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数据资料的应用目的有以下几个
发布时间:2015/7/9 20:42:17 访问次数:895
1)根据可靠性数据提供的信息,M28353-14改进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并为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的研制提供信息。
2)根据现场使用提供的数据,改进产品的抗应力能力,使产品设计合理,维修方便,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3)根据可靠性数据的信息,预测产品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开展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和维修性设计。
4)根据可靠性数据进行产品的可靠性分析及可靠性参数的评估。
可靠性数据信息系统
建立各级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是有效管理和应用数据的根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技术先进国家就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与军方有关的武器装备的数据管理,由美国国防部牵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组织系统。如美国政府工业数据交换计划(Government Industry Data Exchange Program,GIDEP)、美国空军罗姆航空发展中心的可靠性分析中心(Reliability Analysis Centre,RAC)、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公司建立的可靠性数据系统。这些数据信息系统提供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综合处理,保证了数据的有效利用。
我国从20世纪年代开始,为了进行国防科技有关的研究工作,逐步建立了部门和行业的数据管理系统。1985年建立了航空部和国防科工委航空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网。在民用方面,建立了全国电子元器件数据交换网,为我国电子元器件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可靠性监督和保证体系
除在研制、设讣、生产和使用各过程中,生产厂家有效地获得数据反馈,以便经常对可靠性进展状况进行监督外,可靠性监督还应有国家专门鉴定机构或代表机构(如质量认证委员会)在许多重要环节上进行监督,其可靠性监督和控制要点包括以下几个。
1)参加可靠性计划的审查工作,最后批准可靠性计划。
2)制造厂家必须向鉴定机构提交“可靠性保证的组织机构”和“试验设备”文件作为取得鉴定的先决条件。
3)应向鉴定机构提供失效分析报告或现场失效的分析报告。
4)应向鉴定机构提交关于纠正措施后的估算试验报告,纠正措施被鉴定机构批准后才可执行。
可靠性保证是可靠性监督的组织措施和保证。它可以分为直接措施和反应措施两个部分。直接措施包括可靠性设计评审、工艺流程控制和生产监督。可靠性保证强调一条工艺稳定、能重复生产某些品种的生产线是整个保证的先决条件。在这条线上有较完整的工艺规范和极严格的质量控制。在工艺的每一种环节都有测试检验的监控措施。
反应措施包括对失效元件进行报告,进行失效分析,找出其失效模式,然后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对所采取纠正措施后的新产品的可靠性必须进行总体估计。因为只有定量地估计其改进程度,才能科学地制定下一步的措施。如此循环往复.使产品可性不断提高。
上述各可靠性管理措施实际上就是可靠性保证体系的重要方面,下面将从组织方面有关问题做进一步介绍。
1)根据可靠性数据提供的信息,M28353-14改进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并为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的研制提供信息。
2)根据现场使用提供的数据,改进产品的抗应力能力,使产品设计合理,维修方便,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3)根据可靠性数据的信息,预测产品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开展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和维修性设计。
4)根据可靠性数据进行产品的可靠性分析及可靠性参数的评估。
可靠性数据信息系统
建立各级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是有效管理和应用数据的根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技术先进国家就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与军方有关的武器装备的数据管理,由美国国防部牵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组织系统。如美国政府工业数据交换计划(Government Industry Data Exchange Program,GIDEP)、美国空军罗姆航空发展中心的可靠性分析中心(Reliability Analysis Centre,RAC)、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公司建立的可靠性数据系统。这些数据信息系统提供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综合处理,保证了数据的有效利用。
我国从20世纪年代开始,为了进行国防科技有关的研究工作,逐步建立了部门和行业的数据管理系统。1985年建立了航空部和国防科工委航空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网。在民用方面,建立了全国电子元器件数据交换网,为我国电子元器件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可靠性监督和保证体系
除在研制、设讣、生产和使用各过程中,生产厂家有效地获得数据反馈,以便经常对可靠性进展状况进行监督外,可靠性监督还应有国家专门鉴定机构或代表机构(如质量认证委员会)在许多重要环节上进行监督,其可靠性监督和控制要点包括以下几个。
1)参加可靠性计划的审查工作,最后批准可靠性计划。
2)制造厂家必须向鉴定机构提交“可靠性保证的组织机构”和“试验设备”文件作为取得鉴定的先决条件。
3)应向鉴定机构提供失效分析报告或现场失效的分析报告。
4)应向鉴定机构提交关于纠正措施后的估算试验报告,纠正措施被鉴定机构批准后才可执行。
可靠性保证是可靠性监督的组织措施和保证。它可以分为直接措施和反应措施两个部分。直接措施包括可靠性设计评审、工艺流程控制和生产监督。可靠性保证强调一条工艺稳定、能重复生产某些品种的生产线是整个保证的先决条件。在这条线上有较完整的工艺规范和极严格的质量控制。在工艺的每一种环节都有测试检验的监控措施。
反应措施包括对失效元件进行报告,进行失效分析,找出其失效模式,然后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对所采取纠正措施后的新产品的可靠性必须进行总体估计。因为只有定量地估计其改进程度,才能科学地制定下一步的措施。如此循环往复.使产品可性不断提高。
上述各可靠性管理措施实际上就是可靠性保证体系的重要方面,下面将从组织方面有关问题做进一步介绍。
热门点击
- 空气介质可变电容器
- 狭缝式色散成像光谱仪原理
- TTL电路的输出端不允许与电源短路
- 转像系统的设计
- 锌汞电池
- 气体传感器的计算方法与校准方法
- 应用控制程序系统工作流程图设计
- 应力迁移
- 加速寿命试验方案的考虑
- 查表计算方法中的温度补偿技术
推荐技术资料
- 单片机版光立方的制作
- N视频: http://v.youku.comN_sh... [详细]