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地址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6/7/24 18:35:10 访问次数:1422
存储器分段以后,任何一个存储单元可被包含在一个逻辑段中,也可以包含在两个或多个重叠的逻辑段中,F0810MH只要能得到它所在段的段基址和段内偏移地址就可以对它进行访问。而对1MB存储器内的任何一个单元进行访问,必须使用⒛位地址码,即物理地址。那么如何从16位的段基址和16位的段内偏移地址变换为⒛位的实际地址呢?
由上述分段概念可知,在8086系统中,每个存储单元在存储器中的位置可以用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来表示。所谓逻辑地址,是程序设计中使用的地址,由段基址和段内偏移地址两部分组成,段基址和段内偏移地址都是无符号的16位二进制数。物理地址也叫实际地址或绝对地址,是CPU访问存储器时实际使用的地址,地址总线上传送的就是这个实际地址。
当CPU访问储存器时,必须完成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才能访问到对应的实际存储空间。
两者的变换关系如图⒓.6所示。将16位段基址左移4位(相当于在段基址的低4位补4个“0”),然后与16位段内偏移地址相加而获得⒛位物理地址,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公式
物理地址=段基址×l⒍段内偏移地址
存储器分段以后,任何一个存储单元可被包含在一个逻辑段中,也可以包含在两个或多个重叠的逻辑段中,F0810MH只要能得到它所在段的段基址和段内偏移地址就可以对它进行访问。而对1MB存储器内的任何一个单元进行访问,必须使用⒛位地址码,即物理地址。那么如何从16位的段基址和16位的段内偏移地址变换为⒛位的实际地址呢?
由上述分段概念可知,在8086系统中,每个存储单元在存储器中的位置可以用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来表示。所谓逻辑地址,是程序设计中使用的地址,由段基址和段内偏移地址两部分组成,段基址和段内偏移地址都是无符号的16位二进制数。物理地址也叫实际地址或绝对地址,是CPU访问存储器时实际使用的地址,地址总线上传送的就是这个实际地址。
当CPU访问储存器时,必须完成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才能访问到对应的实际存储空间。
两者的变换关系如图⒓.6所示。将16位段基址左移4位(相当于在段基址的低4位补4个“0”),然后与16位段内偏移地址相加而获得⒛位物理地址,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公式
物理地址=段基址×l⒍段内偏移地址
上一篇:存储器的分段
上一篇:信息的分段存储与段寄存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