿命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如图2.3所示,对一定的灯,当灯的工作电压升高时,就会导致灯的工作电流,和功率P增大,灯丝工作温度升高,发光效率刁和光通量西v增加,而灯寿命急剧下降。在实际使用中,适当降低灯电压,可有效地延长灯的寿命。

   为进一步提高白炽灯的性能,在灯泡内充入卤钨循环剂(如氯化碘、溴化硼等),在一定温度下可以形成卤钨循环,如图2.4所示。高温下从灯丝蒸发出来的钨在温度较低的玻壳附近与卤索反应,生成具有发挥性的卤钨化合物。当卤钨化合物到达温度较高的玻壳处时将挥发,于是它们又向回扩散到温度很高的炽热灯丝附近,在这里分解为卤素和钨;释放出来的钨沉积到灯丝上,卤素则又扩散到温度较低的玻壳附近,再与蒸发出来的钨化合,这一过程称为卤钨循环,或称钨的再生循环。该过程大大提高了灯丝的工作温度,可达3000~3200 K,相应的发光效率也提高到30 Im/W。另一个优点是,在点燃过程中玻壳不会因钨的蒸发而变黑,但卤素元素蒸气对某些光谱区有些吸收。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经典的1875功放
    平时我也经常逛一些音响DIY论坛,发现有很多人喜欢LM...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